张伟生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局)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要素探析
张伟生
(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察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煤矿业开采技术的不断升级,我国在煤矿生产领域,不论是生产管理还是安全管理都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煤工业相比较,我国的煤矿生产在开采技术、生产能力以及自身管理方面上还有不少落后之处。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在煤矿开采期间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希望对我国煤矿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提供启发。
煤矿;生产;安全管理
根据对多起煤矿事故的调查可以证明,安全管理的疏忽是造成诸多矿难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我国目前的煤矿领域还处于一个新旧制度的转换阶段,针对煤矿开采的各种详细立法和相关制度的执行都存在着较大的缺失,矿企在对自身进行安全管理上没有一套切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只顾生产,不顾生命的问题较多。煤矿的安全是要依靠强大的管理体系来实现,要以企业的积极自觉为基础,形成多方面、多手段的安全管控,这样我国的煤矿生产安全才会大跨步地提升。
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的全国煤矿总数为1.2万处,相较于2005年,已减少了1.3万处。虽然我国的煤矿企业数量在改革大潮的助推下已经有了极大的缩减,但是从安全形势上来看,矿企的安全任务依旧是非常严峻,摊子大、挑战难、任务重仍将是我国煤矿企业未来发展中要面对的问题。同时,我国的煤矿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设备依旧薄弱,生产理念相对落后,这也导致了煤矿工业的综合生产力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据统计,在2005-2013年的这9年时间,我国矿难死亡人数达到27058人,仅2010年的上半年统计,死亡十人以上的矿难就多达45起。同样是经历九年的时间,美国的矿难死亡人数为241人,中国因矿难死亡的人数竟比美国高出一百多倍。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不能不让我国的煤矿企业提高警惕,煤矿企业高喊的“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在这些数字的衬映下竟成了利益第一,警钟更是变成了“哑钟”。
(一)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基础
要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必要的安全管理工作就是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投入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和前提。从实践中可以证明,安全管理与生产安全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要从安全文化、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同时,企业要把发展眼观放得长远,积极配合国家监察机构的工作,服从国家提出的关于设备换代、技术升级等有利于企业生产安全的要求,把以前欠下的“安全债”还清。
(二)企业的自我管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看到的更多是利益而不是安全,这是因为安全的管理是要以时间为检验标准,不会马上就看见效果,很多企业不希望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与资金。但是,在追求短期利益时,就显得积极又主动,可见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要求比对安全的要求要高出很多,这就导致从领导层至生产基层的安全意识相对缺乏。同时,一些企业对在岗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内部管理不到位,安全救护设备配备不健全,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的安全,阻碍着安全管理的推进。
(一)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煤矿生产企业一定不能吝惜人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只有把开采现场的软硬件条件都做好才能切实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要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不仅是企业方面的事情,更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才能把“安全”二字放大到极限,这就还需要地方政府与国家政策作为支撑,做到企业自主寻求生产的安全之道,同时有政府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作后盾,实现理论推动实践,实践让理论不断完善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二)将“本质安全”提升到新高度
在煤矿坚持安全管理的生产理念之中,“本质安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种安全对企业来说是战略布局层面的,要实现本质安全就不单单要考虑作业的设备是否可靠,现场环境是否布局科学合理,更必须将人在作业中的状态放进考虑范畴,这是将煤矿生产安全提升至一个全新高度的理念。本质安全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安全及物的可靠,从安全管理上着眼,我们可以把人员、设备、环境放在一个层面,共同考虑,从人因学的角度对施工环境与设备的操作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掌握生产现场的人员在施工活动中的细节,这样便可有效预防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保证了煤矿生产的安全,就是对企业煤矿生产效益做好的回报。要保证煤矿的安全运行,安全管理就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煤矿企业一切生产的前提。煤矿生产绝不能空喊“安全第一”的口号,安全第一是矿企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煤矿开采现场每一名员工都必须把安全意识转化成工作的潜意识,只有这样,我国的煤矿开采才会在安全的框架内良性运行。
[1] 孙斌.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陕西煤炭,2007(02).
[2] 刘过兵,顾秀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4(04).
[3] 杨大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特点与对策措施[J].导报,2003(11).
TU714
B
1007–6344(2015)01–0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