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坤 宋清杰 刘志国
(大连里克流体工程有限公司)
浅谈循环水处理工作
姜 坤 宋清杰 刘志国
(大连里克流体工程有限公司)
新世纪以来,社会各界对水处理事业越来越关注。而水处理方面工作十分重要的一环就是在于循环水处理,如何做好循环水处理工作已经成为水处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
循环水处理 水处理 措施
循环水处理是水处理(特别是工业水处理)中的重要一环,做好水循环处涉及到水垢处理、污垢处理、腐蚀处理以及微生物粘泥等诸多环节。在当前,做好循环水处理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用水压力,本文就循环水处理工作进行一些分析和讨论。
有经验的水处理工作人员知道,很多工业循环水处理过程中,系统的补充水的水质有较高的碱度,所以在进行浓缩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结垢现象。
在水垢的处理上,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在循环水处理的过程中,系统分析各个环节,确定好相应的浓缩倍数,并且将浓缩倍数值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另外一方面则是加强对水处理药剂的保护,在水处理过程中出现水垢很大程度上市因为所用药剂不符合要求。在做好以上两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水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确定每个阶段的浓缩倍数,避免结垢现象的发生,要重点考察水质、水温以及水流速度三个方面,并且配合相应的工艺条件,避免结垢。
在水处理过程中,缓蚀剂的使用十分普遍,能够很好的避免腐蚀现象的出现。循环水处理过程中,水中会有大量的杂质,可以看成混合水溶液,由于会出现电化学反应,所以腐蚀现象十分普遍且严重,如何控制腐蚀成为大家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缓蚀剂的使用十分考究,不是说将缓蚀剂投入到水循环系统中就能够控制腐蚀现象,投放量需要经过我们科学的计算,重点考察水的pH值、硬度,分析水中存在的各种盐,分析水流的浑浊程度,水温状态,还要系统考察水流的流速。做好以上这些信息的搜集工作,才能够根据有关规则科学确定好缓蚀剂的使用量。
在防止出现水垢的工艺中,还有一种药物我们经常使用,这就是阻垢分散剂。而阻垢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螯合增容效应;晶格畸变效应;分散效应以及溶限效应等。
螯合增容效应是指相关物质能够和水溶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产生反应,并产生结垢现象,并且最终以相对稳定的螯合物的形式溶解在水溶液之中,这样就避免了微溶盐饱和,避免了更多的结垢。
晶格畸变的原理就要相对复杂。碳酸钙在过饱和溶液中,只要有晶核形成,就会迅速生长成相应的晶体。而另外一方面,由于螯合反应,水溶液中存在大量的螯合物,而这些螯合物会在晶体的生长过程中占据到晶体的错位位置,并最终镶嵌到晶体中,而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晶体显然是不够稳定的,所以很容易产生碎裂现象,从而被瓦解成众多不规则的小晶体。
分散现象主要是分散剂中的相关颗粒悬浮在水中形成了双电层,并且在静电的作用下产生相互排斥的现象,这导致这些颗粒会不断长大,并且稳定在水中。
而限溶效应的原理相对简单,我们使用的阻垢剂在选取上就主要考察以上这四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低分子阻垢剂和高分子阻垢分散剂,并且需要从硬度方面、碱度、铁离子浓度、水流水温以及水流流速等五个方面全面考察,这样才能够正确选取合适的药剂,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我们在进行循环水处理过程中,浓缩倍数的确定十分重要,也十分关键。另外一方面,浓缩倍数的选取也是众多水处理工作人员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一般来说,需要我们重点考察水质、水处理方案、系统情况以及相应的管理情况。
其中考察水质工作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多做努力。在水处理方案方面,要重点关心自然pH运行方面、加酸运行方面以及预处理运行方面的内容,要重点考察不同浓度氯离子对碳钢的腐蚀程度,还要考察硫酸根离子对磷系复合剂缓蚀的效果。在复合缓蚀阻垢剂的影响方面,还要重点分析铁离子、硫化物、水流浊度等情况。
在系统方案方面,在循环水处理过程中,稳定的物质浓度和该物质在补充水中的浓度成正比,所以可以根据这一规律确定循环水系统中补充水的水量(在考察蒸发水量和排放水量的前提下)。系统方案的封闭性、水流的温差、V/R比值的大小、收水器的效率以及物料泄漏的程度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水处理整体的效果。
循环水处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点,在管理上要求同样很高,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做到严格、研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严格考察,要重点考察各个班组、具体岗位,从时间上、空间上、工作量上做具体量化;其次,适时监督,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水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重要岗位、关键岗位进行适时的监督,重点考察关键环节和重要环节上的操作;再次,加强管理,避免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最后,水处理工作意义重大、人物艰巨,要提高认识,杜绝乱排乱补现象的发生。
循环水处理工作是水处理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内容,设计到很多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循环水处理的部分内容,不正之处,敬请指正。
TE
B
1007–6344(2015)01–02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