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玲 丁晓欣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浅议构建基层政府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
黄子玲 丁晓欣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居有其所”,是我国政府利民惠民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构建基层政府保证性住房管理体系,重点介绍保障性住房和基层政府的概念,及构建基层政府保障性住房管理体系的方式。
保障性住房 基层政府 管理体系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最基层的政权在城市是街道办事处,在农村是乡镇政府。本文所指的基层政府,主要是指不设区的市政府、区政府、区政府下设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等。
(一)健全管理机构
为确保住房保障发展目标的实现,提高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效率,基层政府应建立专门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代表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并负责日常工作,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和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其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决策协调机构、实施和管理机构、中介金融机构。其中决策协调机构主要负责制定保障性住房政策性规定和长期发展计划,运筹和协调物资、资金、劳动力分配等;实施和管理机构用以实施保障性住房计划;中介金融机构则主要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融资业务。
(二)加强政府监管
首先要建立监管制度。基层政府要完善监管惩罚机制,确保监督落实到位,制度可操作性强,政策实施效果明显。其次要建立问责机制。以往在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中缺乏强有力惩罚手段,并且纠错和问责机制不无联系。第三要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如建立成本定期监审制度;指导和促进保障性住房价格的合理制定,使保障性住房制度既能适应保障对象的现实需求,又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四要建立舆论监督机制。积极引导各种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不断加强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管理规范。
(三)扩大资金管理
保障性住房是一管理体系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强、涉及面极广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政府的一项义务。在解决基层政府保障性住房资金问题,可由政府主导、多方筹措。更多的吸引非营利组织、民间融资,使得社会资本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一,降低首付期,延长贷款期;第二,通过财政贴息、减税等手段支持中低收入者购房;第三,构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公积金制度有机结合的住房金融模式,中低收入家庭可利用政策性及商业性贷款改善居住条件;第四,建立贷款保险制度,让银行放心为中低收入者贷款;第五,成立政策性抵押贷款担保机构,为中低收入者提供贷款担保;第六,实行对中低收入家庭的还贷宽限政策。
(四)优化土地供应
一方面,基层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可采用旧房改造或者回购等其他方式建设保障房,使房屋资源来源丰富化多样化,确保保障房的计划用地和实际用地科学合理。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招牌挂出让制度和操作程序,规范房地产用地出让行为。如违反规定出让的,应立即终止出让行为并依法追究责任。
(一)国家宏观控制层面
1.完善住房保障法律。应尽快制定有效地法律,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稳定增长的保障性住房资金投入机制和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分配、消费等环节加以规范,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加强考核监督。
2.尽快开征房产税,用经济手段调控房价。开征房产税可以使地方政府能有一个稳定合理又不推高房价的房地产财政收入渠道,缓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不足问题。开征房产税还可以使居民拥有多套房屋的成本和风险提高。
3.建立稳定的多元资金筹措机制。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础。既然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具有社会公共产品属性的保障性住房,其建设资金应主要由政府财政来承担。
4.完善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这一机制的完善更有利于保障性住房的循环使用,节约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住房资源。同时,对主动退出社会保障性住房体系的租赁户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购房相关税费减免等。
5.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由于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主要是中央政府的职责,因此,住房保障首先是中央政府的责任。但是由于住宅不具有空间上的流动性,地方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样把住房保障作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提高地方政府的重视力度。
6.构建与多层次家庭需求相适应的住房供给体系。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质内容是保障居住权而不是产权,即解决的是有房住的问题。具体内容包括:(1)中等偏上及以上收入的家庭可以按照完全市场化的商品房供应体系中购买商品性住房;(2)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的家庭可以按照相关规定申请经济适用住房;(3)低收入家庭包括低保以下的困难家庭,政府可以根据规定发放住房租赁补贴租购廉租住房。
(二)基层政府微观操作层面
1、建立居住情况普查机制。由基层政府联合企业、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对本辖区内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情况进行普查,包括居民的收入、就业情况、居住条件等,重点对居民的住房面积、套数、环境等实际情况做调查研究,建立居民信息档案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即时更新,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有效。
2、严格审核受益对象资格。完善的收入申报制度,解决只能通过个人所得税来判定个人收入的单一方式。很多居民有可观的隐形收入等其他非常规收入的存在,所以在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要对申请人进行严格的审核,充分把好入口关。
3、积极调动群众力量。要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进行有效监督。将初步审核放在最基层的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收集申请人所填写的申请材料,并向政府相关部门真实反映申请人情况。社区居委会还要将申请人的名单及其材料在社区内公示,由群众进行审视监督,如有异议可向居委会举报,并由居委会向有关部门反映。
4、充分发挥基层优势。基层政府要建立起“三个平台”即:建立社区住房保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等基层组织的职能做好基础性工作;建立起住房保障信息管理平台,为需要保障的住户提供周到的信息服务;建设公开、公平、透明的监督平台,实现住房保障体系信息的公开化。
G322
B
1007-6344(2015)04-03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