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
(甘肃省张掖公路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浅谈对在公路养护工作中开展 危险源辨识活动的一些认识
王旭东
(甘肃省张掖公路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从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本文结合我国关于危险源辨识方面的法规、标准,对危险源的含义、特征及危险源辨识的内涵、分类等知识进行介绍,并提出了一些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如何开展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认识和想法。
危险源 辨识 认识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生存的根本,直接关系到每一名员工的生命安全,一时的麻痹大意,可能会造成终生的遗憾。
由于高速公路养护要对路面病害、设施损坏做到及时处治和修复,地点和工作内容、形式的不是固定的,再加上较为复杂、恶劣的交通安全状况,严重威胁到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公路养护作业充满着各类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的交互和流动,风险无处不在。为此,我们单位引入以系统安全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将现代风险管理融入到了安全生产管理之中,组织开展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防控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正确认识风险,开展好危险辨识活动则是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而进行风险控制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切实落实预防为主的关键措施,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根本途径。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正确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安全保障、创造养护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危险源就是指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和状态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管理漏洞和缺陷。风险管理科学把导致风险或随机事件的因素称为风险源,把具有潜在损害的风险源或可能导致不期待事件的风险源称为危险源。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最根本的特征是:破坏性、潜在性、复杂性、多变性、可知性、可预控性。危险源的复杂性是由系统实际情况和作业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生产过程中,某些危险源可能随时在发生变化。如每次作业尽管任务相同,但由于参加作业的人员、作业的场所、使用的工具以至于所采取的作业方式不同,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也会不同。相同的危险源也有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作业过程中。危险源的可知性决定了人们可以事先识别出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或利用先进的技术控制危险源。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如果把各种构成危险源的因素,按照其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成类别,无疑会给我们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带来方便。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以下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例如在养护工作中,桥梁养护高处作业时发生坠落是重力势能的释放,交通安全设施维修中切割钢板时高温物体产生的灼烫是热能的释放,使用小型养护机具时触电事故的发生是电能释放的结果等,就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生事故。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故障),则将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物的故障
物的故障是指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的功能的现象。从安全功能的角度,物的不安全状态也是物的故障。物的故障可能是固有的,由于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由于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例如,我们还在使用的一些养护车机设备在设计、制造方面就存在一些缺陷,使得这些车机设备的安全运行本身就存在一定问题和隐患,一些零配件易损、使用寿命短、零配件匮乏,增加了保养维修难度和费用,一些故障或隐患得不到及时处理,延长了维修时效,也影响了正常养护工作任务的执行,这些情况就属于物的故障造成成的危险危害、因素。
(2)人的失误
人的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即没有完成规定功能的现象。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属于人的失误。人的失误会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系统故障,使屏蔽破坏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比如养护生产工作中操作动作不当、误操作、吊物下作业、机械运行中加油、不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这些都是人员失控状态造成的危险、危害因素。
(3)环境因素
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即生产作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养护工作中的路面灌缝过程中产生沥青胶受热挥发的有害气体、日常养护过程中清扫路面扬起的粉尘颗粒、桥梁栏杆等受损交通设施修复后涂装刷新作业中产生的漂浮于周围空气中的极微气溶胶等有害物质都能侵袭人体造成职业病、中毒、窒息等危害,还有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风险,都属于环境因素造成的危害、危险因素。
公路养护作业充满着各类物质、能量、信息、人员的交互和流动,风险无处不在。职工若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就不能及时察觉和发现风险存在,这正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事故预防,必须要从危险源抓起,必须要从危险源辨识抓起,这就要求我们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要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引入以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在路面养护、设施维修、桥梁养护等涉及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内容的各个作业项目、作业环节中积极开展危险辨识活动,将此项工作贯穿于生产管理过程中,主动预防事故,从而确保安全生产态势持续稳定。开展好危险辨识则是安全工作中的重点, 如何开展好危险辨识活动,有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1、全员参与化
危险辨识是一项需要全员参加的活动,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养护作业人员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作业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危险辨识和风险防控方面的知识,具备辨识危险的能力,共同构筑安全防线。在我们养护工作的每一天的每时每刻都会潜在着不同程度的危险,每一项养护工作都是多人协作共同完成的,有驾驶车辆机械的、有操作设备的、有指挥交通的等等,不同的岗位都存在着不同的危险和风险,其中每一个人的任何一个不安全行为都会成为一个危险因素,有造成伤害和损失的可能,从而成为发生事故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个员工在自己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中都必须要开展好危险辨识活动,做到安全管理全员化,而且要完全彻底地辨识清楚各个作业环节中的危险,充分认识风险危害程度,尽可能地排除人为失误造成的危险因素,才能把一切事故控制在萌芽状态。
2、形式多样化
危险辨识的开展要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利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会议、培训以及专项活动等形式进行,可以是职工大会和班组会议的形式,也可以是学习活动或其他各类活动的形式。在养护工作中,可以在班组每天召开的班前会和每周进行的安全学习会、每月召集的安全分析会中开展危险辨识活动,把职工集中在一起共同分析、探讨一些工作活动中的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鼓励每个职工都发言表态,把潜在的危险和风险提出来,并针对性的做出一些安排和提醒,充分地激发职工对此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班组开展此项活动时,不一定就是由班组长来主持,专职安全员或我们的每一个岗位的员工也可以来主持开展此活动,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角色,身边的案例、自身的体会,提出一些积极的意见或建议,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安全素质。还可以多渠道全方位地去开展,参与人可以是全班全作业区人员、单位领导或专业人员等,目的是为了降低事故发生几率,从而创造出一个人人抓安全、人人管安全、人人学安全、人人会安全的文化氛围。
[1]《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防控实务》,刘元德、张建龙、杨萍,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
[2]《危险源分类》,安全管理网,2010年10月。
[3]《开展好危险辨识活动的六点启示》,安全管理网,2015年4月。
U45
B
1007-6344(2015)12-03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