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迎春
(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邹城 273500)
生态化建筑项管理思路及实现策略思考
高迎春
(兖矿东华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邹城 273500)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各国对环境的重视度持续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开始重新审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试图从建筑设计入手,从根本上消除建筑对人类健康、能源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对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化模式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建筑设计 生态化 策略
1.1 以人为本
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改善室内外色光环境和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等措施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的损害。
1.2 经济性
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力图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高质量的建筑,此外还需要开发和利用红外反射技术、太阳能能装置等新节能技术减少能源的损耗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3 环境适应性
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设计应强调与环境协调,尽可能的维护外部环境,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建筑的选址、平面、剖面设计都应遵循与环境共生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并与环境特点与气候特征相适应。
1.4 社会性
绿色生态化模式要求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建筑设计要给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弹性,在空间上具有包容性,功能上具有综合性,使用上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2.1 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盲从
绿色生态建筑应该着重强调的是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盲从。我国的绿色生态住宅设计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他地域条件,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
2.2 强调整体性设计
建筑设计应强调“ 整体设计”思想,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生态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
2.3 讲求节约能源
生态建筑, 最重要的是要遵循节能原则,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建筑材料使用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的资源,同时还要严格做到建材的无害化(无污染,无辐射)。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利用各种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的平衡,构建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能源的生存环境。
2.4 讲究生态和谐
建设绿色生态建筑,其次要做到生态和谐。也就是要注重研究建筑物旁边的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 强调各种物体之间的共生共荣,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些都可以通过植被的多样性、自然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化学污染的降低来体现, 这样就营造建筑旁边的环境质量。
3.1 绿色材料的使用
绿色材料是指在材料的提取、制备.生产.使用及废弃的过程中,消耗少量的能源和资源,排放少量的污染物.对人体和环境不造成污染或是尽可能少地带来污染。绿色环保材料的特征一是节约能源和资源;二是减少环境污染,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三是资源利于回收和循环再生。鉴于这些特征,目前陆续研制成功了许多环保型无公害绿色材料。如:在建筑涂料方面,研发了水溶性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等。其中,有一种用于卫生间陶瓷表面的涂层材料。不但具有普通陶瓷表面釉质的耐磨、光亮的一般性能.还具有杀菌、反腐的作用。此外,还有阻燃吸音板材、再生墙纸、阳光温室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等,不同程度地实现绿色材料的特征目标。当然,室内装修尽可能追求健康、自然.纯朴的风格。
3.2 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 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 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
3.3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
生态建筑的主要部分就在于外围护结构的能耗部分,对于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是保证生态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这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建筑的隔热保温作用,对于保温隔热材料的选用我们也要多加考虑。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地势来选用不同种类的保温隔热材料。国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引进并采用了很多国外先进的技术,复合墙体就是其中一个较好的突破,建筑师创新性的将保温材料融入到墙体之中,一方面增强了墙体的承重能力,更在最大限度上让建筑的保温效果变得更加明显。
3.4 空间布局的节能化
生态建筑应强调降低能耗,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即建筑物限高、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外墙保温技术日趋成熟,外保温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保温门窗主要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单框双层玻璃、一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气密性门窗;屋内采用倒置式,以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既保温又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在节水方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的水龙头等,成规摸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使废水再生利用;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供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转化风能、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实现供冷;利用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既净化了环境,又实现了能源的重新利用;节地方面,通过对规划设计的控制、积极推广低层高密度、高层高密度、集约式住宅等设计方案,同时减少甚至停止粘土实心砖使用的规定也是节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3.5 加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作为使用者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桥梁,建筑物再设计时应尽可能多的引入自然元素,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另外,对于使用者而言,人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所以要建立起与环境之间新的结合和协调的关系,把活动建立在环境生态化的基础之上。即使建筑本身极为生态化,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中展开,建筑的存在与人的需求格格不入,这无疑是失败的建筑。所以,生态建筑和传统建筑相同,都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绿色植物具有制造氧气,吸收有害气体、减少噪音等的环境保护功能,绿化也是人们一直很关注的问题,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总之,生态环保事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生态建筑将导致经济的发展方向产生质的改变。因此在建筑过程中为了能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必须在建筑设计中增添节能理念,以便吻合生态建筑的主题。
[1]刘洋.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化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2(04)
[2]张志远.生态建筑设计方法初探[J].企业技术开发.2011(17)
[3]王少强.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趋势[J].陕西建筑.2008(10)
TU7
B
1007-6344(2015)12-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