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基于符号学的朝鲜族建筑装饰的研究
李丽丽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中国朝鲜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传统建筑装饰风格,蕴含着中国朝鲜民族独特的美学观念和民族气质。中国朝鲜族特色建筑文化,如何在传承与发扬、解构与重构中既不失传统特色又具有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时代特征,便是本课题的一个主要命题。因此本文以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建筑装饰设计为载体,以符号学为方法论,展开讨论,试图寻找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赢的建筑装饰设计之路。
朝鲜族 建筑装饰 符号学 传统民族文化
符号学(Semiotics)是研究有关符号性质和规律的学科,是研究系统化符号的学问。而设计时研究人为事物的学科,是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多种设计方法以及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来创造“物”的科学行为,设计的这一本质,是设计在文化生活和信息交流中具有文字语言的特征,从而使我们有可能运用符号学、语义学的原理和方法为艺术设计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为艺术设计的综合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奠定基础。
作为具有多民族的文明古国,我国在各民族的建筑都以其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而闻名于世,当代设计实践是多元化的求异,但无论怎样,都呈现出力图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族群文化中吸取养分,赋予建筑更多的象征意义,恢复建筑与文化割裂的关系,从而在“千人一面”的全球化浪潮中彰显自我。而在如何在传统建筑文化中彰显本民族的文化和特色——从传统和社会文化中提取“符号”就成为建筑设计中一种最常用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民族符号如果能被巧妙而又合理地应用于现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往往会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成为民族符号的全新的“原创设计”,而不是为学界和业界所诟病的“模仿和抄袭”。因此,通过符号了解自己的思想,再将其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创造出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才能使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具备国际上的竞争力。
根据符号学理论,建筑装饰同样也由能指和所指构成。前者是设计符号的表现,后者是设计符号指向的意义和内容,能指是对人们产生刺激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方面感官要素的集合体,包括结构、造型、色彩、材质等构成的整体设计形象。在建筑设计方面,从建筑意义表达的层面符号学能更广泛的得以运用,探讨意义表达的方式和途径,为设计创新开辟一条新途径。因此从符号学角度研究朝鲜族建筑装饰设计的符号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分析:
3.1 朝鲜族文字
文字无论对于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都具有很强的符号意义,朝鲜文字具有独特的形象特征和很强的识别性,可以大量的运用到艺术设计
中朝鲜族文字以其简洁明了著称于世,朝鲜族文字字母之间充满很多对称关系,例如在元音中,有├就有┤,有┴就有┬,有─就有│。在众多建筑外立面和室内装饰的牌匾文化中被大量使用,而且具有极强的分辨性和艺术特色,如在许多餐饮等商业空间中是区别其他风格建筑装饰的主要信息来源。
3.2 色彩
朝鲜族民族长期的生活习俗、民族信仰及哲学理念沉淀出本民族特有的审美价值观,朝鲜族人素来喜爱清洁,有是“尚白民族”美称,因此在对于色彩的喜好上也体现出此习惯倾向,也体现出人们的质朴、纯真与勤劳。在建筑装饰中,白色是其首选,白色被公认为是最纯洁最质朴最高贵的象征,往往被大面积使用。青色是象征着安静与和平,因此在许多建筑的内外装饰都出现了青色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表现出纯洁、威严和高雅。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建筑的色彩装饰上,逐渐出现了明亮的黄色加以搭配使用,加强了色彩的多样性,但是由于控制好各色彩的比例,使得建筑整体色彩仍旧保留了清新淡雅的自然特色,符合朝鲜族人民对色彩的审美取向。
3.3 图案
图案不仅作为一种语义符号,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精神意识的产物,体现出人类创造性审美活动的结果,传统图案的形成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演变形成的具有一定语义表达的符号形式,其结合造形、色彩、材料等其它造型元素以形式美的法则最终呈现在建筑、装饰、雕塑等艺术形式中,表现出特有的民族、地域的象征意义。
朝鲜族特色的民族图案灵感来源与其师法自然的生活规律、宗教信仰、审美倾向及创作法则密不可分,因此,其形式区别于其它民族和国家的图案形式,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更加自然,简洁,清新。
朝鲜族传统装饰图案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从题材上分主要有:花果植物,祥瑞动物,文字符号等。如花果植物题材的有梅花、松树、灵芝、金达莱花等;祥瑞动物的有龙、蝙蝠、麒麟、鹿等;文字符号的有“万”字纹、“亚”字纹、福、寿等。此外,受到中国太极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多处使用三太极图案作为装饰,常见的是采用红黄蓝三色装饰的三太极图案被装饰在大门门口的门墩上,还有室内家具、器具以及装饰绘画中,起到极具符号性的装饰性。从表现形式看主要有:几何形式,自然形式,抽象形式等多种多样,十分丰富,极具象征意义。以此寄予了朝鲜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3.4 材料
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材料主要有:木材、石材、泥土和高丽纸。木材别鲜族传统民居巾是广泛使用的材料,常用的木材有桦木、松木等。在朝鲜族传统民居中,木材装饰性最为明显的,是木楞子房。从屋顶的装饰到房屋外墙的装饰,可谓木墙、木顶、木瓦片。
石材和泥土在朝鲜族民居中使用极具符号性,朝鲜族民居的座院墙、台阶和室内的温突等都是用石材来砌制的,尤其是在温突结构上,它是朝鲜族民居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建筑结构之一,它主要是使用石材和黄土铺成,起到了良好的保温和牢固性能。
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产于朝鲜,质地坚韧,光洁,韧如皮革,仅吸收水分不吸收墨。因其分解漂白为彻底,因此纸的颜色略泛红黄色,且有较粗糙的纹理痕迹,被广泛应用于朝鲜民居建筑门窗和温突的表面,也就是说高丽纸在建筑门窗上代替现在的玻璃,既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又起到装饰性作用。
在以上对朝鲜族传统建筑中的符号性语言的分析基础上,对现代进行具有朝鲜族文化韵味的建筑装饰设计手法的构建上提供了依据。对传统符号的采集、分解、重构是设计的基本手法和步骤,其中传统符号在现代设计上的重构是设计工作的主要部分。
在建筑空间中融入朝鲜族文化从表象上来看,可以模拟或者还原其建筑空间及装饰以达到形似的要求,从更深一层次的角度看,如何营造传统文化的意境和氛围,提升到精神的高度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事情。因此,在现代设计中要既能体现朝鲜族建筑装饰风格,又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就需要对符号进行再创造,而不是简单的抄袭,这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以现代审美观念与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色,或者把传统造型的构成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
传承的方式可分为形和意的两种形式,形的再现是指将图案所特有的物质外形,将它进行重组或分解后在按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尝试加入一些新的元素,表现出新的形式的方式。意境再现,它表现着一种文化内涵、联想、精神、思想观念,使人们身在其中,联想情、理、形、神的相互渗透中所形成的和谐统一的艺术意境美。形和意再现是共存的,两者互补的方式不仅能助于设计的理念延伸,而且有助于传统文化的稳步传承。
G322
B
1007-6344(2015)12-007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