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反思

2015-04-07 21:38:21
四川水泥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施工图图纸模块

王 伟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反思

王 伟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九江 332000)

熟练识读建筑工程图纸的能力已成为高职土建类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是从事建筑行业一切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本文基于提高学生建筑识图能力的培养,举例说明模型制作法、现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围绕其实践进行了反思。

建筑识图与构造 模型制作 现场教学 角色扮演 合作学习

引言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高职土建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投影制图的基本方法及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进而具备一定的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不仅为后续《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建筑设备构造与识图》、《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支撑,而且关乎着学生毕业后能否实现“无缝对接”。《建筑识图与构造》通常设置在第一学期,是土建类专业的入门课程之一。根据培养目标,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进行优化取舍,我院《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模块:投影制图、建筑构造、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复杂,质量普遍有所下降,存在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理论接受能力较弱的情况,大一新生在施工图二维到三维的认识过程比较困难。同时,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一般在校学习两年,顶岗实习一年,大大缩短了在校学习时间,如果课堂教学仍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教授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无法满足高职教育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成为了许多教师正在考虑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俗话说“教无定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图技能,本课程的教学中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更应引入一些针对性、实用性,互动性更好的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有趣。

1.模型制作法

建筑制图就是将三维建筑绘制到二维平面图纸的过程,而图纸识读的过程则是将二维平面图纸转换为三维立体思维的过程,无论在建筑从业技术人员在岗位工作中,应当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读懂二维平面图纸。在教学模块1中,可以布置学生制作简单模型的任务,根据组合体的三面投影图,使用橡皮泥、泡沫塑料、硬纸板等材料动手完成。模型的制作过程正好是由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立体的过程,与施工图识读理解的过程不谋而合。在随后的模块2和模块3教学中,制作缩小比例的建筑构造、平面及立面模型能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兴趣,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繁琐的空间想象思维引导过程。

2.现场教学法

在教学课程模块2中,构造的理论知识复杂难懂,照本宣科学生难以接受,教师可带领学生观摩真实的校内建筑以便于学生学习。例如屋顶细部构造教学时,可让学生先在教室预习相关建筑名词:女儿墙。然后带学生去教学楼顶察看,指着屋顶上沿建筑四周的一圈墙给学生讲解女儿墙,提出一些问题:这有什么作用?多高?砌筑时有什么要求?这种现场教学的方法会更直观,更具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能对该构造得出正确的认识。在教学模块3中,通过学院综合楼和学生宿舍楼工程图纸进行识图与审图训练教学,一旦出现理解困难或想象不清之处,可将施工蓝图与实物进行对照,使教学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验证了学生识图的正确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识图兴趣,提高了施工图识图能力。

3.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模块3中引入图纸审核和模拟会审,采用角色扮演方式,由教师扮演建设单位来主持会审,将学生分组分别扮演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先由各单位完成建筑施工图的自审,然后设计单位对图纸进行交底,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提出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由各小组共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统一意见,签字盖章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虽然学生所模拟解决的问题不太成熟,但仿真的企业要求,不仅考核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体会了岗位工作状态,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4.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态度、性格等差异组成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展开协作,发挥团队优势,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例如在模块2完成“楼梯设计”学习任务中,小组各成员先分头查阅相关国家建筑标准、规范等资料,后集体讨论思路与方案,形成最终的设计图纸。然后各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方案,由其他小组代表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经过这样的分工协作、小组讨论与互相点评,不仅强化了楼梯的规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与识图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演讲、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社会能力。

二、教学方法应用中的反思

1.给学生展示成果的平台

通过学生成果的展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情况以及薄弱环节,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学生在完成楼梯设计后,请各小组学生做好PPT,站上讲台向全班分享成果,激发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热情,同时结合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如楼梯净高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上台展示的小组同学会更有任务完成的自豪和成就感,而台下倾听的其他小组同学能开拓自己的视野,从别人的成果中受到启示,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2.科学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先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确定各组人数,小组间竞争,小组内合作,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任务。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组间竞争,组内互补”的原则,按照宿舍、性别、成绩等指标进行初步分组,而后做个别调整,各小组的成员构成基本上无明显差异,竞争力相当,同一小组内要存在差异,优劣搭配,这有助于组内成员的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根据实践发现:每个小组都应该有不同类型的组员,如具有技术专长的同学、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同学、善于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和协调人际关系的同学。

3.教师课内外的全程指导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配合,教师不只是简单的任务设置和评估,而应全程参与其中,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及时为学生解决疑惑,对共性问题全体评讲,对个别问题单独辅导,同时在课堂之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QQ等与教师保持课程沟通。

4.与学生专业社团活动相结合

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好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仅利用课内学时是远远不够的。本课程可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督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土建类专业社团,如建模协会、装饰协会、筑梦协会等,这些专业社团是由一群具备土建专业背景的同学依据兴趣自愿组成的学生社团,以我院筑梦协会为例,每年12底举办的筑梦脱口秀活动需要建筑构造学习为基础,同学3-4人组队参加,课外查找整理古今中外各种建筑的资料,以脱口秀八分钟的形式向大家做展示,本课程的教学任务设置完全可以与之相结合。

[1]陈翠琼.高职项目课程设计探究——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2]吕淑珍.基于“1∶1建筑模型”运用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5(02)

[3]王春福. 基于建筑模型制作的建筑识图能力培养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3(05)

[4]吴秋水.基于提高识图能力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探索[J].林区教学.2012(04)

[5]杨虹.“任务驱动法”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反思——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6]杨淑丽.对“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全班分享”教学模式的探究[J].新西部.2013(11)

[7]喻斐斐,吴伟平. 合作学习法在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4(35)

G322

B

1007-6344(2015)12-0113-01

王伟(1982.11-),性别:男,籍贯:江西九江,学历:研究生,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猜你喜欢
施工图图纸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房地产导刊(2022年1期)2022-02-28 08:11:00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浅谈汽车线束产品图纸管理
看图纸
当代工人(2019年20期)2019-12-13 08:26:11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酒店室内装修图纸深化设计浅析
河南科技(2014年12期)2014-02-27 14:10:44
探讨PKPM BIM施工图软件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