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康德纯
(汇绿园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800)
提高园林苗木成活率的方法
王海波 康德纯
(汇绿园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800)
对园林工程中树木移植成活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相苗、苗木起挖、苗木运输、苗木种植、种植后的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方法,解决了园林工程中因苗木大量死亡而使成本增加的问题。
苗木,园林,成活率,措施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发现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时,使用大规格的苗木会带来好的景观效果,并且形成景观效果的速度也比较快,适合于人们快速形成景观效果的心理,同时也与快速发展的社会相谐调。但是,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见要把一株树种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以前我们移植的大多是三五年生的小苗,小苗由于根系比较浅,移栽时伤根少,成活率一般比较高。现在我们移栽的乔木和大灌木大多都是一些十几、二十几年的大树、有些甚至是三四十年的大树,有时候还要移栽一些上百年的古树,俗话说“树有多高、根有多长”,这些大树的高度少则四五米、多则十几米,它的根在土中的分布范围也有十来米,我们在移栽的时候土球不可能挖得那么大,土球最大的也就2 m~3 m,这样就会有大部分苗木的根系被裁掉,苗木一旦没有了根系它的成活率就会大打折扣。有些大树的移栽成活率甚至不到10%,这些大树很少有在苗圃中培育出来的,大多都是从山上移植下来的,这样就造成了一种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野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而城市中却出现了一片片的死树。严酷的现实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我们既要移栽这些苗木,又要提高它们的成活率,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1.1 苗木的立地条件
随着园林工程中大规格苗木的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一些立地条件好的、交通便利的苗木基本上被挖完了、资源已经枯竭了,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交通条件不好的、立地条件差的苗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苗木挖好了却无法运出的尴尬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原地再种回去,劳民伤财,种回去的苗木又不一定能成活。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经验不足;二是对苗木现场的条件勘察得不够仔细。一般情况下要对苗木现场及其周边的环境进行认真、细致地勘察、谋划、设计、核对,使其具备可起掘性、可吊装性和可运输性。当现场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时可以采用工程的方法来创造条件,例如加固桥梁、修建临时道路、平整场地等,这些人工措施的费用一般都比较大,在实施之前要充分论证其在经济上的可行性。另外,还要对现苗木根系附近的土质进行仔细地调查,因为有些砂、砾石的土质不经过处理是无法打起土球的,如果盲目地挖掘,最后挖起来的是光光的裸根,这种苗木很难成活。如果遇到砂、砾石土质可采用高压注黏土浆的方法,一两年以后就可以起挖了,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1.2 苗木自身条件的勘察
对苗木的规格,例如冠幅、胸径、树高等要与设计图纸进行反复核对,并留有一定的损耗余量,以免苗木运抵现场后由于不符合设计要求而遭到退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一些老、弱、病、残的苗木来说其本身的长势就很弱,它正在死亡的边缘挣扎,如果再有人断了它的根和枝叶,那么它是必死无疑了,所以在选苗时要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苗木。对于一些长势差的苗木,可以进行复壮处理,三五年后等苗木的长势上来了再移栽。在相苗时就把苗木原始生长环境的东、南、西、北标注在树杆上,为以后移栽时原生境方向种植提供依据。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现在流行的微信信息传递手段,将苗木的照片和相关信息传递给业主和设计,首先得到他们的确认,因为苗木属于生物产品,世界上没有两株完全相同的树木,也没有办法封存样品,没有办法用精确的数字来描述它,只能靠观感质量,而每个人的审美观点又不同,这样一株苗木运到工地后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最关键的是业主和设计说好就可以了。
2.1 苗木起挖前的准备
2.1.1 苗木的预处理
大规格苗木最好在起挖前一两年进行有计划地断根和缩蓬处理,断根的目的是促使其在树杆附近、苗木起挖时所打土球内部,生长出足够的毛细根,有效根。大家都知道树木的根系按功能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粗大的根,这类根对树木只起到一个机械支撑、固定树木和水分、营养物质的运输作用,它基本上没有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另一类根是毛细根,它的根毛有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无机盐和一些溶解在水里的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树木首先长出的是毛细根,随着树木的逐渐长大长高,其根系也逐渐增粗增长、逐渐变成大根而失去吸收功能,在大根上又会生出一些毛细根,毛细根就这样在一轮轮的生长过程中不断向远离树杆的方向推进。当树木长成大树时其毛细根已经被推到远离树杆几米甚至十几米开外了,树杆附近的毛细根会变得很少,甚至没有,而我们所打的土球的半径最大的也只有1.5 m左右,如果不做相应的处理,我们所打的土球中所包含的只有一些无用的大根,而没有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毛细根。实际上没有大根我们可以采用机械支撑的方法将树木撑住,而没有毛细根我们却无法向树木体内补充水分、无机盐和一些小分子化合物。缩蓬的原理与断根的原理差不多,大树的蓬径一般有几米到十几米,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一株树的所有枝条都运到施工现场,实际上最多留下一株树的1/3枝条,其余全部要修剪掉,我们把树木的根系切断了,树木吸收的水分就减少了,为了达到树体内水分的平衡我们也要相应地减少其蒸发量,将其枝叶修剪掉一部分,将一些无用的、只起支撑作用的大枝修剪掉,促使其在树木主杆附近生长出一些有用的、起光合作用的小枝叶。
2.1.2 机械设备的准备
苗木起挖和种植在国外有专用的起苗、运输和钻孔机械,但是在我们国内目前还没有,我们目前还是用手工和借用其他专业的机械设备。在苗木起挖前我们首先要把起重机和运输车辆落实好。工兵镐、铁锹、小手锯、修枝剪、断根铲等简单的机械设备按常规准备就可以了。最关键还是土球的包装设备,主要有草绳和木箱,根据经验草绳适用于直径1.2 m以下的土球,木箱适用于直径1.2 m以上的土球,草绳打土球的最佳包装方式是“桔子包”,其次是“五角包”,其他包装方式的土球很容易散掉。木箱土球相对来说坚固一些,制作和使用成本也较高,边长最大可以达到5 m、成本10万元左右,可适用于短距离轨道迁移古树名木。木箱的材质最好用硬木板,因其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能够抵御较大外力,当木箱较大时其主要受力构件应使用高强度钢材来制作。
2.2 苗木的起挖
2.2.1 起挖时间的选择
起挖时间的选择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非常大,落叶苗木如果在晚秋落叶之后跟早春萌芽之前这段时间起挖并及时种植,则其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如果在7,8,9三个月起苗,其成活率不足10%,而一些热带棕榈科常绿植物则刚好相反。每个品种的苗木都有其最佳移植时期,这个时期有长有短,而且苗木的品种不同,“最佳移植时期”也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凭经验或者查资料来找到每种苗木的“最佳移植时期”,尽量把苗木安排在“最佳移植时期”期间起挖。另外,苗木起挖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定植,苗木起挖后长时间堆放或者假植都会影响其成活率。苗木起挖时间最好安排在定植前的1 d~2 d。
2.2.2 起挖方式的选择
苗木的起挖方式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裸根起挖、一种是带土球起挖,前者由于对苗木的成活率影响很大,所以近年来很少有人采用,带土球起苗由于对苗木的成活率有保障,所以近年来被人们广泛采用,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那就是起挖和运输的成本相对较高。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利弊,以便选择出既能保障苗木成活率,又能节约成本的方法。
2.2.3 起挖操作
苗木的起挖最好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带队和现场指挥。尽量保留多一些的须根系在土球里面,粗大的根系在切断后要削平,并用石硫合剂进行伤口封闭,以防感染后腐烂,最好用生根剂处理一下,以促其早日生根。尽量减少对土球的扰动,万一扰动了土球,应将扰动的土壤清除,或用稻草等富有弹性的填充物将土球与包装物之间填塞密实,以防土球松散。在切断苗木的主根前应先将主杆上部的枝叶去掉1/3以上,如果先切断主根后修剪枝叶,则苗木很容易因失水而变干。土球的直径最好控制在树木胸径的6位~8位,过于小则土球中保留的根系太少、过于大则会因为土球太重而使其脱落。土球的大小、形状要与包装物相协调,最好与包装物之间紧密结合没有缝隙,这样可以保障土球不松散。苗木起掘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在切断大根、主根之前,应在防护沟之外用竹杆撑住,以免大树突然倒下伤人和弄破土球。
3.1 苗木的运输工具
苗木的运输工具非常广泛,小到手拉板车、大到自建轨道移动平台,最常用的是货运汽车和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专用运输车辆。一般的苗木用货运汽车运输,大规格苗木可以用工地上运输大型挖掘机的专用车辆来运输,这种车辆吨位大、越野能力强并且很容易租赁到,还有就是它的底盘很低、重心稳、可以运输较大蓬径的苗木,大家知道一般公路的限高都是5.5 m,底盘低0.5 m相当于苗木的冠幅就可以大0.5 m。一些超大规格的古树名木也可以自行设计和建造轨道升降运输平台,这种设备的特点是吨位大、运距短、成本高,只有在不计成本、短距离移植古树名木时才可采用。苗木的装卸主要有人工装卸、手拉葫芦、电动葫芦、人工升降平台、机械升降平台、叉车、起重机、龙门吊,其中汽车式起重机最为适用,这种设备机动灵活、容易租赁到、最大起重量有20 t、最大作业半径有十几米,比较适合于工地现场复杂的地形条件。
3.2 苗木的装卸和运输
苗木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苗木的泥球崩碎、枝叶折断、树皮剥落、苗木被风吹干、树叶由于过热而变黄脱落,从而影响苗木的成活率。苗木在起吊时绝对不能让钢丝接触到树枝、树杆,否则接触的部位就会产生树皮剥落,大大地影响苗木的成活率,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树皮没了,您想让它活也难。一般的树木可用专用的“吊带”起吊,大规格的树木可将钢丝绳拴在木箱上进行起吊。因为一株带土球的苗木的重心基本上在根径部位,在一点起吊时应将“吊带”绑在苗木的重心部位,两点起吊时应将钢丝绳绑在重心附近的木箱上、“吊带”绑在辅助吊点上。苗木堆放要合理,装车时要从车辆的后方向前方装,苗木的枝梢也要到向车辆的后方,不要用脚踩踏苗木和土球,苗木与车箱的铁质构件之间要用稻草等有弹性的填充物进行隔离,以免弄破树皮,装好车后应用绳索将苗木充分固定后再开车。在运输过程中最好对苗木进行适当的覆盖,以免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大风将苗木吹干,但是也不能全封闭,以免热量积聚使苗木因过热而落叶。运输最好在早晚或没有太阳的时候进行,以免将苗木晒干。
种植穴应在苗木运抵前一两天就准备好,过早过迟都不太好,苗木最好一次性种植成功,应避免挖起来种、种下去又挖起来的反复调整,最好是将苗木从车上直接吊入树穴内,以免卸车后堆放和搬运过程中损坏苗木和土球。种植穴应比苗木大20 cm~40 cm,深度根据环境条件而定,在北方干旱地区则应深一些为好,以利于保水;在南方多雨地区以及一些盐碱地积水地区则越浅越好,以利于疏水,有时甚至要堆起来种才能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堆起来种虽然样子不是很好看,但它是在地下水位过高地区保证苗木成活率的最有效方法。苗木就位后最好将草绳等包装物去除干净,如果因条件限制而有些部分无法去除,影响也不大。回填土最好用有机质含量少的素土,种好后一年之内也不要给它施有机肥和化肥中的氮肥,可以适当地施一些磷肥和少量钾肥,因为有机质在腐烂分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有毒有害物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使树木根系的伤口因感染面腐烂,影响树木的生根,从而影响树木的成活率。这就好比一个病人,他动了大手术,浑身上下都是伤口,给他吃大鱼、大肉、人参、鹿茸等病情更严重。关于这方面的理论,本人的观点是与传统理论完全相反的,为此本人做了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实践证明本人的做法使苗木的成活率相对提高很多。回填土应分层回填、分层夯实,使根土密结,不应留有缝隙,否则因多雨时积水而烂根;干燥时水分无法到达苗木根部而将苗木干死。种好后应沿着种植穴的坑壁做一个相对大一些的水围,并用大水隔天漫灌三次,以使扰动过的土壤尽早建立土壤毛细管,通水、通气。有些大树要在种植穴底部用毛竹或塑料管预设一个直径5 cm~10 cm的通气通水孔。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足以见得种植后的养护管理在保证苗木成活率方面的重要性。苗木的养护管理措施很多,可以根据环境条件的不同适当地采用。在苗木起挖后,种植回填土前可对苗木的根系涂以生根粉或生根剂,以促其尽早生根、多生根,也可在种植后用生根剂浇灌苗木的根部。要用竹杆、树棍、铁架等对树木进行支撑固定,避免风吹树摇,影响树木生根和使其倒伏。用草绳、麻袋片、塑料薄膜、防寒毡等包裹树干,以防树杆因日晒过干而开裂。可用毛竹片、钢管等配合遮阴网搭设遮阴棚,或对叶面喷射抗蒸腾剂,来防止叶面水分过分蒸发而使树体因失去水分平衡而死亡。必要时也可以给树体“打吊针”,注射活树液,来补充树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种植后的修剪也是一项保证苗木成活率的措施,在保证树冠骨干的情况下最多留下1/3的枝叶,留下的枝叶与苗木的成活率一般成反比,把所有的枝叶全部剪光,树木会光秃秃的很难看,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恢复。浇水要想办法先透水,不要浇“跑马水”,做到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关于一些常规管理例如除草、防病、除虫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注: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本文在撰写过程中,虽经反复推敲核证,仍难免有不妥甚至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并给予批评和指正。
[1] 吴立威.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吴立威.园林工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4] 吴泽民.园林树木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Method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garden seedlings
Wang Haibo Kang Dechun
(HuilvGardenConstructionLimitedCompanybyShare,Ningbo315800,China)
Landscape engineering trees transplant survival rate is low, and the reason are analyzed, from phase seedlings, seedling digging, transportation of seedlings, seedling planting, planting after th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so on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put forward methods to improve seedling survival rat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garden proje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deaths due to seedling and increasing the cost.
seedling, garden, survival rate, measures
2015-06-30
王海波(1978- ),男,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 康德纯(1972- ),男,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
1009-6825(2015)25-0204-03
S604.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