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的一些“尴尬”

2015-04-07 16:15桂光正
商品混凝土 2015年4期
关键词:尴尬笔者标准

桂光正

(黄石东大洋混凝土有限公司,湖北 黄石 435001)

商品混凝土的一些“尴尬”

桂光正

(黄石东大洋混凝土有限公司,湖北黄石435001)

本文描述了当前混凝土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令人无奈的现象,呼吁协会或政府能够加强管理,使企业优胜劣汰,更好地发展。

管理;材料;行业人才

0 前言

预拌混凝土行业是年产值过万亿元的建材行业中最大的产业。作为传统建筑材料,混凝土一直在建筑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混凝土产量已连续几年超过世界他国家的总和,世界上接近三分之二的混凝土在中国生产和使用。但混凝土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夸张地说“混凝土最终的质量掌握在农民工手里”。笔者从事商品混凝土行业已有十多年时间,越发感到困惑和行业的尴尬。

1 标准的“尴尬”

目前混凝土普遍都称之为“商品混凝土”,但执行的标准为《预拌混凝土》。虽然笔者不知个中原由,从字面上的差异,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商品混凝土”不能像普通商品属性一样——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买你的混凝土,你给我垫资”都好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了。我国混凝土行业的赊销欠款现象异常严重。严重赊销,巨额的应收账款、大量的应付材料款等已严重影响到行业链经济运行质量,已成为混凝土行业头顶上高悬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斩断行业航进的风帆。

商品混凝土生产后不能立刻成为“产品”,是一个半成品的拌合物。还需经过浇筑、振捣、收面、养护等一系列的措施才能完成最终产品。问题的焦点是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交给并不了解混凝土的农民工去做,几乎没有像样的严格操作规程和有效的监督。《预拌混凝土》标准范围中明确指出“本标准不包括交货后的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和养护”。标准已明确指明混凝土的质量不只与搅拌站有关,标准制定的很好,但现实很无奈。几乎没有人参照这一点。“我买了你的混凝土,出了问题都是你负责”这是目前施工方乃至监理、建设方甚至一些管理部门的共识。如果打起官司走上了法庭,我相信此条款是非常有用的。但笔者没有尝试过,因为很多纠纷并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当前形势以金钱为目的耍无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质量问题”。使得很多所谓的“质量问题”,很可笑,令人无奈。

《预拌混凝土》标准交货:“10.3.1 供方应按分部工程向需方提供同一配合比混凝土的出厂合格证,出厂合格证应至少包含十三项内容”。对此条款笔者咨询了很多相关人士,众说纷纭。特别是“10.3.1 m)混凝土质量评定”理解上差异较大。各地对出厂交货提供的资料也各不相同,有些还是执行现场搅拌时的模式。笔者结合标准的要求,通过行业协会与黄石市相关管理部门沟通,得到了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统一思想和认识,混凝土交货出厂合格证按标准要求结合实际进行统一规范出具。做到既清晰又明了还节约,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纠纷。

2 管理的“尴尬”

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中唯一的黑体字(强制条)“6.1.2 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筑成型过程中严禁加水”。如何杜绝施工人员现场任意加水是商品混凝土企业十分棘手和头痛的问题,与施工现场的农民工(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农民工来负责)讲混凝土加水的危害性,是对牛弹琴,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更为头痛的是过度追求工程进度,不仅造成混凝土得不到充分养护,强度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同时裂缝的问题日益增多,混凝土碳化厉害,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如果这些现象不能有效的加以管理控制,思想观念和现有模式不转变,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会倒在“最后一公里”的路上。

3 材料的“尴尬”

目前,商混凝土企业采用的水泥以 P·O42.5 为主,GB/T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规定 P·O42.5 掺合料掺量≤20%,水泥出厂需标明掺合料的种类及掺加量、石膏和助磨剂品种及掺加量。虽然标准有规定,但基本上这些都是水泥厂不可告人的秘密。水泥中掺合料品种多且杂,各种助磨剂的大量使用,水泥越磨越细,导致水泥需水量大,外加剂适应性差、泌水、后期强度不增长等不利于混凝土性能的因素产生。其原因主要来自违反科学规律的利益驱使和认识的局限。粉煤灰的作用得到广泛认识,需求越来越多,为了利益导致大量的作假、掺假事件发生。矿渣粉生产过程中助磨剂的使用以及为了控制成本掺入煤渣、石灰石粉等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砂、石等地材质量也在资源环境严控下,质量每况愈下。以上的产品均可以一分钱一分货,而混凝土却不可以。混凝土企业花钱买材料还肩负着检测和质量把关义务和责任。按材料的标准中要求有时候不得不作假,因为很多情况下市场上只有这样的材料。笔者感觉对各种原材料相关方的监管形同虚设。

4 行业人才的“尴尬”

混凝土行业介于“建材”和“建工”间,看似简单,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特别是出现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时候)。目前,从事混凝土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是很匮乏。笔者有幸参加了黄石市“全市混凝土企业质量安全大检查”,发现很多企业的技术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多是“半路出家”,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控制水平参差不齐、悬殊巨大。可想而知,混凝土质量控制上也就会不均衡。商品混凝土发展三十多年了,为什么一线技术人员还这么匮乏?笔者认为主要是这个行业发展空间有限以及行业尊严的缺失。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过度的恶性竞争,企业的利润低,员工的待遇差,行业留不住人才。没有好的人才行业如何能健康的发展?

笔者认为十年前还是大力推广和发展商品混凝土的阶段,现阶段商品混凝土在大多数地方已经普及和成熟,且出现了大量的产能严重过剩现象。当前是亟待规范行业发展的时候。改变我国混凝土行业管理现状的关键在于政府,政府要依法管理,政府还应创新管理模式。期待政府有关部门和各方力量对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各因素和各环节做出有针对性的源头管理,如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设计、混凝土生产运输和泵送、混凝土施工和养护、混凝土的质量验收等方面。在目前房地产投资放缓、建筑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商品混凝土行业借机进行大洗牌,优胜劣汰。并通过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减少赊销和垫资,很多问题的根源都是由“资金”引起和决定的。管理部门结合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和管理规程》的逐步实施,通过绿色生产、环保达标等目标的控制淘汰一批设备、技术、产能落后的企业,扶持规范一批实力雄厚、技术过硬、质量稳定、信誉好的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引导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通讯地址]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沿湖路 666 号(435001)

桂光正(1980—),工程师。黄石东大洋混凝土有限公司副总兼试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湖北省黄石市预拌混凝土砂浆行业协会秘书长、技术委员会主任。

猜你喜欢
尴尬笔者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一次“尴尬”的问题提出
台媒总结蔡英文访巴 几大“尴尬”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