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坤邹龙文
(1浙江省华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杭州雅克汉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浅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沟通和融合
张婧坤1邹龙文2
(1浙江省华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杭州雅克汉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为研究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沟通融合,特从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现状及必要性分析,进而引出和谐融合的概念策略,最后提出我国未来建筑与环境自然和谐融合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希望可以对一线技术人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
建筑、自然环境、和谐融合、地域文化
随着社会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兴土木的不可避免,与之产生的是工业的兴起、人口爆炸等等问题,这就给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带来了较大破坏。例如:雾霾产生、能源枯竭、水资源破坏等等。我们知道,传统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大多数是在消耗着自然环境,给自然环境带来严重负担。但是,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后,建筑物则不仅仅是单独满足其使用功能,同时还需承担起保护直至改善周边自然环境的作用。荷兰伟大建筑学家基·考恩尼曾说过:“建筑绝不只是单一存在的个体。它与构成自然的许多次序一样,也是庞大次序中的一个”。这也就说明建筑的设计不能仅仅是建筑本身的设计,还要包含周边环境的设计,也就是要创造出适合人们精神生活的环境。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在满足人们生活功能的同时,还要满足适应周边环境、保证城市空间的整体性、最大程度的体现出人本化、自然化的设计理念。
随着国门的开放,人们逐渐将眼光投到国外,大量模仿国外建筑的奢华外观,却没有考虑借鉴他们的设计精髓,仅仅追求表面的奢华,不顾当地区域文化、地域文化、经济利益的限制,大量的资源投入到“钢筋水泥的丛林”建设,最终导致很多“城市垃圾”的出现。
人类出现在地球上不是要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而是要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而当前,社会的快速进步,导致人口膨胀、环境破坏、资源匮竭。人们在建筑开发方面显得过于急功近利,从而给环境和人类文明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压力。那么,鉴于这些问题,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使用生态学的观点。所谓生态学的观点是指在宏观的角度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适应自然,而不是破坏自然。例如方案设计阶段,建筑在满足人们生活功能需求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活动空间的灵活性、考虑使用当下最为热门的新能源技术;在建筑施工图阶段,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考虑节能建筑材料,尤其是可再生的、可循环利用的建材,力求最大程度的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基于上面种种因素,当今建筑设计师要积极创新设计理念,立足本土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双重使命。必须尊重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2.1 强调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
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本身就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考虑创新外观设计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人本化的设计理念,既使得人们能享受到建筑的外观造型,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和自由的生活功能场所。这就说明,建筑设计时就要把实用和美观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最终做到以结合周边环境为基础,创新周边建筑外观为目标,使得建筑与环境得以完美融合。
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可持续建筑设计,其理念是指,在满足当前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不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另类。这就需要结合环境的同时,富含历史文化背景,这种符合文化历史背景的建筑不易被时间的长河所淹没。如果不考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必然显得另类,会给人一种孤立、不伦不类的感觉。
作为建筑设计经典之作的流水别墅则是一个在建筑与环境融合方面颇具可持续性的大师作品。它是由现代建筑设计师弗兰克.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其设计理念是随和、自然。让室内空间与外界阳台完美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其将悬的楼板锚固在自然山林之中,让平台与道路完美结合,实现建筑物与山林自然景色和谐相处。而建筑材料的用石也是在附近山林取得,主要运用白色的混凝土与附近山林取来的栗色毛石。整体设计符合取自大自然、融入大自然的意味。有效实现了自然和人悠然共存的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2.2 强调建筑设计符合地域文化
我国是一个传统大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也有着各自千年沉积下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那么,在建筑设计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文化特色,符合地域文化、历史。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化趋势愈发剧烈,更多的人们走出国门,他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国外建筑,被国外一些浮夸的建筑外观所吸引,从而将很多国外的建筑理念、外观生硬的引进国内。这种简单的“拿来主义”往往会忽视国内地域特色及民族文化,使得为数不少的新建筑在传统建筑群中不是新颖,而是另类。
所谓地域文化就是指在历史长河中沉积下来的文化底蕴,它是存在于客观实体以外的文化精髓。更多的是包含人们的精神和奋斗历程。这种地域文化是一种动态的,而不是具体的固有模式,更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所以,在建筑设计时,就要不断创新,发扬地域文化特色,弘扬地域建筑魅力。在已有的怀旧基础上,不断创新,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文化脉络,是地域文化建筑的根本。
苏州博物馆,地域文化建筑的代表之作,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文化内涵,要求设计师必须解决这座新建筑与苏州古城的结合问题。在整体布局上,新建筑巧妙的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续。在建筑结构造型上,硬朗的几何造型,淡化了苏式的温婉,不至于新馆只限于苏式建筑的古典园林气氛之中。总的说来,苏博新馆就是新建筑与传统地域风格的一次完美结合,体现了一个原则:中而新,苏而新。
2.3 理念与新技术有效融合
建筑设计本身就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那么在设计中就要充分利用好自然理念与新技术的辩证关系,发挥他们各有的优势,使两者完美结合从而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动态平衡。例如,萨伏伊别墅就是技术与艺术的最好代表。它是勒·柯布西耶的著名杰作,强调了建筑要与时俱进,又要有得舍弃。即主张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又要摆脱传统建筑物的束缚。这就需要建筑师大胆创新,在技术与艺术之间做出一个好的动态平衡,力求发挥建筑的最大人文精神平衡。
当前,我们缺乏的往往不是建筑施工技术,而是创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如何一改传统的“钢筋水泥园林”,弘扬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就成了众多建筑设计大师们重点考虑的问题。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呼吁世界人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筑设计中就更要积极正确引导,在已有的环境基础上进行开发,而不再是简单的因为建筑本身去开发周边环境。我们要更多的考虑如何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如何发展地域文明而又不破坏地域文明;如何创意做到节能、环保而又因地制宜;如何做到引入社会高新科技而又不破坏建筑本身理念等等。
总之,我们认识到在自然界的循环中,人类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良好、准确的定位对于建筑设计理念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建筑设计,源于自然也要走入自然;建筑设计,不能仅仅考虑到其的使用性,还要充分发挥周边的环境可能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本化的设计理念,结合地域特色、人文精神设计相应的建筑风格,强调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尊重。真正实现建筑源于自然、融入自然的根本理念。
[1]郭敏.传统建筑水空间研究[D]. 河南大学 2013
[2]彭颖超.岭南地区住区设计中景观利用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李艳霞.广州市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1
[4]崔恒.对我国住宅小区水景设计的研究与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 2008
[5]李勤.现代住区户外空间环境“交互性”设计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 2006
TU7
:B
1007-6344(2015)06-0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