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磊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设计
黄 磊
(温州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分析了高层建筑梁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以温州地区一高层框支剪力墙设计工程为例,对梁式转换结构的设计要点及其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研究,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
转换层,扭转效应,结构设计,高层建筑
出于对建筑功能的考量,高层建筑方案常采用上部剪力墙小空间为主、底部大空间商业办公为主的设计理念,结构上表现为上部为剪力墙结构,下部为框架结构,两种相异的结构交汇催生了转换结构的诞生。常见的转换结构有梁式转换、大板转换,其中前者以其轻巧、经济广为设计师们采纳。梁式转换结构由于部分上部剪力墙不能落地,需由截面尺寸较大的梁柱抬起以满足下部大空间的要求。梁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施工便捷、荷载传递清晰,但在结构设计计算方面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1)梁上支撑大片剪力墙,致使梁上线荷载较大,梁柱节点应力集中,地震作用下极易首先破坏,节点处的抗震构造措施尤为重要。
2)大片墙体致使整个梁全截面内力较大,梁跨中弯矩及支座负弯矩较大,梁配筋较多,合理配筋对于施工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
3)为满足下部大空间需求,加之支撑上部较重剪力墙,转换梁截面较大,合理选择梁截面对于建筑功能发挥、结构合理受力有着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结构类型的转换使得下部结构构件内力较大,构件及节点受力形式区域复杂,选择合理的梁截面,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优化构件配筋对于梁式转换结构的合理受力及质量保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温州地区一高层框支剪力墙设计实例介绍梁式转换结构的设计要点及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该工程位于温州市广化路安置B地块,为一高层建筑。其地下1层为车库,层高4.9 m;地上1层、2层均为商业,层高5 m;3层以上均为住宅,层高2.9 m,地上31层,总高93.4 m,该项目为底商上部住宅,安全等级为二级,属于标准设防,6度设防,地震加速度为0.05g,Ⅳ类场地土,地震分组为一组,粗糙度为C类,基本风压为0.7 kN/m2。为满足建筑底部商业功能需求,结构方案选择底部框架,上部剪力墙的结构形式,即框支—剪力墙结构。梁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关键在于底部转换框架的设计及上部剪力墙的合理布置。
该项目属于典型的框支剪力墙梁式转换的结构类型,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底部加强部位及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二级,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
转换结构选型与布置:转换结构的突出特点是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部分竖向构件不能落地,致使竖向荷载不能直接传至基础,较大竖向荷载均通过下部框架结构下传至基础,由此造成下部结构构件受力复杂,内力较大,因此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GJ 1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于转换结构的转换构件设计、整体结构控制指标、配筋及相应节点构造措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此确保上部剪力墙结构与下部框架结构的可靠连接及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梁式转换结构相对较为经济,荷载传递明确,现有该类转换结构竣工建成项目较多,设计理念及施工工艺非常成熟,不存在理论与技术实施难题,因而本项目选用梁式转换结构。转换层的存在使得主体结构上下不同结构类型交界处刚度突变,刚度骤变对于地震作用尤其不利,结构方案设计应尽量避免侧向刚度的不连续,尽量使得两种不同结构交接位置刚度连续均匀变化。为解决抗侧力构件刚度交接位置刚度突变的问题,转换层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如下两点:1)避免剪力墙全抬,确保一定数量的剪力墙起落地,增大底部剪力墙墙体厚度,适度加大框支框架柱的截面,以此在确保上下部刚度一定连续的程度上加大底部框架的刚度;2)针对上部剪力墙结构,宜适度增大墙肢间距,缩小剪力墙长度、减少墙体数量等措施,调节转换层上下刚度达到均匀变化,平稳过渡,避免抗侧刚度剧变,上部结构通过少量剪力墙与核心筒一起承担水平侧向力。此外为确保单片剪力墙自身的稳定性,墙体布置时宜结构建筑功能分区,将剪力墙布置为T形、L形、C形为宜。底部框支框架在布置时也宜结构建筑功能划分,将可以下落的剪力墙落地,在大空间区块布置框支柱作为竖向承载构件。由于框支柱上部支撑转换梁,且梁上荷载较大,框支柱相比于常规框架柱截面较大,为满足强柱弱梁的概念设计,确保框支柱具有足够的延性和变形能力,框支柱在地震作用下不首先出现柱铰的破坏形态,能够有效吸收地震力,因而,框支柱设计时应严格控制其轴压比不大于0.6,适度增加柱子的体积配箍量及配筋率,相对于普通柱前者宜增加0.02,后者不小于1.5%,且框支柱纵筋的连接应全部采用机械连接,全高加密箍筋。除此之外,在底部框支框架强度及延性得到保证以外,楼盖的刚度也不宜忽视,楼盖将上部荷载通过墙体及柱子传至下部框支框架,此外楼盖还要协同转换梁工作,为确保面内刚度的连续有效,转换层的楼盖板厚通常不宜小于200 mm,以确保刚度的连续及荷载有效传递。
本项目采用传统的空间有限元软件SATWE进行分析计算。根据项目方案阶段上部剪力墙的布置方案,首先布置框支柱,并根据建筑高度和框支柱柱跨预估转换梁截面,建立整体结构模型经由SATWE整体分析计算,根据规范验算梁端梁截面的抗剪能力(即V≤0.15fcbh/0.85)。通过试算本项目框支框架相关梁跨、梁柱截面为:转换层所在层层高5 m,最大梁跨6.5 m,基于梁宽大于墙宽、梁高大于1/6梁跨的要求,转换梁截面选择为700 mm×1 400 mm,另根据轴压比0.6的限值,框支柱最大选用截面为950 mm×1 050 mm。在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过程中尚需要考虑扭转偶联效应及模拟施工加载,通过对比计算分析可知,施工模拟加载1的配筋相对施工模拟加载3较大,故对于部分不合理配筋处应进行人工校核。此外对于结构层间位移角、位移比、周期比以及底部剪力墙分担地震剪力的大小均可以由SATWE整体分析得出,结合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GJ 1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两本规范调整以达到规范要求。此外,对于一些结构构件采取以下构造措施:
1)转换梁及其门窗洞口处的剪力墙在支座处剪力较大,应适当加密箍筋配置,在转换梁端的门窗洞采取加腋和箍筋加密的方式提高抗剪承载力。
2)框支框架上部剪力墙设置的门窗洞口连梁在设计时应满足“强剪弱弯”,并保证梁内的配筋量,配置交叉斜筋,保证梁内塑性铰的出现。
概念设计对于确保整体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采取合理必要的结构构造措施是进行抗震设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因此本工程采用了以下构造措施:
1)转换结构在设计过程中,控制刚度突变是结构设计的首要目的,根据规范要求,不同结构类型上下刚度不应大于2,故在结构设计时本项目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厚度取300 mm,3层以上为240 mm;混凝土等级C40,3层以上C35~C25。为使建筑刚心与质心接近重合,特在底部南侧增设部分剪力墙,以与刚度较大的北部核心筒相协调,减少整体结构的偏心进而降低结构的扭转效应,增加了底部框支框架的刚度,确保整体结构的刚度比满足限值要求。
2)转换层楼板厚度取值200 mm,确保楼板的平面内外刚度,加强楼板与转换梁的协同工作能力,使得水平荷载能够有效的传递,此外转换层楼板采用双层双向配筋,控制单一方向配筋率不低于0.25%,增加结构的整体性。
3)剪力墙在布置时宜增大墙肢长度,降低转换梁跨中荷载,减小跨中弯矩进而缩小梁高及配筋,短肢墙体宜布置在框支柱上。墙体类型尽量少采用一字形,宜以L形、T形、C形为主。
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设计过程中上部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对于下部转换框架有着重要影响,合理的剪力墙布置方案对于建筑功能的发挥及底部框支框架的合理受力有着重要意义。墙体布置的基本原则即根据建筑空间功能分割优先确定梁的布置,进而根据梁的支座需求布置剪力墙,即在房屋四角、外侧转角处布置墙体。墙体类型宜以L形、T形、C形为主,尽量避免布置一字形墙体,因为前者墙体自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上部剪力墙结构的抗侧能力与总体墙肢数量即厚度有着本质关系,合理配筋率的长厚墙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和较高的承载能力。为确保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最基本的抗侧刚度,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GJ 1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落地剪力墙承受的倾覆力矩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以此限制框支柱所承受的倾覆力矩,确保刚度的基本连续性。
本项目为带有转换层的高层单塔结构。整体建模计算时选取30个振型,经过计算x向振型质量参与系数为98.35%,y向有效质量系数为96.34%。该项目在计算参数设置时需要考虑地震作用下的藕连效应,鉴于建筑形体属于不规则,故计算分析时考虑15°斜向地震作用。经过计算分析可知,主体结构剪重比为0.02~0.03,周期比为0.81,由此可知地震作用计算满足规范要求,建筑刚度与建筑质量偏心较小,结构不存在扭转不规则,表明建筑结构剪力墙及框支框架布置合理。本工程经计算表明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在1.1左右,刚度平稳均匀过渡,剪力墙体系与框架体系刚度突变不甚明显,上部结构物薄弱层,结构刚度的均匀变化说明竖向构件布置合理。结构计算所得最大层间位移2.16 mm,层间位移比为1/1 391,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在框支框架柱的延性方面,轴压比也均控制在0.6以下,转换梁的减压比在0.17以下,使得框支框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延性。
根据该框支剪力墙项目的结构方案布置及其结构计算分析结果可知:
1)梁式转换结构设计时应在概念设计层面优先把握结构体系的选择及其结构方案的布置,对于高层建筑的扭转、刚度及其局部墙体稳定性应在概念层面解决,优化结构平面布置,以缩小结构计算过程中模型调整周期。
2)合理布置梁式转换结构上部剪力墙,避免短肢墙体出现,增加底部落地剪力墙墙体厚度,确保一定数量剪力墙落地以保证竖向刚度的连续。
3)框支框架与上部剪力墙交接的转换层宜增加楼板厚度,适当增加底部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延缓转换层处刚度的突变,使得建筑抗侧刚度随着层高渐变。
总之,方案阶段的概念设计、合理的上部剪力墙平面布置及底部框支框架的合理设计对于框支剪力墙结构的经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 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 徐培福,傅学怡,王翠坤.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 熊进刚.有梁式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研究[M].北京:工业建筑出版社,2013.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conversion layer
Huang Lei
(WenzhouDesignGroupCo.,Ltd,Wenzhou325000,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shearing wall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conversion layer. Taking high-rise frame shearing wall design engineering in Wenzhou region as an example, it specifically studies beam-style conversion structure design points and processing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guarantee integral building structure safety.
conversion layer, torsion effect, structural design, high-rise building
1009-6825(2015)07- 0029- 02
2014-12-30
黄 磊(1981- ),男,工程师
TU97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