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宇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21 世纪是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的机遇,也是社会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城市区域空间出现了很多的发展机遇与态势。由于工业化的不断推动,我国很多的城市都开始了资源的聚集、人口的聚集、交通的堵塞等问题,城市在不断地扩张,而农村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城市当中,一方面造成了城市生态、环境与交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城市区域出现了互相制约、相互联动的发展局面。
目前我国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快,产业转型也越来越复杂,在新的机遇内,转型分为几个方面:
a.城市人口的规模在逐渐扩大,部分城市的人口数量已经成为原先的2 倍以上,工业开发区成了一个城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里构成了新型的城市空间,人口也越来越密集,这样的结构虽然推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b.城市的区位方面,由服务小的片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综合的区域,形成了新的城乡一体化的核心,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城乡一体并不等于一致,其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致存在,只是提高的水平线不同。
c.城市功能方面,以前比较单一,属于生产型,现在呈现出了新的国际化的趋势,其他的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城市当中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与规模,各种不同类型的行业开始纵向发展并形成经济联系,使得我国城市经济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加强。现代服务产业的增强,加强了城市交通与环境道路方面的压力与发展。
d.城市区域空间方面,现在城市区域空间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城市都突破了行政规划的界限,向更大的空间区域规划发展,城市的用地成倍扩张,专家认为城市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支持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所以,很多城市的区域空间与城市本身发展的大小、质量等等决定了城市总体的发展态势,关系到城市空间的扩大、规律和影响。
对于城市来讲,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人类的发展和生存,也只有搞好工业化和城市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才能提高,然而,近几年的工业和城市化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人口密集、交通恶化、绿化不足、环境污染以及市政设施不完善等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全国的GDP 也发展良好,但是我国对比于一些发达国家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西方城市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健康美化的时代,但是,我国很多城市就有这样的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都进入了经济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人口规模扩大,城市区域变小,空间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时代下城市所面对的问题主要有:
a.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的迅速扩张,使得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给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
b.我国市场化的程度迅速提高,城市区域规划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目前我国城市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规划城市的发展。
c.虽然我国的城市工业化很快,城市化也非常迅速,但是城市这样的发展速度并不能够带动农村的发展速度,也就是仍然不能够改变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由于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经济不平衡,所以发展也不平衡,造成的问题很多,因此,想要统筹规划,压力仍然极大。
d.我国城市由于发展过快,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城市的边缘地区出现了脏、乱、差等问题,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了“城中村”,而部分的城区在扩建改建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也经常会采取大拆大建的方法来进行城中村的改造。
e.我国城市发展方面的经济对国外的依靠较大,城市的开放度较高,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城市扩大投资,开设企业,导致我国的城市压力加大,带来了负面影响。
f.城市的规模扩大以后,首当其冲的就是我国的交通,目前我国城市的交通压力非常大,道路堵塞屡见不鲜,而且交通的恶化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不断产生新的社会问题,而且城市居住的舒适程度在不断下降,环境质量也不断下降,所以目前我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协调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应当采取的概念,先集中一个增长点,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扩散。这样可以解决不发达地区、衰退区的增长和发达地区的过度集中。
社会分工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地域分工,这也是我国社会分工的表现,在城镇比较密集的地区,各种形式的地域分工是实现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要以提高城市区域的综合实力为核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就要争取改变我国城市城乡二元化的根本局面,在发展城市的同时,要注重农村的规划与发展,应该努力发展农村的其他产业,调整我国城市与农村的经济结构,能够发展农村的产业,将农村的经济提高到城市发展的规模,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农村能够被城市所同化与接纳,最终实现共同的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够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而城市竞争力的体现,就是城市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对于经济水平正在加速的地区来说,其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解决“城乡统筹”中的区域空间规划问题,优化了空间,提高了效益,也达到了人与环境的平衡,建立了诸如自然生态空间系统、农田保护空间系统、文化文物保护空间系统与抗灾防灾的空间监测系统。
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不断优化,这是人类保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新战略目标,在21 世纪,不适合现代人生存的城市必然会衰落。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我国不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提高人类自我保护的生态意识。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高效、协调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空间环境,是我国区域空间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建设的意义所在,所以在城市空间区域的规划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不断协调人与自然、文物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人与自然和谐的最终目的。
[1]周 颖,濮励杰,张芳怡.德国空间规划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4):17-21.
[2]蔡玉梅,吕 宾,潘书坤,等.主要发达国家空间规划进展及趋势[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6):9-11.
[3]刘 慧,樊 杰,王传胜.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研究,2008(6):55.
[4]谢 敏,张丽君.德国空间规划理念解析[J].国土资源情报,2011(7):79-82.
[5]张丽君.欧盟空间规划与凝聚政策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11(11):33-37.
[6]杨志恒.中国空间规划体系框架构想[J].科学与管理,2011(5):66-68.
[7]李 斌,岑倩华,杨丽娟,等.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规划研究[J].热带地理,2007(4):14-19.
[8]樊 杰,孙 威,陈 东.“十一五”期间地域空间规划的科技创新及对“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6):101-105.
[9]谢 敏.德国空间规划体系概述及其对我国国土规划的借鉴[J].国土资源情报,2009(1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