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建
(山西西山金城建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53)
基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技术
刘 建
(山西西山金城建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53)
以房屋建筑为研究对象,简要阐述了现浇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主要从设计与施工两方面分析了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技术,以尽量减少房屋建筑裂缝的产生。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技术
房屋建筑的现浇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场的施工工序,然而现浇混凝土上的裂缝也是一种在房屋建筑的施工现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出现裂缝的原因,怎样采取相应的技术来有效控制现浇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尽量规避裂缝的产生,都是相关研究者和施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浇混凝土指的是在房屋建设的施工现场中绑扎钢筋笼,依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来制作和构建模板,最后直接将混凝土浇筑在模板上的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混凝土的现浇施工技术是一种在具体的工程部位根据施工位置的现场实际情况就地进行混凝土灌注的施工工艺。现浇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结构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和刚度,适用于抗震和整体性要求较高的建筑工程项目,尤其是大体积的房屋建设。但是现浇混凝土不能像预制混凝土一样提前制作,必须要在施工现场完成工序繁多、模板使用频繁和施工工期较长的现场浇筑,受温度、降水、空气湿度等气候因素和场地位置、运输距离和结构形状等条件限制的干扰和影响较大。在浇筑面积较大、养护情况不佳的情况下,混凝土会出现大面积的开裂。所以,房屋建筑施工中的现浇混凝土从原料的配制工作开始,经过搅拌、运输和灌注等过程,一直到浇筑完后的养护工作,都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而采取适宜的控制技术和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使现浇混凝土从前期的准备和制作到后期的成型和硬化都减少或尽量避免各种限制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1)设计原因:收缩性裂缝和脱落型裂缝。在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前期设计阶段,就要对混凝土的现浇工艺有个初步的宏观性设置和安排。为混凝土准备的材料本身就具有可收缩性。在搅拌混合混凝土材料的时候,材料会经过水化热的发热过程并产生轻微膨胀。现浇后的混凝土2 d~3 d,内部温度可以高达50 ℃~80 ℃。而后期投入使用时必然会有所回缩。这样的热胀冷缩必然会在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接缝处出现裂缝。
混凝土的调配制作看似简单,却很少有房屋建筑的施工单位能够真正准确地按照施工前的设计方案和数据来进行配制。而配制材料的更改势必会影响混凝土的现浇效果。施工时的混凝土基本上都是采用混凝土泵送的搅拌方式。为了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可泵性,又会适当地加大其塌落性。再加上后期养护工作没有实现和落实,房屋建设现浇混凝土的楼板上自然会出现脱落型的裂缝。
2)施工原因:主观性操作的问题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主观性的施工操作问题是造成现浇混凝土楼板上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现浇混凝土是一个工期较长的现场工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当然,后面还有一些必要的后续工艺要跟进。但是,绝大多数的施工团队并不会因为前期的设计要求就真正等到现浇混凝土的施工工期结束再开工其他的施工项目。大多都是在现浇楼板的强度还没有达到设计预期强度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后续的跟进工序。过早地将荷载压力施加在现浇混凝土的楼板上,出现裂缝也是必然的。有的房屋建筑施工单位还会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加长工程结构的长度和施工的工期时间,将尽可能多的大面积楼宇建立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伸缩缝的设置也就被自然地忽视了。混凝土材料浇筑后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也对现浇楼板的强度有着一定的影响。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引起混凝土的硬化或水化反应。不管是硬化的失水性反应还是水化的冻结性反应,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3)投入使用后的载荷裂缝和变形裂缝。钢筋混凝土的构件在投入使用后会承受一定的荷载压力,当荷载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压承受限度时就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走向会和主要拉应力的方向垂直。常见的荷载裂缝有因偏心受力而产生的弯曲裂缝,由受剪构件引起的剪切裂缝,因受扭构件抗扭能力的不足和抗冲切构件抗冲切能力的不足而产生的斜裂缝。
混凝土的构件因为气候温度、空气湿度和沉降差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变形,其约束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引起与混凝土结构刚度有关的应力变化,一旦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混凝土上就会出现裂缝来缓解应力,使变形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这种因混凝土变形而产生的裂缝就是变形裂缝。
3.1 设计方面的控制
在开工前期的设计准备阶段,对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技术主要从荷载设定和填土回撑这两个方面入手。在设定荷载力的时候,应该对混凝土的荷载基数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尽量使设计方案中混凝土施工的荷载能力符合房屋建筑相关方面的要求。如果在设计时发现荷载量超出了限定的数据范围,就要对相关的房屋基数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演。测绘和计算,添加反方向的支撑力。在填土回撑的时候,要注意将支撑位置的设置建立在精确的计算之上,用底模支撑回填土,保证填土回撑具有较高的密实程度和集中支撑力的分布密度。上下楼层模板的支撑位置一定要一样,不能出现距离上的偏差。同时,填土回撑的支撑体系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牢固性和稳定性。这样同时控制好量方面的设计,才能提高现浇混凝土施工时的设计质量和可行性,降低施工荷载对现浇楼板造成的影响,防止现浇混凝土的楼板在支撑方面发生沦陷的情况。
3.2 材料方面的控制
在混凝土的基础材料选择方面,对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技术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水泥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和现浇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联系。所以选择水泥作为基础材料的时候,要根据房屋建筑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要以及与现浇混凝土相对应的机构需求来进行谨慎的选择。其次,施工单位不能只看到与自身经济利益相关的实际利润,在施工的时候偷工减料,选用不合格的低价水泥来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制作。最后,即使水泥的选择周密而慎重,其他的基础材料也要按照各自的准确比例投入搅拌,特别是调配搅拌时水的用量。现浇混凝土中的含水量直接决定着混凝土在投入使用后的收缩程度。不难看出,水泥的选择和调配比例以及搅拌制作时水在混凝土中的所占比重,是现浇混凝土基础材料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因素。只有有效控制住了这三方面的因素就能阻止现浇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
3.3 施工过程的控制
在正式动工开始现浇混凝土的时候,对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技术应该从运输、浇筑和拆模这三个方面入手。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的运输工作要注意避免坍落度变化、水泥浆流失、分层离析和产生初凝等情况的出现。振捣混凝土的时候,现浇混凝土垂直卸料的自由落差不能超过2 m,既不能漏振也不能过振。浇筑的高度一般不能大于3 m,一旦超过3 m,就要采用成组串筒的方式来完成现场浇筑。一直振动至基本石子不再沉降和掉落,浇筑面上也不再冒气泡的时候,浇筑工作就完成了。最后一步的拆模工作也应该引起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按照模板和支架的拆除顺序和相关的安全措施来依次进行。拆除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混凝土表面和棱角的保护。底模和支架必须要在现浇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时候才能进行拆模处理。
3.4 环境方面的控制
在外界环境与现浇楼板相接触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后续阶段,对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控制技术也要从温度和湿度这两个方面入手。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控制是解决现浇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关键。由气候温度的大幅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施工裂缝,在面积相对较大且温度变化比较剧烈的房屋建筑上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因此,不仅施工时就要把现浇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在相应的范围之内,投入使用前还要时刻关注气候的转变,尽量减少或避免在极端天气下施工,防止温度的变化对现浇混凝土产生影响。现浇楼板时的温度很高,所以就要定时地往混凝土中浇水,保持混凝土内部适度的湿度。浇筑完后的12 h内还要注意对现浇混凝土楼板覆盖保湿的养护工作,防止现浇混凝土的结构表面因失水而硬化膨胀,因流水而冻结收缩,最终造成裂缝的出现。
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的楼板上出现裂缝,要从前期设计阶段对混凝土材料的选择调配、施工时的实际操作和投入使用后的现实情况中去寻找。有针对性地在现浇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减少或规避裂缝的产生和出现。
[1] 司晓波.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20):37.
[2] 白天宇,魏荣忠.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18):1.
[3] 刘剑利.关于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施工中裂缝技术控制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5):153.
The cracks control technology based on housing construction cast-in-situ concrete construction
Liu Jian
(ShanxiXishanJinchengConstructionLimitedCompany,Taiyuan030053,China)
Taking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briefly elaborated the basic concept of cast-in-situ concrete, mainly analyzed the specific reasons in cast-in-situ concrete construction fro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wo aspects, and put forward the cracks control technology in cast-in-situ concrete construction, tried to reduce the housing cracks.
housing construction, cast-in-situ concrete, construction, crack, control technology
1009-6825(2015)32-0091-02
2015-09-02
刘 建(1983- ),男,工程师
TU75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