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桂兰
(山西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岢岚县的人工造林模式分析
赵桂兰
(山西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山西 太原 030012)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紧迫需求,人工造林是人类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之一。人工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选择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是确保造林成果能够长期保存、持续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主要途径。本文对岢岚县造林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条件相似或近似地区进行人工造林起到借鉴作用。
人工造林;模式;分析
岢岚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8°29′~38°59′,东经111°13′~111°52′之间,辖区土地面积1 984.04 km2,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沟壑纵横、起伏不平。东部山地以岢岚山主峰荷叶坪为最高,海拔2 783 m;西南部为烧炭山;西北部为黄土丘陵区和川地,水土流失严重;中部沿岚漪河两岸形成带状平川区。全县最低处位于岚漪河出境处的温泉乡雷家坪村,海拔1 040 m。
岢岚县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春季干燥温暖多风,夏季炎热降雨集中,秋季短促气候凉爽。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5.1 mm,平均蒸发量1 969.4 mm;年平均气温6.2 ℃,极端最高温33.5 ℃,极端最低温~28.7 ℃,无霜期120 d,光照充足,能满足各种植物生长。干旱、风沙、霜冻、冰雹为主要自然灾害。
根据岢岚县的立地条件和经济状况,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从农村实际发展出发,形成了岢岚县人工造林基本原则是:适地适树原则、经济学原则以及经济学和适地适树统筹安排的原则。
3.1 西部山区为山杏、沙棘混交造林模式
3.1.1 立地条件 西部山区平均海拔1 450 m,年平均气温5 ℃左右,降雨量450 mm,无霜期110 d,土壤为灰褐土。
3.1.2 造林思路 该区域严重干旱、气候寒冷,土壤瘠薄,造林模式以耐旱、耐寒、耐瘠薄的山杏和沙棘混交,可以提高蓄水保土能力,逐步改良土壤,增加生物能量,达到生态建设需要。
3.1.3 树种特点 山杏为落叶乔木,蔷薇科植物,是杏的变种,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易管理等特点,是荒山造林、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适宜于东北、华北等北方寒冷地区。沙棘为落叶灌木,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阳性树种,喜光照,具有耐干旱、抗风沙,抗逆性强、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对于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
3.1.4 主要技术措施
(1) 育苗。山杏和沙棘均采用春季育苗,苗圃地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平缓地带,有灌溉条件,土壤为沙壤土。
(2)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整地方法。山杏按3 m×4.5 m的株行距沿等高线开挖近似于半月型坑穴,生土筑埂,表土回填,坑长0.6 m,宽0.4 m,深0.4 m,埂宽0.2 m,做到硬实光滑,呈“品”字形排列;沙棘是在4.5 m山杏的行距中间插挖一行长0.4 m,宽0.4 m,深不低于0.2 m的小鱼鳞坑,同样生土筑埂,表土回填,穴沿等高线按“品”字形排列。
(3)起苗。山杏起苗前要给圃地灌水,起苗后用泥浆蘸根,塑膜包装,机械损伤的苗根,要通过保水剂蘸浆处理。
(4) 栽植。山杏和沙棘隔行混交栽植,株行距山杏3 m×4.5 m,沙棘1 m×4.5 m,即每667 m2栽山杏50株,沙棘148株。栽植深度一般高于苗木根茎基部10 cm左右。栽植位置于鱼鳞坑中央。山杏栽植时要截杆,高度留80 cm。
(5)造林季节。以秋季造林为主。
(6)注意事项。植穴的大小和深度要大于苗木根系,栽植要严格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技术,做到“根展,苗端、深栽、踏实”。栽植时暂不用的苗木应假植在背阴地方,随栽随用。
3.1.5 成效和目标 该模式的目标是提高造林成活率,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近几年在造林中应用此模式,成效较好,虽然连续干旱,但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该模式整地大小坑同用,能有效拦泥蓄水;沙棘株距小,仅有1 m,增加了行内的密度,生态效益好。该模式既注重工程措施,又注重生物措施,综合防护能力强,成效十分显著。
3.1.6 适宜推广区 适宜在岢岚县水峪贯、西豹峪、高家会、李家沟等乡推广。
3.2 北部川地为柠条造林模式
3.2.1 立地条件 北部川地属岢岚县黄土丘陵区,平均海拔1 450 m,年平均气温5 ℃左右,降雨量400 mm左右,无霜期110 d左右,土壤为黄土,是岢岚县风沙较严重的地区。
3.2.2 造林思路 该区域干旱少雨,风沙严重,造林树种选配以耐旱、耐寒、根系发达、容易成活、固土固沙能力强的柠条为主,大力营造柠条灌木林,可以有效地控制该地区风沙对农业的危害,起到很好的生态效益。
3.2.3 树种特点 柠条为落叶灌木,属豆科,锦鸡儿属植物,根系发达,分布普遍,是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的先锋树种,也是黄土丘陵地区防风固沙的深根系灌木之一,具有耐旱、耐寒、生长快等特点。
3.2.4 主要技术措施
(1)采种。7月上旬柠条逐渐成熟,成熟时豆荚呈紫红色。应在荚皮未开裂之前,种子青熟期,集中劳力采收种子。
(2)造林。柠条造林一般采用播种方法。春季、雨季均可播种造林,但以雨季播种最好。播种方法有穴播法和条播法。穴播法适宜于在较平坦的荒地、沙荒地,按照品字形排列,一般每667 m2220穴,每穴15~20粒种子,覆土3 cm,播后踏实。条播法适宜在平缓的沟坡地,直接用梨播种,一般为3 m一行,条播每667 m2不得少于1 kg种子。
(3)管护。柠条播种后,3年内幼苗生长缓慢,易被牲畜毁坏,应禁牧;3年后进行平茬复壮后,方可放牧。
3.2.5 成效及目标 柠条根系发达、固沙固土及枝条萌芽更新能力强,不但可发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能力,也能为牧业生产提供大量饲料。大力发展柠条灌木林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2.6 适宜推广区域 适宜在岢岚全县推广。
3.3 东部土石山区为华北落叶松造林模式
3.3.1 立地条件 东部属于管涔山区,海拔最高处是荷叶坪山2 783.7 m,年平均气温4 ℃左右,降雨量600 mm左右,无霜期100 d,土壤有灰褐土、棕壤土等。
3.3.2 造林思路 该地区紧靠管涔山脉,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华北落叶松在该地区适应性极强,可涵养水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遏止水土流失,因此该区域营林应以华北落叶松树种为主。
3.3.3 树种特点 华北落叶松为松科、松属植物,高可达30 m,胸径1 m,叶窄条形,主要分布在阴坡、半阴坡、半阳坡、沟谷等地,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容易。
3.3.4 主要技术措施
(1)育苗。采用高床整地,条播的方式进行育苗。一般在当年的2月份进行冰藏种子,5月上旬将冰藏的种子进行消毒、催芽处理,即可下种。
(2)造林。 华北落叶松造林一般选用2年生苗,春、秋两季均可,以秋季造林为佳。整地应在造林前一个季节进行,可采用水平阶、鱼鳞坑、穴状整地,深度宜在40 cm以上,采用直壁靠边栽植法,株行距1.5 m×2 m,密度每667 m2植220株。
3.3.5 成效及目标
华北落叶松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能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落叶松木材材质坚硬、通直,是优良的用材树种。
3.3.6 适宜推广区域 适宜岢岚县宋家沟、王家岔、大涧等乡推广。
3.4 西部川地为油枣与柠条混交造林模式
3.4.1 立地条件 西部丘陵、川地区域,平均海拔1 300 m,年平均气温7 ℃左右,降雨量500 mm,无霜期125 d,土壤为灰褐土,水土流失较严重。
3.4.2 造林思路 本区坡度较陡,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土壤裸露,气候干旱。造林模式采用枣树与柠条混交,既可增加植被的覆盖度,减少土壤表面的侵蚀度,又能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目的。
3.4.3 树种特点 油枣为经济林树种,高达10 m,是鼠李科,李属植物,树皮灰褐色,枝有长枝、短枝和无芽小枝之别。叶互生,卵形、矩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花2~4朵簇生叶腋,或成短矩伞花序;花梗长4~6 mm。核果,熟时红色,味甜。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4.4 主要技术措施
(1)整地。枣树采用大鱼鳞坑整地,标准为80 cm×60 cm×40 cm,即:长80 cm,宽60 cm,深40 cm,穴沿等高线按“品”字形排列,生土筑埂,熟土回填,埂高、宽各30 cm,株距3 m,行距4.5 m,每667 m2栽植50株。柠条采用带状整地,在枣树的行间用梨耕两梨,然后撒入柠条种子,耱实即可。
(2)栽植。枣树春秋均可栽植,栽植时应在坑底施农家肥10 kg,苗木栽好后,要充分浇水,以利苗木根系与土壤密接,保证根部水分的需要。灌水后,为确保苗木根部的温度和湿度,需在苗木根部覆盖1 m2大小的地膜。
3.4.5 成效和目标 在本模式中,枣树栽植5年后,每株年产枣平均可达10 kg,每公斤按20元计,每667 m2年产值10 000元。4~5年生柠条平茬复壮后每667 m2每年可产叶100 kg,可提供1只羊的饲料,年产值800元。
3.4.6 适宜推广区域 适宜岢岚县温泉、阳坪、水峪贯等乡推广。
岢岚县从县域经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因素和立地条件,摸索出了四种人工造林基本模式,取得了良好的造林效果,已在全县进行推广。从岢岚县造林实践来看,实施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既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提高财政和农民收入,又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岢岚县的四种造林模式,对于在条件相似地区进行人工造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141-172.
[2] 冯贵生,樊绍荣.岢岚县志[M].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102-145.
Analysis of Afforestation Patterns in Kelan County
ZHAO Gui-lan
(ForestSeedandSeedlingManagementStationofShanxiProvince,Taiyuan,Shanxi030012)
With the living standard of people advancing and quality promotion,afforest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way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Plantation could conserve water and reduce the water and soil erosion. The proper pattern of afforestation can make sure of the long-lived effect of plantation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benefits 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The paper summarized the afforestation patterns applied in Kelan County.
Plantation; pattern; analysis
2015-02-06
赵桂兰(1969-),女,山西宁武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种苗管理工作。
S725.1
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5)03-007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