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薇 邵成成 宁方园
(①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②内蒙古通辽市开发区农牧业局③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④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兽医局)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诊断与防控
魏 薇①②邵成成③宁方园④
(①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学院内蒙古 通辽028000②内蒙古通辽市开发区农牧业局③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④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兽医局)
马立克病(Marek. s disease,MD)是最常见的一种鸡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归属于疱疹病毒科中的马立克氏病疱疹病毒(Marek. s disease virus,M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肿瘤疾病。该病具有传染性,能造成鸡大批量死亡,给养鸡业带来很大威胁。上世纪70年代研制出预防马立克病的疫苗,使马立克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该病在世界范围内仍存在广泛。马立克病是目前惟一可以用疫苗预防的肿瘤性疾病,也常被用来作为肿瘤性疾病的治疗模型。近年来在世界上一些地方发现了毒力极强的马立克病病毒,给本病的预防和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
MD病原体由英美学者先后于1967年及1968年分离培养成功,并证明它是一种疱疹病毒。电镜检查表明它在病毒分类学上是属于B群(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核酸型为DNA。根据最近的(1979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分类系统,把该病毒分列到疱疹病毒群的丙种疱疹病毒亚群即疱疹病毒亚群Gammaherpesvirinae γ-疱疹病毒亚科,能在淋巴细胞中增殖,并容易侵入B细胞或T细胞。从结构上可分为2种类型:一是裸露的不完全病毒粒子,直径为85~100nm,通常见于感染组织培养细胞的细胞核内,在细胞浆和细胞外液中偶然也可看到;二是带囊膜的完全病毒粒子,主要存在于细胞膜附近及核空泡中,不过在胞浆中也有存在。
鸡是最重要的自然宿主,多在2~5月龄发病,除鹌鹑外其他动物的自然感染没有实际意义。但近年来报道有些致病性很强的毒株可在火鸡中造成较大损失。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均能感染MDV,但对发生MD的抵抗力差异很大,鸡的遗传背景,年龄及不同毒株都可影响所致肿瘤的发生率。毒鸡和病鸡是主要的感染源,这些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空气传播病毒。在羽毛滤泡上皮细胞中感染复制的病毒,常通过羽毛和皮屑排出,使鸡舍内污染的粉尘长期保持传染性。很多外表健康的鸡可长期持续带毒排毒。故在一般条件下MDV在鸡群中广泛传播,于性成熟时几乎全部感染。
MD病鸡常见的病理变化是各器官的淋巴瘤和神经的损害,但在各器官中法氏囊通常萎缩,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弥漫性增厚的肿瘤变化。MD病鸡被侵害的神经不同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常可见到因神经被肿瘤损害而导致肢体的非对称进行性不全麻痹,继而发展为一个或多个肢体的完全性麻痹。根据症状和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本病在临床上分为4种类型,即神经型(古典型) 、眼型、内脏型(急性型)和皮肤型。有时可能混合发生。
3.1神经型由毒力较弱的毒株侵害外周神经,主要特征性病变是一条或数条外周神经肿大,出现病变的神经往往比其正常神经粗2倍~3倍,正常的横纹和光泽消失,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伴发水肿。各处神经被侵害表现出症状也不相同,最常见坐骨神经受侵害,表现步态不稳,后肢完全麻痹,不能行走,蹲地不起,或呈典型“劈叉”姿势,一腿伸向前方,另一条腿伸向后方。病鸡常因行走困难,长期采不到食物和饮不到水而引起饥饿、消瘦、脱水、衰竭而死亡。
3.2眼型由于眼神经受损,虹膜受到侵害,一眼或两眼同时发病,轻者对光反应迟钝,重者失明表现为视力障碍。虹膜正常色素消退,呈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弥漫灰白色,所以称为“灰眼”或“银眼”,使鸡对光的反射不能调节虹膜,并可引起瞳孔变形,瞳孔边缘不整齐,到严重阶段整个瞳孔仅仅留下一个针头大小的小孔。
3.3内脏型病鸡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冠、髯苍白或萎缩。有时出现腹泻、下痢、渐进性消瘦。死亡通常是由于鸡饥饿、失水或同栏鸡的踩踏所致。剖解病死鸡可见多种内脏器官均发生肿瘤,以卵巢、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常见单个或多个融合性的肿瘤病灶,胸肌亦常见到肿瘤,内脏器官以肝、脾最为明显。法氏囊与其它器官变化不同,常表现萎缩或无变化,受侵害的法氏囊表现为滤泡间有大小不一的淋巴样细胞浸润。
3. 4皮肤型此类型较少见,往往在禽类加工厂屠宰鸡只时退毛后才发现,主要受害部位多在鸡的枕部、颈背、髋部、大腿内外侧、爪部、翅及腹部的羽毛根部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结节,结节以羽毛囊为中心呈半球状突出于皮肤表面。病变部位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同时可见灶性或弥散性大小不一的淋巴样细胞浸润,羽毛囊上皮增生。
MD主要作用靶器官是鸡的淋巴细胞,常以引起细胞增生而疾病,其发病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按照当前的MDV发病机理模型认为MDV可能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羽毛灰尘等经气管和肺而发病的,一般经过1~3d就在脾、法氏囊和胸腺等淋巴组织中发生急性溶细胞性感染,于5~7d达到高峰。病毒在这些器官中大量复制,同细胞结合使得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发生坏死、崩解。与此同时,这些器官发生急性、亚急性的炎症反应,伴有嗜中性白细胞浸润及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此后8d至2周持续出现细胞结核性病毒血症,进而是感染扩散到各个器官及批复中形成完全病毒。MDV在体内感染可以分成4个阶段:病毒自我复制的生产性感染期;病毒停止复制的潜伏期;免疫长期被抑制的第二期感染期;在宿主细胞内病毒基因被重新整合之后转化的转化期,转化后可能最终形成肿瘤或不形成肿瘤。
MDV是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在商业鸡群中几乎是普遍存在,只有一小部分感染鸡发展成临诊MD。不少人把检出病毒或检出特异抗体作为确诊MD的依据,其实是一种误解。此外,接种疫苗的鸡虽能得到保护不发生MD,但仍能感染MDV强毒。因此,是否感染MDV不能作为诊断MD的标准。MD发病常出现在1月龄以上的鸡,2~7月龄为集中爆发期,病鸡常有典型的外周神经受害,法氏囊萎缩,内脏肿瘤,肢体麻痹等病理变化。这些都是MD的特征病变,在常规情况下能准确诊断。只要有下列情况之一即可鉴定为MD:(1)在不存在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的情况下出现外周神经淋巴性增粗;(2)16周龄以下的鸡各内脏器官出现淋巴肿瘤;(3)16周龄或16周龄以上的鸡出现各脏器淋巴肿瘤,但法氏囊无肿瘤;(4)虹膜变色和瞳孔不规则。根据上述原则,如仔细剖检并多剖几只鸡,在群体的基础上作出诊断一般不会发生错误。
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成功研制不仅是农业上的一项伟大成就,而且对癌症的基础研究也具有重大意义,因为鸡马立克氏病是迄今为止能使用疫苗进行有效防制的唯一肿瘤性疾病。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疫苗接种仍将是防制鸡马立克氏病的主要措施。以防止出雏和育雏阶段的早期感染以及减少鸡群污染强毒为中心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对保证和提高疫苗的保护作用和进一步降低鸡马立克氏病引起的损失是必不可少的。要做到对马立克氏病的有效预防除了疫苗的保护力方面因素外,还要做到保证良好的饲养环境卫生,坚持定期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每次由外引进鸡雏前,都要对鸡舍进行严格的清扫和消毒。由于雏鸡母源抗体低,较容易被病毒感染,为避免出现早期感染,种蛋、孵化器、孵化室都要彻底消毒,还要派专人饲养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还要科学饲养管理,鸡舍内的温度、湿度都要严格控制,每天对舍内喷雾消毒1次。
过去几年来,在理解马立克氏病的诸多特性的基础上,对进一步防控该病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想法和建议,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防止该种疾病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2-0027-02
收稿日期:(201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