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平 (福建省武平县中赤乡畜牧兽医站 364312)
一起哺乳仔猪猪丹毒病的诊治报告
黄俊平 (福建省武平县中赤乡畜牧兽医站 36431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热性、急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也有表现为心内膜炎或慢性多发性关节炎。猪丹毒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人也有被感染,称为类丹毒。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本病,笔者接诊了一起哺乳仔猪丹毒,现将一起哺乳仔猪猪丹毒病的发病过程、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诊断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武平县中赤乡养殖户刘某,饲养经产母猪20头,存栏200头。2014年8月5日开始,先后有3窝哺乳仔猪共13头发病,出现全身通红,精神萎顿,体温升高至42.5℃以上,四肢关节和颜面部位表皮破溃,化脓,结痂、发黑,猪只呼吸困难,喘气,厌食,饮欲增加。后期被毛无光泽,全身苍白,吮乳无力,仔猪,体温下降至38.5℃,拉水样粪便。母猪、保育猪、中大猪无异常。
3窝仔猪,每窝有3~5头发病,其余哺乳仔猪未见异常。发病仔猪表现为鼻,唇、吻突、耳、四肢关节,皮肤破溃,呈紫黑色。皮肤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吮乳无力,体温升高至42℃以上。精神不振,喜卧,附关节、腕关节皮肤破溃,关节肿大。发病猪只呼吸困难,咳嗽,喘气,叫声嘶哑。可视黏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背部、胸、腹部、四肢内侧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出血斑。
剖检5头病情严重仔猪,主要表现体表皮肤有出血斑,皮下出血严重。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褐色且有汁液渗出。肝脏充血、肿大、出血。肾出血,肿大,体积比正常的大2~3倍。脾脏肿大呈红褐色。喉头黏膜、膀胱、胃黏膜、消化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针尖状出血点。
4.1细菌学试验 无菌取病死猪的心血、肾、肝、脾抹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可见革兰氏阳性、纤细、无荚膜小杆菌。新鲜病料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基,37℃培养48h,可见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小菌落。
4.2动物试验 取病料混合制成1:10乳剂,各取2ml分别肌注3羽鸽子,2~5d鸽子陆续死亡。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猪丹毒。
(1)隔离治疗,彻底消毒:对发病猪只,隔离治疗,对产房,产床和用具用2%烧碱彻底消毒,空栏2周后再使用。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和干燥,消除产床的尖锐物如铁丝等,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无害化处理病死猪。(2)对发病猪只肌注青霉素10000IU/kg体重,3次/d,连用3d。对吮乳无力仔猪同时灌服科特壮。(3)加强围产期母猪的药物保健,对母猪在饲料中利高44(林可霉素和大观霉素)2000g/t,每头母猪通过产后挂瓶输液与肌肉注射消炎药的方法预防产后发炎。5d后电话回访,无新发病例,发病的13头仔猪逐渐恢复。
(1)本次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该猪场剪牙或断尾方法不当,同时,猪场猪场卫生状况较差,由此诱发哺乳仔猪猪丹毒病的发生。(2)猪丹毒病人畜共患病,猪场一旦发病,应立即对猪只隔离治疗,同时,对饲养员和技术员也要做好职业防护措施。(3)青霉素对猪丹毒杆菌高度敏感,治疗时首次用量要适当加大,后面按照抗生素常规用量治疗。也可用红霉素或四环素治疗。母猪接种猪丹毒疫苗是防治本病的最有效方法。(4)诱发猪丹毒病的因素很多,母猪带毒,栏舍及产床尖锐物品,地面粗糙,剪牙与断尾操作不当,天气潮湿闷热等。猪场要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抹平粗糙地面,注意剪牙和断尾操作。
S858.28
B
1007-1733(2015)06-0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