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坤,杨 霞,王洪白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 409000)
综合性医院西医医师开具中成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弘扬祖国医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在中成药的应用管理上较西药管理相对较为薄弱,不合理用药导致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调查表明,我国每年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者多达250万例,其中死亡病例约19万。其致死原因绝大数为不合理用药,约占全部用药患者的12%~32%[1]。笔者对我院药学部处方点评统计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现报道如下。
对本院应用中成药的6857例患者进行分析,结合药学部专家处方点评,分析其中不合理应用中成药的因素,探讨临床合理应用中成药的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中成药是由中药饮片按照君臣佐使配伍,经现代工艺加工而成,便于临床服用,因此中成药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使用。而西医师没有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不知辨证遣药,不懂中成药组成,盲目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中成药。而中成药说明书较为简略,易导致用药失误。如感冒,不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血虚感冒、阴虚感冒、阳虚感冒、暑湿感冒等均选用感冒清胶囊、板蓝根冲剂、连花清瘟颗粒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不分证型就选用丹莪妇康煎膏。从而导致病情加重,延误治疗,甚至造成医疗事故。
中成药同西药联用不合理。不懂中成药的药理成分而盲目与西药合用。如在开具降血压药的同时开具中成药人参再造丸、参鹿扶正片、苏黄止咳胶囊等,从而导致药物效价下降;在治疗糖尿病时开具格列美脲片的同时开具消渴丸,导致药量叠加、重复用药而发生不良反应。
不熟悉中药药性。在选择中成药时往往只看药品名称、对症使用,忽略了中成药组成的性味及副作用,如给妊娠期患者开具七厘散、天麻丸、麻仁丸等,导致胎元受损、甚至流产引发医疗纠纷。
不懂方剂,重复用药。对同一患者同一疾病开具功能主治相近的3~4种中成药。如跌打损伤患者的处方中出现七厘散、跌打丸、三七伤药片、云南白药喷雾剂。有报道指出“同属治疗气滞血瘀的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地奥心血康等同用,并无同时服用的必要”[2]。这种重复用药,剂量叠加既浪费资源又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为了能合理应用中成药,使中医药更好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一是加强中成药说明书的管理力度,部分内容应同西药一样严格,增加对已知不良反应和西药相互作用的说明。二是加强西医从业人员的中医理论知识培训,充分认识临床用药的复杂性。三是药学部门应加大对临床医师使用中成药及中成药联合西医使用的指导和监督,药师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应考虑是否与中成药同西药联用有关,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临床医师,避免药物不合理配伍现象再次发生。四是积极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加强临床用药咨询和指导,从而减少或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1] 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6-37.
[2] 束云,李贻奎,李连达.复方丹参滴丸不良反应238例分析[J].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 26(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