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平,付丽君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河南 郑州 450004)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9例
田慧平,付丽君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妇科,河南 郑州 45000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中药(桃仁、黄芪、川芎、乌药、当归、黄芪、丹参、益母草、败酱草、蒲公英)口服治疗,同时给予中药(红花、桂枝、制鳖甲、防风、当归、金银花、桑寄生、莪术、独活、白芷、皂刺、三棱、千年健、透骨草、羌活)塌渍方法和中药(桂枝、紫花地丁、桃仁、红花、蒲公英、石见穿、三棱、莪术、败酱草、王不留行、路路通)直肠滴注方法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9.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可减少患者的复发,对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观察;甲硝唑注射液/治疗应用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蹄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性病变,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者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发展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1]。临床常表现为腰腹疼痛、白带增多、月经紊乱、经期延长、性交不快及不孕等症状。2013年6月—2014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9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年龄22~62岁,平均(42.1±5.4)岁;病程3个月~15 a,平均(5.8±2.9) a;已婚33例,未婚16例,经产妇29例。对照组49例,年龄21~60岁,平均(41.5±5.7)岁;病程4个月~14 a,平均(5.5±3.1) a;已婚34例,未婚15例,经产妇2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妇产科》[2]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相关标准。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严重的造血系统疾病者,合并严重的精神疾病者,妊娠和准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近期采用同类药物治疗者。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头孢曲松钠(由汕头金石粉针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1211211)2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葡萄糖甲硝唑注射液(由开开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12102624)250 mL,静脉滴注,1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药物组成:桃仁10 g,黄芪10 g,川芎12 g,乌药12 g,当归15 g,黄芪15 g,丹参15 g,益母草20 g,败酱草30 g,蒲公英30 g。水煎,1 d 1剂,早晚顿服[4]。同时给予中药塌渍方法和中药直肠滴注方法治疗。中药塌渍药物组成:红花15 g,桂枝15 g,制鳖甲20 g,防风20 g,当归20 g,金银花20 g,桑寄生30 g,莪术30 g,独活30 g,白芷30 g,皂刺30 g,三棱30 g,千年健50 g,透骨草50 g,羌活50 g。随证加减。2 d 1剂,袋装蒸热后,配合场效应治疗仪(由北京绿之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于小腹部外敷,1次/d,1次/30 min。中药直肠滴注药物组成:桂枝12 g,紫花地丁15 g,桃仁20 g,红花20 g,蒲公英20 g,石见穿20 g,三棱20 g,莪术20 g,败酱草20 g,王不留行20 g,路路通20 g[4]。随证加减。2 d 1剂,浓煎50~100 mL/袋,药液加热后倒入灌肠袋,插入肛门,缓慢滴入,1次/d,1次/袋,≥30 min/次。
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按照参考文献[5]制订。显效:临床症状或体征较治疗前明显缓解,B超及妇科检查未见异常或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或体征较治疗前有所缓解,经B超及妇科检查发现盆腔内情况好转,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小。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未变化或继续加重。
5.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5.2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消化道不适1例,皮疹1例,发生率为4.1%;对照组出现消化道不适5例,皮疹3例,发生率为16.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 两组治疗后复发情况对比
治疗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4.1%;对照组复发9例,复发率为18.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慢性盆腔炎病因复杂,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的综合性作用而产生,如不良性行为、人工流产、放置宫内节育器、机体免疫力低下等。本病若久治不愈,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西医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缺乏特异性,只能进行基本的止痛、解痒等对症治疗,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6]。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学“带下病”“妇人腹痛”“癥瘕”范畴,是由于经期、分娩、人流手术后体质虚弱,外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使邪毒入侵体内,并长期滞留在胞宫内,导致胞宫内湿气郁结、气血阻滞,长久不通则痛,并形成癥瘕,根据中医学理论,应对慢性盆腔炎进行辨证治疗,主要以清热祛湿、理气散结、活血化瘀为主[7]。方中黄芪益气升阳,乌药止痛活血,败酱草、蒲公英、黄芪消炎、清热、解毒,川芎、丹参、当归、桃仁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散结、化瘀止痛的作用,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8]。此外,中医治疗具有成本低、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因而临床运用前景较好。
综上所述,对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16.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4]杨秀丽,赵卫清.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104例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153-154.
[5]赵艳.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4):68-69.
[6]冯淑艳.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8(12):171-173.
[7]王玉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2(4):399-400.
[8]王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4,11(11):54-55.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7-0014-03 ·临床研究·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7.08
2015-01-09;
201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