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瑞,何等旗,刘倍吟,陈雁飞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临床研究·
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治疗白塞氏综合征50例*
张志瑞1,何等旗1,刘倍吟2,陈雁飞1
(1.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观察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白塞氏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黄连、黄芪、黄芩)治疗;对照组给予泼尼松30 mg/次,2次/d,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1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2.0%;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2.0%。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可作为临床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
白塞氏综合征/中医药疗法;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治疗应用;临床观察
白塞氏综合征为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的慢性进行性多发性多系统损害疾病[1]。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主要分布在东亚、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在土耳其、日本和英国约克郡的发病率依次为80~370/100 000,10/100 000和0.6/100 000[2]。白塞氏综合征的病因迄今未明,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控制病情药物。根据白塞氏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其与中医学“狐惑病”颇为相似。《金匮要略》中对狐惑病有过描述,其病症繁多,临床症状变化莫测,在治疗上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内服,起到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功效。目前,现代医学对白塞氏综合征的诊断依据缺乏统一标准,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病情易反复。中医学能抓住治疗白塞氏综合征的关键,通过辨病、辨症、辨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的论治[3]。2005年9月—2014年3月,笔者采用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治疗白塞氏综合征50例,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风湿科住院和门诊白塞氏综合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平均(40.00±9.21)岁,病程平均(5.21±4.32) a。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平均(36.20±8.10)岁,病程平均(3.65±1.53) 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纳入病例标准
符合《白塞病诊治指南(草案)》标准[4]和《中医病症疗效诊断标准》[5];年龄18~70岁;治疗前6个 月内未使用激素和其他特殊药物;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2.2 排除病例标准
药物过敏及不能耐受者;合并心血管、肝、肾等系统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确诊本病但服用其他中、西药物者。
治疗组从瘀热、湿论两个方面入手,给予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治疗,方药如下:甘草10 g,黄芩10 g,党参30 g,干姜10 g,黄连6 g,制半夏10 g,生黄芪30 g,当归20 g,赤芍30 g,赤小豆30 g,升麻10 g,大枣10枚。水煎服,1 d 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急性活动期的治疗宜在上述方中适当增加黄芩、黄连的用量,因二者属苦寒药,加量以清热解毒;中间恢复期的治疗应以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因本病为全身广泛性的小血管炎症性病变;缓解期的治疗重在调理,当归辛温,加生黄芪可补中益气,托里固表,促进溃疡愈合。
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由江苏鹏鹞制药厂生产,批号140951,规格 5 mg/片)30 mg/次,2次/d,口服,2~3周后视症状改善情况逐渐减为维持量10~20 mg/次;沙利度胺片(由常州制药厂生产,批号 14021732,规格 50 mg/片),50 mg/次,每日睡前口服。
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发热和关节病变、针刺反应的评分变化。实验室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速率(ESR)、C-反应蛋白(CRP)、IgG和IgA 计数。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订。治愈:溃疡全部愈合,其他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溃疡痊愈,其他症状基本好转。有效:溃疡全部愈合,其他症状得到控制。无效:溃疡及其它症状未得到控制,病情继续发展。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14,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比
见表2。
7.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
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比
组 别例数时间ESR/(mm·h-1)CRP/(mg·L-1)IgG/(g·L-1)IgA/(g·L-1)治疗组50治疗前28.00±3.1717.21±3.6719.85±4.235.69±2.35治疗后16.89±3.07∗∗##6.97±4.02∗∗##9.98±3.62∗∗##2.94±2.12∗∗对照组50治疗前32.12±3.2617.89±2.9719.32±4.085.17±2.32治疗后22.81±8.05∗∗12.68±6.07∗∗13.26±3.12∗∗2.98±2.01∗∗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白塞氏综合征常用的西药治疗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长期运用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有许多研究[6]显示:中医药疗法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在临床诊治中有独特优势。甘草泻心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狐惑病”的经典方剂,自古临床运用广泛[7]。陈玲燕等[8]采用加减炙甘草汤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效果明显优于西药联合治疗组;林永[9]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氏综合征32 例,有效率为94.10%;刘阿敏[10]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减配合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有效率为80.64%。本研究采用刘东汉教授的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且按照不同的临床分期对其进行治疗,有效率为82.00%,疗效显著。“三黄”由黄连、黄芪、黄芩组成。黄连有很广的抗菌范围,对多种病菌及病原虫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11]。黄芩煎剂是体外较广的抗菌谱,可抑制多种细菌,具有解热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11]。方中黄芩、黄连为苦寒药,用以清热解毒;干姜、制半夏辛燥化湿;人参、大枣、甘草以和胃扶正;苦参、桔梗苦燥化湿,杀虫解毒,载药上行;当归辛温活血化瘀;生黄芪补中益气,托里固表。
本研究结果显示:甘草泻心汤与三黄加减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有效率82.0%,能减轻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皮肤病变、发热和关节病变、针刺反应等症状,降低ESR和CRP等实验室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刘婧煜,金善,曹秉振.白塞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12):1121-1123.
[2]Saadoun D,Wechsler B.Behcet′s disease[J].Orphanet J Rare Dis,2012,12(7):20.
[3]董建华,乐灵君.白塞氏病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862-864.
[4]李向培.白塞病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4(9):24-26.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6]周妍.甘赤汤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7]曹灵勇,国旗,王新昌.甘草泻心汤善治白塞氏病[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8):588.
[8]陈玲燕,闫丽,杨森.甘草泻心汤治疗白塞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8):2271-2272.
[9]林永.甘草泻心汤加味配合苦参汤外洗治疗白塞病32例[J].现代中医药,2011,3(1):21-22.
[10]刘阿敏.甘草泻心汤加减配合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白塞氏病31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5):33.
[11]徐克军.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白塞氏综合征[J].山西中医,2012,28(1):31.
(编辑 马 虹)
1001-6910(2015)03-0023-03
R597+.9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3.12
张志瑞(1973-),女(汉族),甘肃武威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黏膜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研究。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科技局社会发展项目(2013-4-5)
2014-12-08;
201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