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热探析

2015-04-04 20:49张国云王毅栋
山西电子技术 2015年5期
关键词:创作

张国云,王毅栋

(1.忻州市广播电视台,山西 忻州 034000;2.山西传媒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虽然当下有关微电影的各种活动如火如荼,但业界对微电影的概念却一直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界定。以康初莹为代表的很多人将微电影做了如下概括:微电影具有鲜明的“三微”特性,即微时、微制作周期和微投资规模。1 笔者认为“微电影”至少应该有五“微”,一是时长上的“微”,二是成本上的“微”,三是放映方式的“微”,四是成片效果上的“微”,五是传播方式的“微”。时长上的“微”体现在比普通长电影要短,至于短到什么时长,应该有专门机构制定标准。目前,微电影大致遵循国际短片的时长标准,如21 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微电影”《特殊服务》27 分40 秒,16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网络微电影”《拾荒少年》31 分57 秒。成本上的“微”,体现在花尽可能少的钱,尽可能短的时间,创作出高质量的视听作品。放映方式的“微”体现在小屏幕联动上,“微电影”的发行放映不像以往“短片”,或者通过电影局审查,采取院线发行放映的方式,或者走咖啡厅放映,小众观赏、交流学习之路,而是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小屏幕为主,及时与大众分享并交流。成片效果的“微”体现在利用创意思维、创新的视听手段,创作适合小屏幕互动观赏的艺术佳作。传播方式的“微”体现在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为主的传播方式进行有效传播。

微电影正在成为一种时尚。微电影热有其必然的内在动因,但要健康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微电影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微电影”一词是在2010 年凯迪拉克贺岁广告《一触即发》宣传过程中首次强势提出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没有任何理论依据,正像该品牌市场营销部品牌总监刘震所说,微电影只是借用了“微博”、“微小说”中的“微”,把电影“微”了一把,并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微电影一经推出,便引起了众多网民的追逐热捧,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再加上视频网站的推波助澜,如优酷2011 年推出“幸福59 厘米”,2012 年推出“美好2012”、2013 年推出“大师微电影”等,微电影更成为学界、业界的前沿课题、新潮活动。2010 年,中国电影集团、优酷网出品,科鲁兹汽车全程支持的“11 度青春”系列,虽在《一触即发》上映之前推出,却无意中成为微电影的典型代表,尤其是筷子兄弟的《老男孩》被一些人称为微电影的开山之作。

《一触即发》之后,凯迪拉克又成功推出《66 号公路》,也赢得了超过2 亿的点击量,又一次展示了微电影品牌营销的成功案例。其他汽车品牌蜂拥而上,一汽马自达冠名赞助奇艺网自制剧《在线爱》,北京现代汽车重磅打造系列微电影“不可能的可能”。目前汽车之外的其他品牌也爱上了文艺范儿,集体扎堆微电影。微电影营销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一种营销手段,透过报纸、手机、网络等全媒体渠道,实现无处不在的强势宣传功效。

微电影不仅在网络媒体热炒,在传统电影、电视行业中逐渐渗透,进而达到全媒体融合。电视媒体争做微电影,多家电视台先后增设微电影栏目,陕西卫视有“华夏微电影”、重庆卫视有“微电影”展播,中央电视台2013 年初播放春节回家系列微电影,收到很好的社会反响,央视网络台干脆开办微电影频道,召集一线电影人才进行微电影创作,并在第16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隆重举行了《唐代诗词故事108 部微电影》启动仪式。

微电影呈喷井式发展,微电影活动此起彼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重视,各大电影节先后增设微电影竞赛单元。百度中输入“微电影”,竟有约100,000,000 个搜索结果。种种迹象表明微电影正成为一种时尚。

2 微电影热的内在动因

1)大众观影娱乐的需求。大众有利用微电影进行娱乐,了解社会的观影需求。摄影的大众化、电影事业的发展、电视的推广和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逐年壮大,培养了一代代受众的视听习惯。传统报业的改革逐渐实现视觉化,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网,被公认为最权威的大众网站之一,图文声像一个都不能少,和人民日报自身国家级机构的权威性有关,更和人民网精美的视听设计有关。视听化实际上是一种条理化,任何媒体视听化的实现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条理化的过程。公交电视、楼宇电视、动态广告、手机视频等视听内容让我们时时刻刻浸润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受众的视听辨识力和鉴赏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今天,诸多视听信息的狂轰滥炸,令人眼花缭乱,烦躁不安,但又忍不住参与其中,“选择”精品是唯一的选择。电影是精品,是视听或音响的高端产品——人们愿意花钱享受的视听娱乐形式[2]。

但实际上,我国的电影观众很少,主要是因为看电影的成本太高,包括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动辄上百元的电影票价把收入不高的、习惯于免费观赏的普通大众拒之门外,对于高收入群体,时间紧、业务多,难以静下心来参与电影的仪式性观赏。而微电影正好契合了受众的这些需求,微电影按照电影的专业制作方法制作,甚至包括海报制作、前期宣传、首映式等电影程序,具备电影的高质量品质,是精品,目前大部分微电影又是免费观看,不存在除上网之外的其他经济成本,而微电影的微体积避开了长时间成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观看,并参与评论,甚至参与剧情的修改、影片的制作等。

2)公众的影像表达需求。公众有利用微电影表达个人情感、展示自我的创作需求。人类的生活不仅需要物质产品来维持身体机能的需要,更需要理想、信念等精神需求,影像世界便是现代人类世界的另一片天地,是人类精神生活离不开的第四空间[3]。电影是人们影像表达的最高形式,然而技术性是电影与生俱来的特性,电影的发展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1995 年,索尼推出数字技术的DV 摄像机之前,由于电影的高成本,普通大众只能望而却步,电影由专业人员制作,彰显着他一贯的高贵气质。DV 的普及,令普通人的影像表达成为可能,事实上,21 世纪初期,中国民间群众性DV 活动已经逐步兴起。以青年DV 爱好者为先锋,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形成了新的非职业化民间影像运动。毕竟DV 的画质远低于电影,没有引起专业人士的重视,随着高清摄像机的横空出世,以及微博、微小说、微视频、微访谈等的流行,出现了微电影,某种程度上讲,微电影是DV 的升级,不论是从成像技术上,还是制作的精良程度上,微电影都提高一个档次,直逼大屏幕电影。微电影与电影的区别在于:第一,时长的微。虽然微电影的时长没用严格规定,但时长一定比常规电影时长的2 小时要短,比如,21 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微电影大奖赛要求的片长是2 分~45 分,再如,中国国际微电影大赛要求的片长是2 分~30 分,等等。第二,放映方式的微。微电影主要通过电脑显示器、手机等为主的小屏幕播放,而电影则是通过大银幕放映。第三传播形式的微,微电影通过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互动方式传播,属于网络传播,而电影属于传统的大众传播。

如今,微电影已经引发了全民总动员,无论草根还是大师,无论明星还是大腕都在试水微电影,用影像方式表达和分享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感悟。

3)电影行业人才竞争的需求。电影行业的人才主要来源于院校培养,和行业实践选拔。

首先,微电影创作是影视院校教育的需要。对于影视院校学生而言,开展微电影创作实践教学,有诸多好处。一是能够方便地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参与实践创作,摆脱传统影视创作活动普遍门槛高、参与难的问题;二是微电影创作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于一体,制作周期短、成本低、综合性强,又有网络作为播放渠道,作为专业训练的必修课易于开展,很适合影视院校学生参与。三是有较好的平台,利于检验教学和人才培养实际效果。由于这几年的微电影热和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很多微电影节和网络展示平台,微电影创作、评审,初步具备了客观的评审标准。学生创作的微电影作品,通过参评及评审结果,通过网络平台的点击量和关注度,能够及时检验效果,同时,如果获哪个微电影获奖、获得高点击量和高关注度,又能激起周围同学的创作热情,形成学习-创作-评价-再学习-再创作-再评价的良性循环。

其次,微电影创作是优秀电影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有效途径。由于电影的高投入,为了保证成本的回收,投资方用人很是谨慎,新人很少有机会拍摄长电影,但经过微电影创作的历练,青年导演不仅能锻炼创作能力,提升创作技能,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干,供投资人选拔任用。80 后导演五百凭借微电影《心灵电台》、《刷车》等作品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得以拍摄陆川监制的首部中以合作影片《如果不能好好爱》。无独有偶,金鸡百花奖微电影大赛的3 强获胜导演沈沁源、邹本辉和李军林摘得了最高奖项的同时,也将成为年度跨国巨制中法合拍电影《情定巴黎》的执行导演团队。优酷继2012 年推出“美好2012 大师微电影”后,2013年推出“大师微电影”的同时,强势推出又一重点品牌:青年导演扶植计划,顾长卫、张婉婷、罗启锐担任青年导演导师。优酷的这一计划将打开优酷网站、电影行业、青年导演、电影大师等多盈的局面。

第三,大师也需要个性表达。微电影为大师提供了拍摄实验影片的可能,蔡明亮首部微电影《行者》中行者极度缓慢,近乎静态的动作,与行色匆匆的背景作对比,拷问人生,引起网友的激烈讨论,上映一日评论过万。如果拍成长片,也许会由于过于沉闷而失去观众。

4)视频网站等企业发展的需求。微电影热虽然由草根最早尝试使用,但很快被商家发现,看到商机,于是品牌企业和视频网站合力助推,微电影搭上网络快车,迅速提升了热度和品质。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技术最新,发展速度最快,但在内容竞争中处于劣势,视频网站找到体积小、成本低的微电影,作为内容壁垒突围的突破口,精心制作、包装,博得高点击量和高知名度。一些品牌企业,也由于传统媒体广告费用的日益飙升而转向视频网站,愿意投资微电影创作。

3 微电影健康发展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3.1 监管问题

微电影的网络传播特性决定它的准入门槛较低,谁都可以制作和传播,导致微电影行业鱼目混珠,虽不乏精良之作,但也有很多粗造滥制的作品。微电影属于文化产品,应给人以精神享受,催人奋进,但因为作者的法律意识不同、觉悟不同,道德水准不同,有的作者为了提高点击量,迎合一些人偷窥、猎奇的心理,不惜使用色情暴力内容,展示错误导向。微电影的监管虽然困难,但很重要,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制定政策法规,或者创作公约,强制或让创作者自发遵守,达到净化网络,提升微电影质量的目的。

3.2 盈利问题

微电影没有明朗的盈利模式,绝大部分微电影都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目前,微电影的收入主要来源是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而微电影毕竟不同于广告,不能叫卖产品,擅长于企业理念的传播,经济效益难于衡量。乐氏家族的《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很好地把企业理念植入影片的故事中,达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但由于微电影的播出而出售的产品没法统计,微电影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也没办法评估。因此,微电影只能作为品牌理念培养和推广的长效手段而应用。

3.3 版权问题

微电影的传播特点像微博的传播特点一样,可以随时观看,随时评论,随时转发,观看、评论、转发都是免费的,大众可以乐此不疲地评论、转发,参与到传播当中,对于广告主来说,免费给他宣传、造势,他也许求之不得,但对于制作者来说,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没得到应有的尊重,被人窃取,总是心有不甘。

总之,微电影热正成为一种时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界和业界认真探讨。

[1]康初莹.“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J].新闻界,2011(7) :75(一、何为微电影)

[2]屠明非.电影技术艺术互动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270.

[3]盛希贵.影像传播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6.

[4]徐虹.大学生成为DV 文化主角[N].中国青年报,2003-09-02(8) .

猜你喜欢
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创作鉴评
当创作不再是幸福的事时
《如诗如画》创作谈
《一场说来就来的雨》创作谈
纳兰词对当代词创作的启示
诗词创作“三要”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