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玮(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
中药配合小针刀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强直疗效观察
尹玮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垫江4083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配合小针刀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两组均用中药内服和熏洗治疗,治疗组加用小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5.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3.2%,对照组临床疗效79.5%、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小针刀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强直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恢复膝关节活动功能。
[关键词]膝关节强直;外伤性;关节功能;中药;小针刀
我们用小针刀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强直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共88例,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3.71±9.32)岁;胫骨平台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17例,股骨上端骨折13例,股骨髁间骨折6例。治疗组男31例,女13例;年龄23~60岁,平均(40.71±9.32)岁;胫骨平台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16例,股骨上端骨折14例,股骨髁间骨折7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外伤性膝关节强直的诊断标准。无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性障碍。
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有精神性疾病。
两组均用活血化瘀汤治疗。白芍30g,当归15g,川芎10g,红花10g,桃仁10g,僵蚕10g,白芥子15g,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加减。水煎服,日1剂。同时用艾叶10g,防风10g,羌活10g,透骨草10g,伸筋草10g。水煎熏洗患处,早晚各1次。
治疗组加用小针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膝部,在髌上囊、髌下脂肪垫及股四头肌的条索、硬结、压痛处取4~6个点作为进针点,并做标记。进行常规消毒后,按照针刀闭合性手术的四步进针规程,用朱氏4号小针刀以横行摆动、纵向切割为主进行闭合松懈。术后按压、消毒、并贴上创可贴。
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两组均继续功能锻炼,6个月后统计疗效。
显效:膝关节能够完全伸直,屈伸度大于120°,走路正常且无疼痛。有效:膝关节能够伸直,屈伸度大于90°,走路存在间隙性跛行,偶有疼痛。无效:膝关节不能够伸直,屈伸度小于90°,跛行,疼痛。
采用Gartland-Wertley膝关节评分标准对关节功能进行评分[3]:0~2分为优,3~8分为良,9~20分为中,20分以上为差。
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数据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1,P<0.05)。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治疗组优23例,良10例,中8例,差3例,优良率93.2%。对照组优11例,良14例,中9例,差10例,优良率77.3%。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4,P<0.05)。
膝关节强直指的是由于细菌性感染、长期石膏固定、不正确的钢针内固定、手术创伤、骨折愈合不及时等因素引起的膝关节功能受限,从而导致膝关节屈伸不利,僵硬、发挺的一种状态[2]。外伤性膝关节强直是由于膝关节周围的骨折与软组织损伤、骨与软组织手术后、外伤后的骨化性肌炎,以及由于伤后固定时间不当或缺乏功能锻炼而致的废用性关节强直。
中医认为,膝关节及其周围的骨断筋伤,肢体长时间固定而废用,造成膝关节局部气滞血瘀、痰瘀互结,从而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失濡养,形成膝关节强直[3]。
白芍、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僵蚕、白芥子有补肾活血,益气生血,强筋健骨作用。艾叶、防风、羌活、透骨草、伸筋草等熏蒸具有软坚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血作用。
小针刀可切割和剥离疏通粘连瘢痕组织,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4]。此外,由于针刀直径较小,术中出血量少,不易发生再粘连,可快速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吴兵,张洵.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外伤性膝关节强直43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 (06):12-13.
[2]王振华,刘鹰,梁东升.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膝关节强直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 (06):148.
[3]马雷.小针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外科学.2012.
[4]陈彦东,贾海升,黄焕兰.夏星驳骨油纱外敷结合早期持续被动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术后疗效的影响[J].新中医.2014,11(10):98-99.
[收稿日期]2015-04-29
[中图分类号]R245.319.8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09-0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