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格来西氏)病,为条件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当前猪场猪群主要细菌性疾病。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多形性,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也是猪上呼吸道的一种常见菌。主要引起猪的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由于本菌对抗生素极易产生耐药性,也给治疗工作造成极大麻烦。本病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干燥环境易死亡,60℃可存活5~20 min,4℃可存活7~10 d,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灭。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一般通过呼吸系统传播,也可通过消化道传染。2周~4月龄的猪都可能发生感染,但以5~8周龄的断奶保育仔猪最为多见。无明显季节性,但常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多发。本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属于一种条件性常在菌。
一般在仔猪保育阶段多发,往往刚转入保育舍的仔猪生龙活虎,但经过2~3周后则相继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短促咳嗽(2~3声·次-1),体温升高(40.5~42℃或更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的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喘气加剧,呼吸促迫,有的鼻孔流出脓性分泌物,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多处关节肿痛,行走困难(跛行),不愿站立,迭堆昏睡,食、饮欲废绝。有的皮肤潮红而后紫蓝,耳尖或边缘发绀(紫红),有时突然死亡。母猪常见产期延长,有时流产,产后无奶、便秘。有的出现高烧,呼吸困难而发生急性死亡。小猪初生体重小,常于3 d内就发病,高烧昏睡,呼吸急促,顽固性下痢,最后衰竭而死亡。
本病最具特征性的剖检变化是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并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通过剖检可知,腹腔积满淡红色浑浊腹水,豆腐渣样淡黄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于肠黏膜和肝脾表面;胸腔大量积水,打开胸腔时,积水外溢。心脏包裹一层厚厚的绒毛样被膜,心脏与胸腔壁黏连,肺萎缩。全身淋巴结肿大,尤以腹股沟淋巴显著。
本病属典型的条件性疾病,任何应激因素都是发生本病的直接诱因,特别是本病多发于各种原发病之后,尽可能消除各种应激因素,控制其他疾病的流行,本病的发生率将会大幅减低。由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使用疫苗时可能效果并不理想。用氟甲砜霉素、头孢菌素、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及增效磺胺等药物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大多数菌株对红霉素、氨基苷类和林可霉素有抵抗力。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的特点,副猪嗜血杆菌是最容易产生抗药性的细菌之一,许多药物长期使用效果已经不明显。内酯类新抗生素——泰拉霉素,对副猪嗜血杆菌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疫苗预防本病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常受此病影响的或危害较为严重的猪场,应做好猪群的免疫疫苗注射。由于本病的血清型多,商品苗效果不确定。有条件的猪场可试用自家苗免疫;没条件的可选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免疫。在发病猪群中将已经发病的猪只进行隔离,转移到远离猪群的栏舍内关养,并由专人护理,不得串栏,使用专用工具。病猪舍内的人行道厚撒一层生石灰粉,栏内用碘伏等消毒液带猪消毒,杀灭病原。严格消毒被病猪污染的栏舍、用具等物品,待冲洗干净后,用碘伏等消毒药物带猪严格消毒,1次·d-1。一旦发现新病猪立即隔离与消毒。
(山东省沂南县畜牧局,赵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