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方式 推进四川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2015-04-04 04:54:08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
四川蚕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小蚕蚕种桑园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

产业论坛

创新发展方式 推进四川蚕桑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

2014年,我省加快推进“千亿增收”项目的实施,以助农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为重点,以基地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认真总结四川蚕桑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2015年的工作思路。

1 我省推进蚕桑蚕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1 规划引领产业发展

2014年,我省积极贯彻《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重点市州和基地县结合实际规划蚕桑布局,引领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凉山、宜宾、南充、内江等主产市州,宁南、高县、南部、珙县等20个重点县均落实了地方蚕桑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方案,在2013年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的基础上,2014年又有10个蚕桑重点县纳入财政支持范围,凉山、宜宾等地新建标准桑园超过5万亩(3333.3 hm2),全省桑园面积增至185万亩(123333.3 hm2)。

1.2 提质增效助推发展

2014年,全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全面推广小蚕共育、自动化上蔟等优质茧生产技术和大蚕蚕台饲养、桑园机械应用等轻简省力技术,推行仪评收茧、优茧优价的政策导向,养蚕效率和蚕茧质量大幅提升,蚕农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全年发放蚕种210万张,同比增加5万张,增幅2.44%;蚕茧产量77000 t,同比增加1000 t,增长1.32%。

1.3 复合经营规模扩大

大力推进桑园冬春间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桑粮、桑经模式广泛推广,桑果、桑枝食用菌、桑叶茶生产加工迅速崛起,多元化发展成为我省蚕桑产业的亮点和支撑。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2014年果叶兼用桑园发展迅速,全省果桑面积超过10万亩(6666.7 hm2),集中分布于盐边、德昌、南部等20余个区县,初步形成年产桑果30000 t、销售收入2亿元、加工产值10亿元的产业体系。

1.4 柞蚕发展喜迎契机

依托秦巴山区百万亩柞林资源,柞蚕产业迎来发展新契机,2014年全省试点大面积放养400亩(26.7 hm2)、发种54 万粒,取得产茧2 t、每50 kg均价3000元的好成绩。由巴中市组织编制的《柞蚕产业2015-2025年发展规划》目前已通过专家论证,再次为柞蚕产业发展崛起注入了强劲动力。

1.5 助农增收效果显著

全年蚕茧售茧收入26.9亿元,连同桑产物及初加工收入9.6亿元、桑园间作等副产物收入18.7亿元,全年蚕桑综合产值55.2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28元,蚕农户均增收400元。

尽管我省蚕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养蚕设施落后,养蚕老龄化问题突出,特别是生产经营机制还有待完善。

2 创新发展方式推进四川蚕业转型升级

2015年蚕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加快建设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市场化的现代蚕桑产业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创新机制为抓手,以科技为动力,以建设现代蚕桑产业基地为保障,努力推进我省蚕桑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

2.1 以产加销一体化为方向,创新蚕桑产业经营机制

2.1.1 着力提升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因地制宜地推广“涪城模式”、“宁南模式”,引导茧丝加工企业重心前移,鼓励农民、合作社以土地入股、财政补贴入股方式与企业共建蚕桑基地,共享发展成果。鼓励企业依法从事蚕种经营活动,提供小蚕共育、技术指导、物资供应、农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促进生产与加工经营高度融合,提升蚕桑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优势企业跨行政区域依法从事蚕茧生产经营活动。鼓励城市工商企业和业主租赁农民承包地集中建设标准桑园和养蚕设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2.1.2 切实推广“共育户带农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龙头企业和各级业务部门要集中力量抓好小蚕共育这项关键技术措施,制定补贴等扶持政策加快普及小蚕共育。坚持以小蚕共育为抓手,加强基层蚕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共育设施,造就一批条件达标、适度规模、技术过硬、蚕农信任的专业能手从事小蚕共育服务,支持共育户参与技术指导、技术推广、物资供应、农机服务、统防统消等工作,大力推广“企业扶持、家庭经营、质量监管、补贴销售、联产计酬”的小蚕共育服务模式,解决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扶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发展专业化小蚕饲育,为周边蚕农提供商品小蚕和防病治虫、桑园管护等社会化服务。

2.1.3 建立优质优价的蚕茧价格形成机制。按照公正定级、按质论价、买卖公平的原则深入推广仪评收茧,用价格杠杆引导蚕桑科技推广。认真贯彻《蚕茧质量提升实施办法》(川蚕业〔2014〕8号),完善设备条件,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试点示范,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总结完善仪评收茧方法,提升蚕茧质量效益,稳定蚕茧收购经营秩序。

2.2 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

2.2.1 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大力培养20~30亩(1.3~2 hm2)的种养大户、50亩(3.3 hm2)以上的家庭农场从事专业化生产。支持符合条件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返乡农民工、蚕桑业主等优先承担涉农项目,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建立县域或市域新型职业蚕农数据库,应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鼓励支持蚕桑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联合等方式整合桑园和养蚕设施,发展规模化经营,探索鲜茧价格协商机制。

2.2.2 建设集中连片的蚕桑基地。遵循自然禀赋、注重耕地质量、突出龙头带动,认真实施蚕桑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按照桑粮结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千亩村、万亩镇、十万亩县”的专业村、重点镇、基地县,着力提升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柞蚕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工作,加快推进川北柞蚕产业创新发展。扩大川南桑树石漠化治理试点示范。积极探索观光蚕业、休闲蚕业和蚕桑新村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2.2.3 改善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按照控温控湿、消毒防病的要求,改善小蚕共育条件,全面推广塑料蚕盒、添置升降温等设备;按照宽敞通风等要求,扩大蚕棚、蚕台、自动上蔟等大蚕饲育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桑水桑路等桑园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大切桑机、耕耘机、桑枝剪伐机、桑枝粉碎机、小蚕共育机等机具的推广。

2.3 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狠抓关键技术落实

2.3.1 切实加强优良蚕桑品种推广。按照因地制宜、试验示范、效益优先的原则,积极推广“芳·绣×白·春”、“蜀绣×渝春”、“川山×蜀水”、“川桑48-3”、“川桑98-1”、“嘉陵30号”、 “嘉陵40号”等一批优良蚕、桑品种,示范推广“华康1号”等抗病蚕品种。继续开展蚕桑品种育种攻关,确保推广品种优质、强健、整齐。加强良种繁育工作,切实提高桑苗、蚕种繁育质量。注意保持桑树品种的多样性,合理布局蚕桑品种,充分发挥蚕桑品种生产潜力。

2.3.2 全面推广轻简化技术。桑园和养蚕设施建设要兼顾桑园机械化耕种、轻简化操作和标准化管理,大力推广“6215”桑园栽植规格、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饲养、熟蚕自动化上蔟等轻简化新技术措施,狠抓小蚕控温、大蚕通风、蔟中除湿等工作。积极探索推广预约收茧、选茧出售方法。规范桑药、蚕药采购与使用,防止养蚕中毒事故发生。进一步加强桑树污叶病、菌核病、家蚕病毒病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工作。

2.3.3 进一步搞好资源综合利用。结合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推广桑园间作马铃薯、中药材、洋葱、榨菜(大头菜)、红苕、青豆、花生等复合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搞好间作农产品流通,切实提高桑园土地产出率。进一步探索果桑绿色防控和优质生产技术,大力开展桑果采摘等休闲旅游活动,拓展桑果销售渠道,实现桑叶、桑果同步高效率利用。鼓励利用桑叶、桑果、桑枝等大宗资源发展食品、饲料、医药、建材加工等新兴产业。严格投入品管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4 以转变作风为保障,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

2.4.1 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紧扣农民增收、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国家战略需求和创新机制、优化布局、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做好蚕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将蚕桑纳入地方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地区要编制专项规划。

2.4.2 抓好试点示范工作。组织开展蚕桑新品种试验示范,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培育示范。在试点示范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小蚕共育、自动上蔟、仪评收茧、桑园间作、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推广。

2.4.3 加强技术培训。围绕栽桑养蚕实用技术,省、市和县(区)各级业务部门要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省级主要针对市县业务部门技术人员、蚕种场、蚕种冷库、蚕种质检机构开展培训;市州主要针对技术人员、合作社带头人开展培训;县级主要对乡镇技术人员、共育户、种养大户开展培训。

2.4.4 强化蚕种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蚕种检验检疫体系、质量监管体系和冷库服务体系,严格执行检验标准,规范检验程序,强化流程监管,深入开展质量跟踪。加强省际间蚕种调运疫病检疫。重视质量纠纷的调查处理,编制蚕种质量事故处理预案。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项目经费管理,落实实施方案,开展绩效评价,确保专款专用。

2.4.5 务实开展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蚕桑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病虫情报。深入开展定点帮扶活动。搞好蚕种价格协调工作。配合商务部门做好蚕茧价格协调,稳定蚕茧收购秩序。组织参加蚕桑产品宣传展示展销活动。发挥协会、学会作用,针对生产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信息交流、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

2.4.6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财政、林业、扶贫、商务、税务等部门对接,积极争取农业产业发展、良种繁育、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扶贫攻坚、农机购置补贴、土地流转补贴或贷款贴息等项目支持,研究制定小蚕共育补贴、养蚕保险试点,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企业税收减免政策。

猜你喜欢
小蚕蚕种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22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3:00:00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四川蚕业(2021年4期)2021-03-08 02:59:58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4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小蚕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4期)2016-06-23 08:50:58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3期)2016-06-23 08:50:43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广西蚕业(2016年2期)2016-06-23 08:50:26
浅谈“桑园托管”
蚕桑通报(2015年1期)2015-12-23 1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