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对畜禽养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5-04-04 01:40山东省蓬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65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4期
关键词:抗菌药耐药性畜禽

孙 鹏 (山东省蓬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65600)

细菌耐药性对畜禽养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孙 鹏(山东省蓬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265600)

抗菌药物在人类和动物疾病临床治疗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使得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变得日益耐受,产生细菌耐药性,以致于有些细菌性疾病几乎找不到有效药物治疗。所以,细菌耐药性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因此,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危害,分析细菌耐药性发生原因与机制、制定遏制耐药性发生的策略非常必要。本文着重分析畜禽养殖中细菌耐药性诱发因素、对畜牧业的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以促进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

1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危害

细菌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药物所具有的相对抵抗性。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细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由于耐药细菌的感染,一些原本有效的药物对疫病的治疗效果降低甚至丧失,导致动物疫病变得越来越难以治疗,严重影响到畜牧业发展。

1.1抗菌药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为了保护自身,会产生一些具有调节本身代谢和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被研制成抗菌药物。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细胞新陈代谢的某些环节或某些酶系统来实现抗菌作用的,也就是说,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干扰细胞壁的合成及作用于能量代谢系统和作为抗代谢物发挥抗菌作用。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会千方百计产生能灭活抗菌药物的物质,如灭活酶,或改变自身代谢规律使抗菌药物失效;细菌还可发生突变,致使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降低药物与细胞靶位间亲和力,最终产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1.2细菌耐药性的诱发因素及产生机理

细菌耐药性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三个,细菌耐药性是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一种自然反应,是自然界普遍规律;抗菌药物的无指征滥用以及广谱抗菌药物的盲目应用;缺少联合用药。长期接触低剂量抗菌药物后,细菌发生适应性变化,产生耐药性,机理主要有:(1)基因突变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内因,一般是染色体上结构基因发生突变、插入或缺失,导致所编码的结构蛋白改变,抗菌药物和细菌相互作用的靶位结构发生改变,药物与细菌的亲和力降低甚至消失,从而呈现耐药性。(2)细菌产生水解酶或钝化酶,水解或修饰抗菌药物,使抗菌药失活。(3)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形成生物膜),抗菌药物不易或无法进入细胞内。第四,细菌主动外排功能增强,抗菌药物在菌体内达不到有效杀菌浓度。

1.3细菌耐药性的危害

作为抗感染治疗的有力武器,抗菌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遇到新的挑战,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细菌产生的耐药性既可通过遗传基因传给子代,又可交叉传染给其他敏感菌,使敏感菌不断演变为耐药菌株。此外,已发现某些细菌对现有的几乎全部抗菌药物产生耐药,超级细菌的出现使人类可能再次回到面临感染而无药可医的困境。抗菌药物在畜牧业的不合理使用引发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这不仅加大畜禽疫病的防控难度,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还可通过食物链感染人类,甚至将耐药基因转移至人体病原菌,给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次生危害。因此,畜牧业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引发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1.3.1抗菌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抗菌药在为防控动物细菌传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极大地促进畜牧业快速、持续发展,然而用于动物疫病防控的抗菌药用量远大于用于人类疾病的用量。除治疗用抗菌药外,大量抗菌药还经饲料、饮水等途径饲喂给畜禽,以促进畜禽生长,这已成为许多养殖场的常规做法。加之养殖人员知识能力水平有限,对抗菌药物控制动物疫病的认识很片面,过分强调了药物对疫病的治疗作用,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兽用抗菌药物尚未实行处方药管理制度,导致了抗菌药的滥用。尽管抗菌新兽药不断研发上市,但畜禽细菌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却越来越高。所以,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用药不规范,一些细菌不仅对原来敏感的药物产生耐药,而且出现了对多种抗菌药物均耐药的多重耐药性菌株。

1.3.2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在畜禽养殖中的流行现状与危害发达国家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调查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我国相关研究计划起步较晚,自2001年起,国家农业部开始实施动物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耐药性监测计划,每年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下属的实验室在各省市采集样品进行耐药性监测,以了解我国部分动物源细菌的耐药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抗菌药应用早期,几乎所有细菌感染性疾病都很容易治愈;2000年以后分离的菌株其耐药性发展很快,耐药种类越来越多,耐药程度不断提高,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不同动物源细菌均表现对较早使用的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四环素和磺胺有较高的耐药率,而对后投入使用的新药如氟苯尼考、阿米卡星等耐药率较低,表明细菌耐药性与药物种类、使用时间直接相关。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耐药细菌的感染,使得依赖抗菌药对发病动物的经验性治疗变得难以奏效,给兽医临床抗细菌感染的治疗带来更大困难。

2 畜禽养殖中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一直以来,养殖业为防止疾病感染,促进动物生长,大量抗菌药被添加到饲料与饮水中。这种滥用抗菌药的做法由于剂量不足及残留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耐药性的传播,耐药性还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群,极大地危害人类自身安全。另一方面,耐药性的出现,尽管不断有新抗菌药问世,但新药研发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株产生的速度。所以,积极预防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扼制耐药性问题,非常必要。

2.1加强畜禽科学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实用抗菌药

加强畜禽饲养管理,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用药,尽量避免产生细菌耐药性。对污染场所、用具进行定期消毒,也是控制耐药性传播的重要举措。抗菌药物在人类和兽医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疫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抗菌药疫病治疗的作用,尽量避免细菌耐药性,需要我们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做到效益最大化。细菌耐药性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所以要想预防耐药性的产生,必须从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着手。

2.1.1科学筛选敏感抗菌药 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性疫病,应根据引起畜禽疫病的致病菌种类来选择,所以,对疫病做出准确诊断,分离、鉴定致病菌,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低毒、窄谱抗菌药物非常必要。如果是革兰阳性菌引起的疾病,可选用青霉素或四环素类,如果是对青霉素及四环素有耐药性及或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可选用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如果是革兰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可选用链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如果是绿脓杆菌引起的疾病,可选用多粘菌素和庆大霉素。在病因未弄清之前,不要乱用抗菌药物,一种抗菌药能治好的病,不应用多种抗菌药,对非细菌感染性疾病不要盲目的使用抗菌药。这就要求基层兽医人员不断提高疫病诊断技能,及时掌握和更新相关医疗知识,为养殖业主提供智力支持,做畜牧养殖企业的坚强后盾,助力畜牧业健康发展。

2.1.2严格控制用药剂量、疗程一般开始时剂量宜稍大,使药物浓度尽快达到有效浓度,给病原菌以决定性打击,以后根据病情适当减少药量,以维持血液中有效浓度。一般感染症连续用药3~5d,直至症状消失,然后再用1~2d,以彻底治愈,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对于慢性病或特殊疾病(如结核等)则根据病情需要而延长疗程,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和预防性给药应严格控制,尽量避免长期给药。

2.2探索研发新型实用抗菌技术

针对应用抗菌药物带来的负面效应,应致力于寻找开发能够替代抗菌药物的新产品、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应用抗菌药。

2.2.1应用中草药、细菌疫苗或微生态制剂,增强畜禽免疫力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开发具有抗菌疗效、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草药制剂,以减少抗菌药使用、降低耐药性。此外,研制细菌疫苗、从植物中提取或通过生物体表达抗菌肽,研制噬菌体制剂等微生态制剂替代抗菌药,能有效补充动物消化道内有益微生物,改善消化道菌群平衡,迅速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代谢能力以及饲料吸收利用能力,达到防治消化道疾病和促进生长的作用,从而改善规模化养殖中常见的畜禽机体的亚健康状态,提高畜禽抵抗力,是避免耐药性产生的重要举措。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已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逐渐应用微生态制剂、中药制剂等方法提高群体免疫水平,细菌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降低,成效显著,值得借鉴推广。

2.2.2开发新型抗菌药开发新型抗菌药是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一直以来,科研人员在这方面不懈探索,每年均有新的抗菌药问世。研究人员通过避开抗菌药物耐药性产生机制,对现有抗菌药的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对抗细菌耐药性。如近年来开发的耐酶青霉素双氯西林、头孢喹肟等,不仅拓宽了抗菌谱,还大大提高了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保护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被灭活。针对细菌内的各种酶促反应或理化特性,发掘抗菌药传统作用的新靶点(如脂肪酸合成酶)及非传统作用新靶点(如双信号转导调控系统、群体感应器)等,研发新型抗菌药。也可采用纳米技术等提高药物靶向作用及缓释性,以加强新型抗生素及其复合制剂研究。

2.2.3研发细菌耐药拮抗剂根据细菌耐药产生的分子和生化机理,研发新型细菌耐药拮抗剂,比如灭活酶抑制剂、细菌细胞膜通透剂、外输泵抑制剂、避免抗生素作用靶位、细菌生物被膜抑制剂、抗菌增效剂、耐药质粒消除剂等等,实现老药新用与改进现有制剂并举。既有效治疗细菌感染性疫病,又能规避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一举两得。

2.3建立健全动物源耐药性检测体系

制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指南,并加强实施;所有用于动物疾病控制的抗菌药物必须要有处方,而且明确处方范围、权限。建立健全动物源耐药性检测系统,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细菌耐药性问题,建立了完善的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系统也相继建立了细菌耐药性监测体系,并投资建设了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体系,农业部先后批准建立了6个国家级兽药耐药性监测实验室,并于2008年启动了全国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系统,制定了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计划,为我国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国系统性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畜牧兽医工作者必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培养一批耐药性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细菌耐药性的预警工作,防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发生。

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4-0024-03

收稿日期:(2015-02-05)

猜你喜欢
抗菌药耐药性畜禽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