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丽
在古时候,人们观察到潮汐现象同月亮的圆缺有关,一些动物会随着月相不同而改变猎食习性,在满月时狼群有对着月亮嚎叫的习性……所以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古人都以为月亮具有某种魔力。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月亮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夜空中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最明亮的星体。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揭示太阳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而对月亮是如何影响动物的夜间行为的研究却为数不多,但这不代表月亮对动物生命就毫无影响,相反,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们发现月亮特有的周期变化,对动物“夜生活”的影响之大超出他们的预期。
不止科学家试图找到月亮圆缺与动物行为之间的关系,很多神话故事也试图解释月亮的变化为什么会引起动物的异样行为,狼人就是其中典型。近半个世纪以来,狼人无疑已经成为西方神秘文化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这种怪物平时从外表看与常人并无不同,但一到月圆之夜就会变身为狼。
当然,科学家可不会满足于神话故事里的狼人传说。为了解释月光对动物的夜间活动产生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多种动物群体中对它们的各种行为进行考察,如繁殖、交流、觅食等。经过深入研究,特拉维夫大学生物学家诺伽·科隆福尔德·索尔说:“月光可以是动物个体之间的传播信号,也可以是环境因素和食物可获得性的线索……月亮能影响的行为多种多样,长期行为如繁殖和迁徙的时机,短期的如直接对光线的明暗反应。”
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就是由月亮引起的珊瑚产卵。在每年的10月到11月是澳大利亚大堡礁珊瑚虫的繁殖季节。研究者们认为许多环境要素如温度、盐度和食物等是影响产卵活动的原因,但月光的亮度似乎是主要的诱因。他们发现珊瑚隐花色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一种对蓝光敏感的蛋白质,月圆之夜时会更活跃。5天之后,珊瑚虫开始排卵。月相周期诱使珊瑚虫在同一时间释放出精子和卵子,增加受精几率。
研究者甚至观察到,有些动物在看不到月光的时候依然根据月相的变化寻找食物和同伴,这种以月亮为指针的生物钟可能与昼夜规律的生物钟协调运行,共同保障动物的生存。科隆群岛的海鬣蜥为了在退潮时赶到海岸边寻找海藻,吃到最美味的食物,它们必须提前赶路,就算看不到大海,就算光暗周期被打乱,它们依然会这么做。生物学家们认为,有一种基于海潮及其背后的月相周期的生物钟在引导着它们。
接近30%的脊椎动物以及超过60%的无脊椎动物都在夜间活动,月亮就是它们的“指路灯”。人们也许会认为动物们喜欢借助满月进行夜间活动,但是阿拉斯加大学的劳拉·布鲁和哈佛大学的克里斯多夫·戈尔登两位生态学家调查了59种夜行哺乳动物的行为之后,发现大多数食肉动物和食虫动物在月亮最亮的时候活跃程度降低。是的,有很多动物偏爱在月光不强的暗夜里行动,是因为在黑夜的掩护下更方便活动吗,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呢?
当月亮日渐亏损时,星星就接管了夜空,但微弱的星光却不足以照亮愈发浓重的夜色,在月亮落山与月亮升起之前有一段黑暗时间。在坦桑尼亚,太阳落山夜幕降临时人们常常还在户外活动,这就为饥饿的狮子进行捕猎提供了良好的时机。研究者们发现,狮子对人类的攻击最容易发生在满月之后的第10天。
新月期是整个夜晚最暗的阶段,有一些动物却喜欢在这时离开洞穴,出来活动。在西班牙,研究者们密切观察野兔在整个月相周期的夜间活动。他们发现,在新月前后,野兔们会从洞穴里出来,蹦蹦跳跳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在空旷的草地也丝毫不担心随时可能蹿出来的猞猁和狐狸。只有在满月的时候,它们才会老老实实地呆在洞穴附近,稍微听到什么风吹草动就溜回家里。研究者们认为野兔的活动规律可能和月光有关,或者与它们的天敌在月相周期的活动变化有关。
海洋里的鱼类也可能受新月影响。菲律宾的所有河流最后都流向珊瑚礁三角区,这个位于西太平洋的海域拥有几百座珊瑚礁和几千种岩礁鱼类。研究者们很快发现了一个规律,在满月和随后的几天,岩礁鱼类很难找到,甚至压根没有;但在新月期间市场上超过80%的货架都在卖岩礁鱼,笛鲷、石斑鱼、鹦嘴鱼等其他岩礁鱼类令人目不暇接。岩礁鱼类以为在新月期间的暗夜掩护下,不会被海洋里的猎食者们发现,所以欢快地离开它们藏身之所的礁石,但渔民们却利用这点,在新月时期轻易地捕获了它们。
相比那些喜欢在暗夜里“鬼鬼祟祟”的动物们,一些鸟类则显得更为“光明磊落”,当月光越来越明亮时,鸟儿们的交流模式也会随之改变。
雕鸮是欧洲体型最大的猫头鹰,双翅展开足以横跨一张最大号的床。一直以来,科学家们误以为夜行动物主要以声音进行沟通,对雕鸮的研究让他们改变了这一观点。研究者彭泰里亚尼曾经在太阳刚刚落山的时候用双筒望远镜观察一只雄性猫头鹰。随着每一声鸣叫,本来隐藏在它喉部的一块白色羽毛便会闪现一下。他后来发现,白色羽毛的闪现是一种视觉信号,在夜间,雕鸮运用喉部的白色羽毛来进行交流,满月时月光最强,羽毛更加容易识别,因此它们鸣叫和羽毛的闪现次数也会增加。当整个夜里都难见月光时,雕鸮也就陷入了沉默。
苏黎世大学的生态学博士后加布里埃尔·科齐在研究非洲的猎豹时偶然发现猎豹和狮子本来是昼夜分头行动以免狭路相逢:狮子主要在夜间捕食,猎豹则被认为是白昼猎手。轮班转是有道理的,尤其对小型猎食者来说,不然狮子会杀死猎豹。然而,几个月后科齐发现猎豹在夜晚的活动可能远比自己想象的要活跃,这种变化的周期是30天左右,为什么每间隔一个月它就会变得更活跃呢,科齐猜想也许和月光有关系。后来的观察证实了他的猜想,每当夜空上的月亮只有一半亮时,猎豹的夜间活动就会明显增加。月光为夜间捕猎提供了照明,尤其在满月前后,经过月明星稀的一晚捕猎,科齐总会看到猎豹圆滚着肚子睡大觉,很明显前一晚它饱餐了一顿。
有同学也许会问,既然月相周期会影响动物的夜间活动,那么人类活动也会随着月亮的阴晴圆缺而有变化吗?
在古代,人们常把精神失常和霉运等一些不幸归罪月亮;民间也曾有这样的风俗:在月蚀时要敲锣打鼓,生怕天狗吞了月亮会有灾难降临……当然,科学界对此种种一直嗤之以鼻。但最新研究表明这些说法并非虚妄之言。英国利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满月时医生的问诊量会加大,预约会增加3.6%。斯洛伐克预防和临床疾病研究所长达22年的监测发现,在新月到满月期间痛风和哮喘处于高发期。纽约市的14万例生育数据显示,在月亮盈亏周期,人类繁衍有着微妙的不同,下弦月之后生育怀孕达到高峰。佛罗里达州一项针对谋杀和性侵犯的研究发现,月圆之际此类犯罪高发。另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发现,在月圆日车祸发生率最低,但月圆前两天是高发时段。
此外,科学家认为月亮的圆缺还和人们的心理、情绪有关,美国迈阿密市的精神病医生阿诺德·利伯尔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人体80%以上是水,故而会像地球上的海洋那样受月亮影响产生潮汐;人体细胞会受磁场影响,月球磁场会作用于人体细胞,月亮的引潮力与磁场影响着人的精神活动。据利伯尔观察,当满月涨潮时,迈阿密市的精神病人发作更为频繁。
也有很多科学家对以上这些观点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月亮引力本身变化的幅度就不大,作用到人体上的力量变化就更小;而且现在人类活动对于月光的依赖性也更弱了。
但波兰科学院的迈克尔·齐梅基博士指出,月亮盈亏的确影响了妇女怀孕和月经及婴儿出生率以及车祸、犯罪与自杀等人类行为。在现阶段还很难解释月亮对人类产生影响的确切原理,可能是月光变化影响了人的类固醇和褪黑激素水平,继而影响了人体的免疫反应。
究竟月亮对地球上生命活动还有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的原因何在……这些疑问还需要科学家做更深一层的研究。也许到那时我们会发现,科技发展虽然让人类对月亮的依赖性日渐减弱,但科技也会揭示:万物有灵,宇宙一体,万事万物之间都是有着微妙联系的。人类的伟大之处在于,不断地发现和了解自然的奥秘,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终要遵循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