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坝会议遵义会议的完美闭幕

2015-04-03 12:19遵义县旅游局
青年时代 2015年2期
关键词:遵义县张闻天遵义会议

遵义县旅游局

遵义会议,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被写入史书,被亿万人铭记。这片红色土地上,还有许多不广为人知的地名,在红色历史中独自闪烁光辉。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突围转移到遵义创建川黔边新苏维埃区域根据地。在遵义地区活动长达三个月,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遵义县委员会、遵义县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政权)、赤色工会、农会和工农武装游击队。中共中央在遵义县境内,几乎每天都会召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行动方针。政治局遵义扩大会议、泗渡会议、扎西(云南威信县境)会议、苟坝会议等系列会议的召开,先后确立、巩固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实现生死攸关的转折,得以走向胜利。

1935年的1月15日至18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遵义会议。作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从此载入史册,被亿万人铭记。

作为一个历史概念,遵义会议指的是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突破四道封锁线,特别是经历了惨烈的湘江战后,在湖南和贵州两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在党史上的一个总称。前有通道会议、黎坪会议、猴场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打下基础、作好铺垫;后有扎西会议和苟坝会议为遵义会议方针的完善和落实作了具体安排。

遵义这片红色土地上,还有许多不广为人知的地名,在红色历史中独自闪烁光辉,苟坝,便是其中之一。

苟坝是一块高山环绕的田坝,位于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枫香镇,东有海拔1357米的石牛山,西有海拔1330米的崖头山和银屏山,北有海拔1425米的马鬃岭。坝子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1公里,其坝子间有起伏状像睡葫芦小田坝,由马鬃岭脚渗出的二道地下水,汇成一道溪流自北向南流,称为白腊坎河。村口有一水口寺,其意在“锁水而润田畴”。千百年来,苟坝只是一座籍籍无名的小村庄,静静仰卧在广袤的黔北大地。

1935年3月10日-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了一场会议,史称“苟坝会议”,为遵义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苟坝,这个鲜为人知的小村庄,从此得以载入史册。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后,毛泽东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政治局常委分工毛泽东帮助周恩来指挥军事。邓小平曾说:“尽管名义上毛泽东没有当总书记或军委主席,实际上他对军队的指挥以及重大问题上的决策,都为别的领导人所承认。朱德同志、周恩来同志、张闻天同志、王稼祥同志,他们这些同志确实照顾大局,确实有党性原则,只要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对的,都一致支持,坚决执行”(《百年小平》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78-79页)。

1935年3月9日,红军中央纵队进入枫香苟坝。3月10日,毛泽东、朱德正集中精力按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定,指挥中央红军乘遵义战役的胜利同驻仁怀坛厂的国民党追剿军周浑元纵队作战。3月10日1时,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一个“万急”电报建议中央红军改驻打鼓新场(时属黔西县,今金沙县城)的国民党追剿军王家烈纵队(黔军)。红军总司令、前敌司令部(3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提议成立的)司令员朱德认为:打鼓新场是黔北首镇,又是通往毕节的要塞,黔军比国民党中央军更容易攻打,攻占打鼓新场有利于中央红军拓展川滇黔边根据地(中共中央政治局扎西会议决定创建川滇黔边根据地)基础。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时称前敌总指挥)毛泽东在云南威信县境就构思好把滇军调到贵州腹地来,绕个大圈子把中央红军带出国民党军大包围圈套小包围圈的绝境,北渡长江(金沙江)去川西北会合红四方面军,创建新根据地的战略计划;同时军委二局戴镜元截获敌方向遵义调动部队的电令,国民党中央军、川军、滇军正从四面八方向遵义、鸭溪、枫香、打鼓新场压来;就是否攻打打鼓新场,毛泽东同朱德产生了分歧。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在遵义县第十二下区平安乡苟坝新房子(今遵义县枫香镇苟坝村四合村民组)召集驻苟坝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部分中革军委局以上首长开会,专题讨论进不进攻打鼓新场问题。会议从早上开到夜间,毛泽东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其余参会首长都赞成林彪、聂荣臻 “万急”电报建议。毛泽东坚持己见,对主持会议的张闻天说道:“你们硬要打,我就不当这个前敌司令部政委了!”(《大长征》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第1版195页)。在座的首长纷纷表示:“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不干就不干”(《从确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团,全权负责军事指挥,并对政治局负责。

苟坝会议和新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立,毛泽东重新回到了重要的军事领导决策岗位,完成了遵义会议上开始考虑的对中央军事决策机构人员的调整,中央高层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新的三人团里的排位是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毛泽东名义仍然是周恩来的助手,但苟坝会议后毛泽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81页)。毛泽东离开会议,张闻天发起举手表决,表决结果撤去毛泽东的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职务。

当晚,毛泽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深夜,他独自一人打着马灯,到周恩来住处,建议周恩来晚一点下发进攻打鼓新场的作战命令,说服周恩来后,又同周恩来一起去说服朱德。11日一早,周恩来提议继续召开20多人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撤销进攻打鼓新场计划。经过争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终于说服参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和中革军委委员。毛泽东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为中共中央、中央红军再一次避免全军覆没的危险。“如果没有毛泽东当夜此行,历史的结局会改写成另外的样子”(石仲泉《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4页)。会后,毛泽东向周恩来提出:成立中央新三人团,代表政治局全权指挥军事。周恩来将毛泽东的提议转达给张闻天。3月12日,张闻天召集政治局扩大会议,提议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最终东在中央军事机构里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逐步有了较大影响力和决策力的话语权。苟坝会议后,毛泽东构思并实施了“调出滇军,甩掉追兵,假道云南,进军四川”宏大战略构想,亲自指挥红军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挺进云南,把蒋介石的几十万追堵之兵彻底甩在乌江南岸,跳出了蒋介石设置的大大小小的包围圈。1935年5月9日,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亲自指挥下,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境内,经过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一系列战斗,胜利地实现了和红四方面军的合师,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的阶段性战略胜利。

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长达四个月的时间,在贵州境内召开了四次重要的会议。这一系列会议中,如果说遵义会议是会议之峰,那么苟坝会议就是系列会议的完美闭幕。苟坝会议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是对遵义会议所形成的决定的落实和完善;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战略家,天才的军事家在苟坝会议后正式走到了中国革命军事舞台的前端,并以军事决策者的形象导演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苟坝会议是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中三渡、四渡的策划地,是中央红军真正转危为安的转折点;苟坝会议是伟人名言“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诞生地,苟坝会议也以惊心动魄的史实证明了这句名言。1959年初努力纠正已发现的“大跃进”的一些“左”的错误的时候,毛泽东在讲到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时说:“大多数人也可以搞错的,而一两个人可能是正确的。列宁那个时候有这种情况。我也有许多经验。比如,苟坝会议,我先有三票,后头只有一票,就是我自己。我反对打打鼓新场,要到四川绕一圈,全场都反对我。那个时候我不动摇,我说要么听我的,我要求你们听我的,接受我的这个建议。如果你们不听,我服从,没有办法。散会之后,我同周恩来讲,我说,不行,危险,他就动摇了,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又开会,听了我的了”(石仲泉《从转折走向辉煌——苟坝会议研究文集》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2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遵义县张闻天遵义会议
张闻天陈列馆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撤地设市20年之新农村建设
强降水灾害性天气应急气象服务分析
遵义县关工委深入学校开展道德宣讲活动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张闻天的军事活动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