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华英 蒋松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华 321017)
我校开设阿拉伯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的目标不尽相同,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能胜任外贸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建设、服务等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阿拉伯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语言技能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技巧的、具有时代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精神的应用性阿拉伯语实用型人才,如涉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或管理岗位;中东国家独资或合资企业阿拉伯语翻译;中方驻中东国家业务代表;外贸公司单证员、报关员、业务员等。但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与岗位数量之间的供需比降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减少,特别是小型非国有企业,高新企业、私企等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相关用人需求明显降低,这将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近年就业异常困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我们长期给予关注。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本校阿语专业毕业生半年后的短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质量,根据以下几方面来测量和评价,帮助发现教学和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1)毕业后的基本去向、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
(2)毕业后主要专业最重要的能力与知识及其满足度;
(3)毕业生对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有效性评价,反馈毕业生对教学的改进建议;
(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的要求。
此次调查共走访了58家用人单位,调查对象为2010年以来的三届阿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发放问卷223份,收回有效问卷158份,同时对部分同学进行了电话访谈。此次调查涉及面广,内容全面,其结果能较真实地反映出阿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基本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2010届回收有效问卷较少,资料欠完整,部分数据以2011、2012届为主要观测点。统计显示毕业生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均与培养预期相符。
图1 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
2012届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低于同类院校2012届的就业率,幅度为1%,但与本校2011届(97%)相比有明显下降,同时也低于学校平均就业率(96.2、94.9、95.7)。一方面阿语专业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受毕业生的就业观影响,学校需要增强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连续的跟踪和观测,采取调整措施,避免其就业率继续下降。
图2 2012届各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与同类院校2012届对比
(参照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2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图3 毕业半年后的离职率
图4 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前3项原因
调查显示三届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离职率虽呈下降态势,但均高于学校平均离职率。2012届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的毕业生中,有98%的人有过主动离职经历,与2011届(99%)基本持平。2012届毕业生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4%),其后依次是“薪资福利偏低”(26%)、“想改变职业或行业”(23%);其中,因“薪资福利偏低”而选择主动离职的比例与2011届(29%)相比有所下降,因“想改变职业或行业”而选择主动离职的比例与2011届(19%)相比有所上升。
毕业生是知识的使用者,他们能够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用到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问卷中是由毕业生回答自己的受雇全职工作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
图5 专业对口率
图6 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原因
2012届应用阿拉伯语专业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虽与2010届相比要高出许多,但低于同类院校2012届的幅度也很大(7%),低于学校平均值。就业对口率远低于顶岗实践对口率,到2012届对口率趋于持平。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达不到专业工作的要求”。
此次调查表明,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就业优势较明显,就业收入和就业满意度较高,呈上升趋势,就业质量有所提高。但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下降趋势,离职率也普遍较高,应引起重视。
(1)阿拉伯语专业离职率虽逐年递减,但三届学生的离职率均高于学校平均离职率,说明离职率较高,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比学校各专业平均相关度低很多,达15%以上。就业对口率低于顶岗实践对口率,毕业生职业期待太高。
(2)就业地区、就业面较窄,主要集中在义乌等几个少数外贸经济发达的城市,在其它城市就业学生往往与其所学专业的相关度较低。与同类学校相比,其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也偏低。
(3)就业观念、薪水预期影响就业效果,过分强调自我实现,把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面越来越窄。
(4)个人综合能力影响就业实力。现在用人单位注重创新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而有些学生只看重自己的专业优势,眼高手低,就业受阻。
(5)毕业生对专业的整体满意度不及对学校的满意度说明专业教学质量还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占比较高的“技能水平不高和实践能力不强”正好与最需改进的地方(实习和实践环节、内容不实用)相吻合。
(1)落实“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教育要贴近实际,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价值取向。开展“职业前瞻教育”,修正不合理的职业期待。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加自我探知内容,使学生更好地认清自我,了解自身有关能力和特长、兴趣等。
(2)加强专业教育,增加听说等语言技能训练,调整课程设置,使专业知识与工作需求的相关度更加密切。做强、做大实践基地,为学生参加实践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落实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使培育出的阿语学生成为阿语界的精英,提高就业竞争力。
(3)加强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次之,专业技能再强,如果个人综合素养欠缺,也会严重影响其就业。
[1]祖浩.浅谈大学生就业能力标准与竞争优势[N].中国教育报,2006-5-17(8).
[2]肖云,杜毅.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青年探索,2008,(03).
[3]王战男,柯水发,李红勋.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10,(02).
[4]周波.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现状及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5]贾冰媚.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