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大豆丰产创建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王军
大豆为主要经济作物,近几年,随着大豆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也日益严重,为保证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好大豆的高产攻关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根据笔者参加的技术公关小组在定陶县陈集镇、半堤镇等乡镇监测、实验,认为大豆的丰产创建必须从选用良种、平衡施肥、合理播种、适度密植抓起,并适时抓好病虫害的预防治理。
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肥沃的土壤更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整地前要保证底墒,结合整地施足底肥。中等肥力土壤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或氮磷钾复合肥20公斤。
实验表明,大豆种子的可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产量递减。因此,在高产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播种由种子部门新繁育的良种。在选用大豆品种时,应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
(一)精播方式:1.播种时间。大豆播种早晚与产量有很大关系。播种过早,由于土壤温度低对出苗不利,会造成烂种而缺苗;播种过晚,虽然出苗快,但幼苗和根系生长都快,易造成徒长。一般以土壤5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8-10℃、土壤含水量在20-22%时为适宜播种期。2.种植密度。大豆合理密植总的原则是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每亩1.2-1.4万株为宜。3.播种方法。主要有“垄三”栽培法、等距穴栽培法、窄行平作栽培法等。
(二)精播条件:1.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翻耕,深度22-25厘米,耙耢结合,达到平整细碎,10米宽幅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平方米内直径3-5厘米土块不超过10个,耙深10-15厘米。2.土壤水分适宜。整地后播种时土壤水分含量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3.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只要墒情适宜,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5日,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
大豆有根瘤菌共生,根瘤菌是好气性细菌,中耕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瘤菌的繁殖增生。多次中耕除草还可加强土壤的爽水性和蓄水性。为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和根系发育,应提早进行人工铲地除草与机械或畜力中耕。在大豆生长过程中,一般可进行2-3次中耕除草。
(一)浅趟。促幼苗快出土、长得壮。一般平播大豆在子叶刚出土尚末展开前,采用小铧溜子先趟一犁,深松土不培土。垄上播种的,也在大豆刚拱出2片子叶尚未展开时,深趟一犁。
(二)铲趟。第一次在大豆苗照垄后,不晚于第一片复叶展开,结合间苗进行人工铲地除草,而后利用畜力或机械中耕。第二次在子叶落黄时进行,耕深10-12厘米,可结合施用苗肥。第三次在初花期,结合施化肥进行。
(一)大豆病害:危害大豆的主要病害有30余种,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近年来常发生的几种病害有:
1.大豆霜霉病:该病是主要的大豆病害,多雨年份发病严重,引起叶片早落或凋萎,种子受害霉变。一般发病可减产6%-15%,重则减产30%-50%。多个病斑汇合成大豆斑块,使病叶干枯。豆荚染病外部不明显,但荚内常有黄色霉层,豆粒受害表面变白无光泽,并附着一层灰白色粉末状物。
2.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该病常在冷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初呈褪绿小点,渐变为黄色至淡褐色,后扩大成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茎和叶柄受害形成黑褐色水渍状条斑。
3.大豆花叶病:该病是大豆病毒病,症状变化很大,主要表现型有:黄斑型,受害植株叶片皱缩,退为黄色斑驳,叶脉变褐色坏死。芽枯型,病株茎顶及侧枝顶芽呈红褐色或褐色,萎缩卷曲,最后枯死。重花叶型,病叶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整个叶片叶缘向后卷曲,植株矮化。皱缩花叶型,叶片沿叶脉呈泡状凸起,叶缘向下卷曲,植株矮化,结荚少。
4.大豆孢囊线虫病:该病为典型土传线虫病害,主要危害根部。根部受害后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矮化、叶片褪绿黄化,似缺素症,拔出病株可见根系发育不良,侧根少,细根增多,根瘤少,根系附有乳白色球状物。受害植株结荚少或不结荚,结荚的种子干瘪、瘦小,百粒重明显减轻。
(二)大豆虫害
1.食心虫:幼虫钻入豆荚,蛀食豆粒,严重时一般会吃掉大半个豆粒。当食心虫高峰出现时,喷洒2.5%敌杀死,亩用量20-40毫升。
2.大豆蚜虫:一般可用2.5%的敌杀死乳油、5%的来福灵乳油,每亩用药15-20毫升,对水40-50公斤喷雾。
作者单位:(菏泽市定陶县陈集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