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琦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
苏琦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茫荡兽医站 35000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所以又称多发性纤维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临床上以发热、关节肿胀、咳嗽、呼吸困难、消瘦、跛行、共济失调和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主要危害断乳前后仔猪和保育阶段的小猪。本病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6月,延平区某养猪场一批小猪出现大量死亡病例,畜主曾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疗效不理想。后询诊兽医站,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2014年6月15日延平区某养猪场从福清某猪场引进杜大长外三元仔猪300头,平均体重20kg。饲养10d后,发现个别仔猪出现咳嗽、跛行症状,第2天死亡3头,随后几天发现咳嗽、跛行、发热的仔猪有60多头,发病率达20%以上,死亡30头,死亡率10%。还有一部分仔猪消瘦、关节肿大,多为僵猪。后经兽医站诊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该病得到有效控制。
病猪主要表现体温升高至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厌食、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四肢无力,行走不稳,有的病猪皮肤发红,耳尖发紫、可视黏膜发绀;随着病程延长仔猪被毛凌乱和消瘦,之后出现死亡。一部分仔猪死前会出现共济失调、声音嘶哑、四肢划动等神经症状。急性死亡仔猪往往是体壮膘好的,这一点有点像仔猪水肿病。病死猪中有15%左右都出现关节肿大,主要是腕、跗关节。耐过的仔猪被毛粗乱,皮肤发白,生长缓慢变为僵猪。
剖检病死猪可见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病变是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可见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胸膜炎明显,肺与肋骨黏连,肺肿大质变,胸腔有积液,多为黄色;心包积液,心与心包黏连形成“绒毛心”,心包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腔积液,肝脏肿大,与腹腔黏连。切开肿大的腕关节或跗关节,在关节腔内流出浆液性纤维素性蛋白渗出物。腹股沟淋巴结呈大理石状,颔下淋巴结出血严重,肝脏和脾脏边缘有出血。
无菌采取肺、脾及心脏、血液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无菌采取肺脏及胸腔积液或心包积、关节液,分别接种在血液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48h,可见细小圆形、光滑、灰色透明的小菌落,不溶血。挑取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经生化鉴定以及NAD溶血试验分离到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都符合副猪嗜血杆菌的生化特性,由此确诊该病为副猪嗜血杆菌病。
采取该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头孢噻呋钠、磺胺-6-甲氧嘧啶高度敏感;林可霉素等较敏感;对链霉素、环丙沙星等不敏感。
6.1 隔离病患猪 为防止相互感染,必须将病患猪隔离饲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他未表现症状的猪群用抗生素全群性药物预防。
6.2 药物治疗 对发病猪用头孢噻呋钠肌注10mg/kg,1次/d,3~5d;肌注黄芪多糖0.2ml/kg,连用3d或30%氟苯尼考肌注0.15~0.2ml/kg,1次/d,连用3-5d。其他猪群按每吨饲料添加康大药业的清肺止咳散2000g,金福(20%的氟苯尼考)200g,连用5~7d。
6.3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 对全群猪用电解多维饮水5~7d,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喷洒猪舍及周围,进行消毒,1次/d,连续消毒5d,;加强通风,食槽、水槽等用具必须消毒清洗。
(1)坚持做到自繁自养,不到外地购仔猪。因该病的发生与长途运输或环境变化等不良因素是分不开的。如是外购仔猪一定要隔离饲养,确定健康后方可进场。(2)预防本病的发生首先是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猪场兽医卫生消毒制度。同时做好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的免疫工作。由于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多,而血清型间又无交叉免疫性,所以应采用多价苗。初免母猪产前40d一免,产前20d二免;经产母猪产前30d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仔猪20~40日龄首免,20d后二免。(3)本病发生后治疗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副猪嗜血杆菌的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都有耐药性,所以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选用几种敏感的抗生素,交替使用。(4)合理安排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高致病性蓝耳病、链球菌病和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2015–04–28)
S858.28
B
1007-1733(2015)07-0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