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射阳县重点蚕区蚕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5-04-03 19:09申小军茆迎春缪梅玲刘爱玲
四川蚕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蚕病蚕期蚕儿

申小军 茆迎春 缪梅玲 刘爱玲

(1.江苏射阳县特庸镇农技中心,江苏224300;2.江苏射阳县蚕桑生产服务站,江苏 224300)

蚕业是射阳县农业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近几年,每年仍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全县现有桑园面积4000hm2,2014年饲养蚕种17.01万张,生产蚕茧6250t,在大农业结构比例中占有一定的地位。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养蚕老龄化以及户均规模不断扩大,蚕桑生产出现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蚕病的发生蔓延尤为突出,已严重威胁到蚕业的稳定。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对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提出看法。

1 近几年蚕病发生的基本情况

射阳县全年发放蚕种17万张左右,饲养布局以一春二秋为主。其中春蚕在4月27日左右出库,饲养量在7.6万张左右;中秋在8月4日左右出库,饲养量1.2万张左右;晚秋在9月8日左右出库,饲养量为8万张左右。据调查,2009年3季蚕发病率为4.4%,其中病毒病占2.0%;到了2013年3季蚕发病率为14.74%,其中病毒病发病率达11.79%,蝇蛆病占2.4%。2014年总发病率为8.7%,其中晚秋蚕细菌性肠胃病高达5.0%。调查得知,全年饲养3季蚕,从季节上看,春蚕发病率较低,秋蚕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率和农药中毒居高不下。从发病种类来看,以病毒病为主,蝇蛆病危害也较严重;从饲养规模上看,户均单季饲养在10张左右的农户发病率较轻,饲养量过大或零星饲养发病率相对较高;从饲养形式上看,标准化设施蚕房等通风换气条件好的发病率低,简易蚕房、透气性差、饲养密度大的发病率高。

2 发病原因分析

2.1 防病意识差

许多蚕农对蚕病认识不足,一是平时饲养不提青分批,淘汰病弱小蚕不及时放进消毒缸,而是给家禽家畜食用;二是蚕病发生之后,不采取积极措施,而将病死蚕的尸体、蚕沙等病原物随处丢弃,更有甚者放在蚕室附近,不经消毒处理直接倒入桑园中;三是受饲养量的影响,春蚕和二秋蚕还没有打四眠,就过早进入大蚕室,自然温湿度饲养,片面追求省力化,蚕座长期不除沙,后期新鲜石灰粉用得太少,蚕座中残桑、蚕沙蒸热发霉;四是蚕茧收购点混乱,有的甚至把收购的烂茧放置在大路或者蚕室周围,造成了病原病毒污染环境。

2.2 遭遇极端恶劣天气

家蚕是变温昆虫,饲养适温在20~28℃之间,当外温高于或低于家蚕的饲养适温范围,蚕的抗性降低,易感染传染性疾病。本地区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秋蚕气候多变,遇到秋季气候条件较好的年份,养蚕季节避开高低温天气,秋蚕就能获得高产。但是在连续高温或长期低温冷湿时,恶劣环境易导致生理障碍,造成蚕体虚弱,即使感染微量病毒,蚕病损失也会相应增加。2014年晚秋蚕9月7日出库,17日收蚁,小蚕期气温基本都在16~26℃之间,大蚕期遇到了长期低温,最高温度在18℃,最低仅有7℃,远远低于蚕的最低适温,四眠中最长的达60多小时,整个龄期长达30多天,蚕儿食桑缓慢,有效食桑时间短,体质虚弱,致使抗病力下降。加之2014年秋季,前期雨水多,桑叶日照不足,桑叶偏嫩,桑叶采后不能松装快运,长期堆压。最终导致浓核病和细菌性胃肠病大暴发,最严重的农户仅有20%的收成。

2.3 养蚕密度偏大

养蚕密度过大,是该蚕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养蚕密度大,大蚕期每日二回育,蚕儿食桑不足,造成蚕儿抗病力差,易感染蚕病。同时蚕儿饥饿觅食,互相抓伤,病毒易从伤口侵入,增加了蚕儿感染机会,也易导致发病率上升。

2.4 消毒不规范、不彻底

由于劳动力紧缺等原因,消毒时随意提高药液浓度,试图提高消毒效果。而实际上,用漂白粉、石灰浆消毒时,加大浓度并不会提高消毒效果,提高消毒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彻底清洁蚕室、蚕具,使病原微生物充分暴露,以利于其与药物充分接触。乱用蚕药,不合理搭配,例如在甲醛中本应加入石灰水,而不少蚕农在甲醛中加入灭蚕蝇、防僵灵Ⅱ号,漂白粉液中加入石灰等药剂。还有农户喜欢用对家蚕病毒无杀灭效果的畜禽药剂,更有甚者用敌敌畏、乐果在蚕室消毒,药味排不出,造成小蚕无法孵化而中毒死亡。

3 防治对策

3.1 调优养蚕布局

目前我县中秋蚕一般都在8月6日左右出库,基本上都处于高温和大农业治虫高峰期,近几年产量都较低。晚秋蚕在9月6日左右出库,饲养量较大,放在自然温度中饲养,易遇到低温,造成蚕儿食桑不足,抗病力下降,上蔟营茧速度慢,丝质解舒不好。根据近几年生产实际调查,借鉴东台模式,科学决策。从2015年起,取消中秋蚕,晚秋蚕提前到8月26日左右出库,全县饲养量大约在7.8~8万张,晚晚秋从过去的9月23日出库,调整到9月13日左右出库,全县饲养量在1.2万张左右。同时鼓励蚕农多养夏蚕,这样不仅能利用秋季的最佳气候条件,还能避开高低温气候和农田农药使用高峰期。

3.2 加强饲养,增强蚕儿体质

3.2.1 加强桑园管理。桑叶是蚕儿的粮食,叶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蚕的健康。桑园要多施有机肥,提高桑叶成熟度。尤其是新品种“育71-1”更为重要,秋季施肥量不宜过多,施肥时间不能晚于8月15日。

3.2.2 严格按照目的温湿度,特别要提倡小蚕共育。小蚕期一定要达到10天眠三眠的要求;大蚕期在室外大棚或地面饲育的务必在5龄期才能移养,并根据当时气候的变化进行调节。

3.2.3 稀放畅养,良桑饱食。小蚕要适当稀放,因为小蚕的生长发育较快,按体重计算,1龄蚕是蚁蚕的12~16倍,2龄、3龄为前一龄的6倍。如果不适当稀放,就容易造成蚕座过密,蚕儿食桑不匀,发育不齐,并且容易抓伤皮肤感染蚕病。因此,小蚕要适当稀放,提前扩座,做到给1次桑,匀1次蚕,扩1次座。大蚕期要充分饱食,特别是5龄的第3天后,丝腺生长显著加快,丝腺越发达蚕吐的丝越多,茧型大,茧层厚,产量高,同时抗病力强。如果食桑不足,则蚕体小,体质差,抗病力弱,产量低,茧质差。大蚕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日仍要坚持三回育。

3.2.4 严格提青分批,及时淘汰病弱小蚕。提青分批是养蚕环境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家蚕群体密集饲养,不可能发育完全一致,因而在入眠时从头眠开叶必须加网提青,提出的青头蚕要放在一起另行饲养。许多传染性蚕病,如中肠型脓病、浓核病、细菌性胃肠病等,蚕儿染病初期,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蚕体瘦小,发育不齐等症状,此时已有大量毒性很强的病原微生物,通过病蚕的粪便、消化液等排出体外,污染蚕座和桑叶上,造成再次感染,是蚕病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将病小蚕及时淘汰,淘汰的弱小蚕、迟眠蚕不能乱丢,要放入蚕室内专用石灰缸内。

3.3 消毒防病贯彻蚕期全过程,增强消毒防病意识

3.3.1 蚕前消毒。养蚕前要清除各类垃圾,认真做好蚕室、贮桑室、上蔟室、蚕具、防干纸、塑料薄膜等用具,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全面进行消毒,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强碱性的液体中能被裂解杀死,本地区发生血液型脓病较多,所以最好用强碱性氯制剂来消毒,全方位喷洒,不留死角。

3.3.2 蚕期消毒。蚕体、蚕座每天用防僵粉或新鲜石灰粉进行消毒,切桑、给桑前和除沙后要洗手,进出蚕室、贮桑室必须换鞋入室。大蚕期还要每日或隔日用0.3%有效氯漂白粉药液对蚕室地面进行消毒。对于湿度大,易发僵病的蚕室,要经常用熏烟剂进行熏烟,如桑叶遭到病虫害污染,可用含0.3%有效氯漂白粉或0.5%新鲜石灰浆浸渍桑叶5~10min,随后取出晾干喂蚕。

3.3.3 蚕后消毒。养蚕结束后的消毒,俗称回山消毒。养蚕采茧结束后,遗留的病蚕尸体、蚕粪及死笼茧、烂茧等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扩散到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成为下一季蚕的传染源。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将养蚕、上蔟用过的蚕具先用含0.5%~1%的有效氯漂白粉或亚迪康进行喷洒消毒,然后清洗、晾干存放。二是将用过的旧蔟、废物烧毁或集中起来与蚕沙一起堆沤,若有些蔟具仍需使用,必须消毒后集中妥善保管。三是蚕室、贮桑室、蔟室清洗消毒,彻底清除病蚕尸体、烂茧、蚕沙等残留物。四是蚕室周围环境要清扫干净。

猜你喜欢
蚕病蚕期蚕儿
霍山县蚕病发生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2020年射阳县蚕病发生状况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难题
难题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可爱的蚕儿
华东×春晨农村试养表现
向学生赔“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