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
(陆良县三岔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3)
冬春两季谨防猪口蹄疫
杨丽华
(陆良县三岔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陆良 655603)
口蹄疫是一种目前发生在偶蹄动物的疾病,猪场常见病之一,其特点是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是危害猪场严重的猪病,其由口蹄疫病毒引起,人也可以感染发病。猪口蹄疫潜伏期一般为2~8d,出现症状时常常在猪的鼻镜、唇、蹄、乳头处出现水疱样,表现为蹄痛、跛行为基本特征。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口蹄疫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属小RNA病毒科,口疮病毒属,口蹄疫病毒无囊膜,对酸较为敏感,有7个血清型,彼此之间无交叉反应,为A类传染病。
口蹄疫的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的猪,猪发病后,病猪的粪便、尿液、眼泪、唾液、呼出的气体以及母猪的奶水中均可能含有病毒。病猪通过多种传染途径向周围传播,感染一切可以感染的偶蹄动物和和人群,传播方式是通过气溶胶传播。口蹄疫的危害较大,发病猛烈,在较短时间内可使该猪场以及周围距离较近的猪场都可能迅速感染发病,口蹄疫发病时虽然发病率很高,但死亡率相对较低,不到5%,但由于该病的出现使猪场淘汰率较高,因此给猪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发生多于冬春季节,夏季相对很少。
体温:猪发生口蹄疫时常常伴随体温升高40~4l℃,由于体温升高导致食欲减退,形成便秘,便秘进而造成长期高烧不退。
鼻盘:鼻镜、口腔发生水疱并伴随糜烂、出血。
乳头:哺乳母猪乳头常常出现水疱,引起乳房炎。妊娠后期的母猪患口蹄疫,产仔时常出现死胎,仔猪出生后体弱多病,很难成活。
肢蹄:猪的四肢关节处出现红肿,蹄冠、趾间伴随发红、微热、手触时猪敏感回避,形成黄豆大或更大的水疱,水疱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由于常常伴随继发细菌感染而化脓,出现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卧地不起。发病1个月左右脱落的蹄壳重新长出小蹄壳。患病较轻的猪在地面行走时表现明显跛行,不敢下脚。
乳猪:哺乳仔猪患口蹄疫时,常常出现吃乳困难,其主要由于口腔溃疡,舌面黏膜层脱落而出现含乳头困难。如果哺乳母猪同时发病,情况将变得更为糟糕,患病母猪站立困难,食欲不振,乳汁缺乏,仔猪常常因饥饿而死亡。
母猪:据相关报道,母猪患病20天后产仔时,新生仔猪可获得终生免疫保护,不患口蹄疫。
口蹄疫的准确、快速检测是控制和消灭该病的前提条件,目前有多种检测方法,例如,血清学诊断技术、生物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随着PCR技术的不断成熟,该技术在检测FMDV(口蹄疫病毒)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展。PCR技术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但是目前PCR需要的设备条件和人员专业技能较高,生产中尚未在检疫中推广应用。在上述方法中得到普遍认可、广泛应用的有补体结合、间接血凝、琼脂扩散和中和四种试验方法。
5.1 典型疾病
2014年12月,在曲靖某猪场出现传染性口蹄疫,起因是引种造成,检测该猪场新引进二元母猪42头中,送检结果有15头母猪检测呈阳性,由于处理不及时,一周后,猪场除了6头公猪没有出现症状,其余各类猪群皆出现以水泡,口腔溃烂,猪蹄壳溃烂典型症状,经化验检测排除了水泡病,确定为口蹄疫。最终死亡23头,淘汰66头的极大损失。2015年春,玉溪某猪场,在30~100kg左右的猪群出现15头较为轻微的口蹄疫症状猪群,由于采取全群及时消毒,猪场隔离,饲料饮水投药,快速稳定并逐步得到控制,最后淘汰1头60多kg较为严重的后背母猪。
5.2 猪口蹄疫的预防措施
猪场引种:考虑从一些生产性能优良、口碑较好的大型育种场进行引种,以减少出现疾病的风险。
加强饲养管理:健康的猪群对抵御任何疾病都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全价、优质的配合饲料,良好的饲养管理是一个猪场猪群健康的基础。
检疫措施:做好预防措施尤为关键和重要,猪场特别是在引种时应检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生猪收购、调运以及屠宰点的检疫工作。
日常卫生与消毒:在日常的猪场环境应随时保持干净卫生,及时清理舍内粪便,保持猪舍废水及时冲走,进出车辆,来往人员、猪群等要严格消毒,由于对酸较为敏感,可以采用酸制剂进行消毒。口蹄疫疫病多发季节集中在秋末、春冬,在此季节应要保证固定、全面的消毒预防,特别是对空气消毒尤为重要。
5.3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病猪应该及时隔离,并加强饲养和护理,在饲料和饮水中投喂电解多维、溶于水的抗生素,增强抵抗能力。对发病猪群可用林可霉素、头孢等等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
病灶的处理:对水疱破溃之后的溃疡面用0.1%高锰酸钾、2%的硼酸清洗干净后,再轻轻涂抹青霉素软膏或1%紫药水,防止溃疡面感染。
5.4 治疗措施
隔离、封锁:当出现疑似口蹄疫时,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及时得到有关专家的帮助和疾病的确诊。并对发病猪场,应采取封锁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并短期限制人员外出猪场与进入猪场。
消毒:对饲养管理人员的衣服,鞋子,住宿房屋;猪舍、饲养管理用具严格的消毒。通过带猪消毒,密集消毒(一天一次),迅速控制疾病传染和蔓延。常用的消毒液为高锰酸钾与醋的混合液、火碱溶液、酸性消毒液或碘制剂对猪舍彻底消毒。正如本文所描述的玉溪某猪场,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迅速控制该病,没有出现扩大趋势。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损失。
疫苗注射:对未发病的猪,应立即注射口蹄疫油乳剂灭活苗,而且注意的是,所注射疫苗的病毒型必须与该地区流行的口蹄疫病毒型相一致,有条件的应该及时采血送检,及时获得疫情信息,检测病毒毒株,采取对应的疫苗进行免疫,否则没有效果。常用的是猪强毒灭活疫苗或猪用乙型弱毒,疫苗最好注射1次后间隔期为2~3个月在加强1次;注射时一定得坚持一猪一针
(头)。注射工作结束用后对等用消毒液泡针筒和针头2h以上,或者高温消毒,然后用清水漂洗后再次消毒备用,以防治针筒和针头人为传染。
[1] 杨春华,王强,王毅,等.猪口蹄疫的诊断及其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Z1):12-17.
杨丽华(1977—),女,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和监测,生猪改良,畜牧科技推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