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伟陈 洁陈建军
(1.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00; 2.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动物医院,江苏南通 226400; 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00)
仔猪腹泻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吴 伟1陈 洁2陈建军3
(1.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掘港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00; 2.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动物医院,江苏南通 226400; 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岔河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400)
仔猪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最常见的一种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同时也是实际生产中造成仔猪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就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从营养、疾病、环境等几方面对仔猪腹泻病进行阐述,并提出了有效防治措施,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关系词:仔猪;腹泻;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和白痢的简称,是由产肠毒血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的腹泻是养猪生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困扰养猪人的主要问题之一。
1.1 传染性因素
出现腹泻症状的传染性病原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C型产气荚膜杆菌、痢疾螺旋体。此外,猪圆环病毒2型(PCV-2)、附红细胞体等有时也表现出腹泻症状。
1.2 营养性腹泻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非常复杂,综合大量的研究,营养性腹泻的主要因素有日粮抗原性、日粮中粗蛋白含量过高、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缺乏、日粮系酸力和PH过高和日粮电解质不平衡等。
1.3 病毒性腹泻
(1)传染性肠胃炎。本病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此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生于冬季和春季,发病高峰为1~2月份。(2)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经过消化道感染,小猪易患此病,哺乳仔猪、育成猪或育肥猪发病率很高,尤其是哺乳仔猪死亡率最高。其特征为呕吐,水样腹泻。(3)轮状病毒感染。该病毒存于易感动物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以2-5周龄的仔猪多发,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应激、低血糖、日粮粗蛋白含量过高、矿物质;电解质不平衡等。
2.1 应激
应激因素有日粮变化应激:从母乳到固体日粮;环境变化应激:从产房到保育房;心理应激:离开母亲,孤单害怕。应激时,机体必须动员大量能量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而使机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导致断奶仔猪抗病力下降、生理失调、小肠绒毛膜缩短、隐窝加深,肠绒毛上皮成熟细胞数量减少,造成吸收面积下降,形成腹泻。
2.2 消化系统不完善
仔猪的消化器官随日龄的增长而增长,断奶仔猪日龄小,消化道体积小,功能发育不成熟(如:初生时胃的重量约4~8g,仅为成年猪的1%左右,直到约50kg体重时才接近成年猪的重量,其它消化器官变化规律类似),对断奶日粮中的谷物日粮消化率非常低。
2.3 酶系统变化
新生仔猪有消化母乳的能力,其消化道中乳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含量较高,这些酶活性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28d断奶后,各种酶的活性持续降低,一周内降低到断奶前的三分之一,恢复需要2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对应断奶后日粮急需的淀粉酶、胃蛋白酶、胰酶断奶后严重不足,只有断奶前的30~60%,严重影响日粮中蛋白、淀粉和脂肪的消化,使营养物质积聚消化道后段发酵,引起腹泻。
2.4 肠道酸碱环境变化
仔猪断奶后胃内盐酸分泌量下降,PH值升高,而胃蛋白酶消化的最佳pPH值为2.0~3.5,同时盐酸参与胃蛋白酶源的激活和阻止细菌由胃进入肠道,所以胃内盐酸分泌量下降造成断奶仔猪消化能力下降,肠道内细菌含量增多,引起腹泻。
2.5 免疫力下降
断奶仔猪的高度应激,会影响到仔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状态和行为状态,因动物受到应激源的刺激后,体内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导致胸腺、脾脏和淋巴组织萎缩,使嗜酸性白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产生、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减弱,体内抗体水平低下,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易感传染病、流行病和寄生虫病,引起腹泻。
3.1 搞好环境卫生
仔猪保育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因此,有效地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防止仔猪腹泻的关键。开展定期的栏舍消毒和畜体消毒,能有效地消灭环境和畜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科学饲养管理好母猪对有寄生虫病的地区做好定期驱虫,防止通过母猪传染虫体。
3.2 仔猪生后早期主要依赖于乳源免疫
在产前1月左右给怀孕母猪饲喂感染猪内容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被动免疫方法,仔猪免疫力可持续整个泌乳期。对于传染性腹泻,需要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确诊,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猪场存在的病原,制定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目前国内已有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轮状病毒与传染性胃肠炎二联弱毒疫苗、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灭活疫苗等可供选用。
3.3 药物预防
仔猪出生后用链霉素、庆大霉素、氟哌酸滴入2滴,1h后再喂初乳,以消炎制菌,减少和防止仔猪的下痢。用口服液补液,防止仔猪脱水,补充电解质,缓解酸中毒及补充能量,治疗仔猪的腹泻、白痢、黄痢、大肠杆菌病、病毒性肠炎等,脱水纠正率可达81~100%,口服补液盐由盐3.5g、苏打粉2.5g、氯化钾2.5g、葡萄糖(或糖)20g,溶于1000ml水中配合而成。有感染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仔猪的腹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加强疫苗注射、疾病预防、环境卫生消毒等相关工作,防止病原的传播,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抓好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的有效办法。
[1] 唐志高,刘冲,赵小刚,等.乳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及规律[J].中国畜牧兽医,2010,36(8):121-124.
[2] 陈真荣,张长峰,陈绍俊.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综合防制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6):93-94.
[3] 刘跃生,盛来根.仔猪腹泻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J].浙江畜牧兽医,2000,37(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