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易忠
袋栽茶薪菇催蕾与育菇阶段的关键技术
卓易忠
(福建省古田县水口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古田 352252)
较详细介绍袋栽茶薪菇菌袋的生理成熟标准及其与菌龄、积温、色泽、基质性状等的关系,提出开口增氧规范操作3个技术要点,催蕾7项技术,育菇4个关键技术。
茶薪菇菌袋;催蕾;育菇;研究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个新兴品种。古田县年栽培量达3亿袋,已成为食用菌产业中又一主栽品种;全国各大城市郊区也均有一定规模栽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不达标。按高产标准,现用的15×30(厘米)规格的栽培袋,每袋装干料量300克,如产量达到400克,生物转化率则为133%。近年来,我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技术关键在于菌袋生理成熟度,开口操作,催蕾措施和育菇控制这4个重要环节。
茶薪菇菌袋由室内培养到野外菇棚摆袋出菇,必须达到生理成熟,才能实现高产优质。菌袋生理成熟标准有以下4条。
1.1 菌龄
菌龄计算为从接种日起到离开培养室前。在适温环境下,扎袋口菌袋需培养50~55天,打穴接种的菌袋因透气性好,菌丝发育较快,一般仅需培养40~45天。
1.2 积温
茶薪菇的有效积温区的范围为4~30 ℃。菌袋生理成熟有效积温为1 600~1 800 ℃。若培养料颗粒细小,基质疏松的,有效积温要求较低,一般在1 000~1 200 ℃。若以4 ℃的积温为0,有效积温=(日平均温度-4 ℃)×培养天数。
1.3 色泽
菌丝浓白,长势旺盛,气生菌丝呈棉绒状,袋口出现零星棕褐色小斑点,菌丝生长代谢旺盛,有的会吐黄水。
1.4 基质性状
菌袋富有弹性,重量较开始时降低20%。此时培养料已适度降解,积累足够养分,正向生殖生长转变。
上述4因素,菌龄为参数,不是决定条件。培养时间长短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有时春季接种后,培养阶段温度低,菌丝发育缓慢,虽然培养时间长达60天,但菌丝仍未达到生理成熟。因此菌丝体的色泽和基质的性状是衡量生理成熟与否的主要指标。
菌袋摆放架床1~2天后,就开始开启袋口,通风增氧。开口工序要掌握3个技术要点。
2.1 开口时间
菌袋开口前可选用阿维菌素100毫升+啶虫脒275毫升+灭幼脲350毫升,加水250千克进行喷雾灭菌杀虫,在规定药效期1天后进行一次大通风,排除药物残留气体。如果时间延后,棚内残留的农药气体沉积,对菌丝有害。开口宜选择晴天上午,打开所有门窗,让室内外空气对流。
2.2 松口通气
菌袋封口不同,开口方法有别。用绳线扎口的,要解开扎绳,拉直薄膜,让袋口张开,然后合拢薄膜,用手扭拧,使其形成微量通风。避免菌丝暴露空间的面积过大,导致表层失水,菌丝干枯,影响原基形成。袋口套环塞棉的,可先拔出棉塞,3天后再脱下套环,拉直薄膜后,再扭拧,控制通风。
2.3 开口催蕾
经过松口,菌丝接触少量外界空气与光线,得到锻炼。2~3天后撑开袋口薄膜,待原基形成后,再把袋口薄膜向下反卷1~2厘米,扩大袋口,使原基在袋口内充分接触外界空气,在小气候环境中分化发育成菇蕾。
茶薪菇催蕾技术有其特殊性,重点掌握以下7点。
3.1 菌丝转色特征
茶薪菇菌袋开口后,菌丝体接触空间湿度、光线和氧气,表面出现细小水珠,并分泌色素,袋口周围表面的菌丝发生褐变,形成一层很薄的菌膜。菌膜保护袋内菌丝生长,使原基不受光照抑制,防止袋内水分蒸发,提高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和抗震动能力,对保护菌袋不受杂菌污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菌膜,菌袋就会失去保护调节的作用。
茶薪菇菌丝转色不像香菇转色会形成一层树皮状的菌被,仅在初始时表面出现黄褐色或浅棕褐色的斑点。在第一潮菇长出时,菌丝仍然是浓白,仅局部有褐色斑点。采完一二潮菇后,表面出现一层褐色菌圈。经60~80天后随着采菇潮数或虫害侵袭增加,基质才有所变硬,部分出现棕褐色花斑。虫害为害严重的菌筒,可全部变为棕褐色。
3.2 控温变温
开口后1~3天,保持室内温度20~25 ℃,空气相对湿度80%~85%。如果温度超过25 ℃,可用电扇和排风扇排气降温,或疏袋散热。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30分钟。茶薪菇属不严格的变温结实性菇类,没有昼夜温差刺激也能正常出菇,但温差刺激有利菇蕾形成。因此拉大温差,配合调控干湿度,是有效的催蕾措施。人为变温主要采取白天关闭菇房门窗,晚上10时后打开窗户,使昼夜温差拉大到8~10 ℃,直到菌袋表面出现白色粒状物,说明已诱发出原基。
3.3 制造阶段性湿差
菌袋开口后,第1次喷雾状水于空间和袋面,以袋内薄膜旁呈现一圈水分,而不覆盖菌丝体为度。然后加强通风,使表层菌丝变为稍干状态。连续3~4天干湿差刺激后,菌丝体相互交织,扭结成原基,进而分化成菇蕾。须注意,开口后每天保持喷水1次,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85%,防止袋内表层菌丝体失水而干枯。菌膜无法形成,原基也就不出现。随后因原基分化需要,每天需喷水2~3次,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之间。
3.4 更新菇房空气
催蕾阶段菌丝体呼吸旺盛,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此时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同时注意保持菇棚内较高的空气湿度,使水、气、温都能满足菇蕾分化生长的需要。气温高时早晚通风,并在窗上挂遮阳网或草帘;气温低时白天开南窗,晚上关窗,减少菇房的通风量;如遇阴雨天气,南北窗均应全部打开,增加房棚内的氧气,提高空气湿度。
3.5 进行光照刺激
菌丝遇到光照,会相互交织,扭结成白色粒状原基。因此,开袋后适度进行光照刺激,有利于催蕾。操作中,野外菇棚拨开棚顶的遮阳物,室内菇房打开门窗,让散射光透进棚房内。3~5天后,菌袋表面出现白色晶粒,并伴随出现水珠。再过3~4天,菌袋表面即出现密集的原基。催蕾期引进散射光的光强宜300勒克斯,以能在棚房内能阅读报纸为度。如果光线过强或直接照射到菌丝体上,保湿工作又没跟上,会造成菌丝干燥,表层不结膜,不能形成原基。
3.6 集成刺激催蕾
采用温差、干湿、光暗和震动等措施,是菌丝形成菇蕾的重要条件。出菇多行冷水刺激和震动刺激。冷水处理不是菌袋补水,而是利用低水温刺激菌袋。覆土、搬运菌袋或击拍菌袋等带有震动性的操作,对菌丝体有机械刺激作用,有利于原基形成。
3.7 异常现象排除
催蕾阶段,会因菌袋接种偏晚,气候条件限制,管理上失误或品种差异等,使菇蕾不能正常发生。如原基形成后气温偏高,光照强,空气干燥等可致原基枯萎和消失,不能分化成菇蕾。因此,如果在原基形成前,气温偏高,昼夜温差较小,不要急于人为拉大温差;否则,即使形成原基,也会枯萎死亡,无端消耗养料,影响后期产量。要耐心等待时机,密切注意天气预报。当日平均温度降至16 ℃左右时,立即采取各种刺激措施,包括拉大昼夜温差和干湿差等,保持3~5天后原基即可形成。在气温回升时,要充分利用夜间的低温,在菇房内壁和地面上泼浇井水或其他凉水,控制温度在20 ℃以下,并保持空气新鲜,以利于顺利形成原基,进而分化为菇蕾。
茶薪菇子实体生长阶段管理的重点是人为控制温度、湿度、空气、光照。
4.1 严格控制温度
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视品种的温型而定,常用的中高温型菌株为10~30 ℃,其中20~25 ℃最适合子实体发育。气温低于8 ℃时,子实体无法形成;10~15 ℃时长速慢,菇肉厚,品质优,但产量低;25~28 ℃时,发育快,出菇快,菇肉薄,质量差;温度超过30 ℃时,原基难以形成菇蕾,易死菇烂袋。因此,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应掌握好最适温度和极限温度。
(1)最适温度。育菇期最适温度20~25 ℃。当袋内形成似油菜籽大小的原基,并发育成火柴梗大小的幼菇时,给予22~25 ℃温度,使其发育稍快;1~2天后宜控制在20~23 ℃,使其长速适中,菌盖肥厚,菌柄中粗;12~15天可调高2 ℃,促使发育健壮,形成优质菇。
(2)极限温度。育菇期温度不可低于8 ℃,冬季连续数天0 ℃以下低温,子实体易受冻害,应做好加温防冻工作。春季北方日光温室最高不超过25 ℃,遇超温时,菇棚上方须遮阳,并加强通风排湿;还要防止晚上与白天的温差过大,以免影响子实体正常生长。
4.2 注意湿度极限
茶薪菇出菇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出菇时子实体一方面从基质中吸收大量水分,另一方面从空间吸收水分,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因此,育菇期以保湿增湿为主。如菌袋失水过多,则应采取喷水、注射或浸水等方式补水。在管理上注意控制“两个极限”指标。
(1)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75%。湿度偏低,菌盖表面粗糙,长时间干燥,菌盖表面易开裂,为此,育菇期每天要喷水1~2次。气候干燥,菇棚内摆袋量大时,需水量增加,每天要喷水2~3次,保持菇棚内的环境湿润。
(2)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5%。现有的菇棚大多数是在菇棚内建水池,用压力水泵喷头喷水,喷水量大,容易造成湿度超标;喷水后不进行大量通风,棚内缺氧,易造成子实体霉烂。因此,要注意控制喷水量,加大通风量,使之形成良好的湿润环境,使子实体发育正常。
4.3 保持空气新鲜
茶薪菇属好氧型真菌,菌丝恢复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需要吸入充足的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空气中含氧量为20.9%,二氧化碳为0.03%,氮气78.1%,氩气0.9%。子实体在生长发育时,呼吸作用加快,每袋菇每小时排出二氧化碳0.1~0.5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抑制原基的分化和子实体的发育。在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性,像金针菇栽培那样获得菌柄粗长的产品。在通风方面,此时要做好两点。
(1)通风时间。通风使菇房内的空气状态接近外界空气,开动房内排气扇,可使有害气体排出房外。秋末育菇期气温高时,可在早晚或夜间通风;冬季和早春气温低,宜在中午通风。育菇阶段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不得超过0.1%。
(2)通风保温两兼顾。冬季气温低,通风后外界冷空气进入,会降低房内温、湿度。育菇期菇房温度要求不低于8 ℃,调节的办法:低温季节要在中午通风,不宜在早晚进行;于通风的同时要协调好保温,防止顾此失彼。日光温室菇房两侧塑料膜要经常掀起,后墙通风窗口要常开,使棚房内空气新鲜。
4.4 合理调节光照
在原基分化子实体时,最适合的光照度为300~500勒克斯,以于棚内能阅读报纸为适。光照不足,生长慢,菇体薄,色泽深;光照过强,子实体生长慢,菌盖干亮,产量少。依靠开闭通风窗,调节遮荫物稀疏度,调节光照度。
卓易忠,助理农艺师,E-mail:gtwqm@163.com
S646
B
2095-0934(2015)02-1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