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应对慢病,我们在行动!”
卫计委:新的慢性病防治规划预计年底出台
本刊讯(记者 房志雄) 2015 年6 月8 ~10 日,第六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协会学会和各级医疗机构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北京,共同探讨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监察专员常继乐,中国慢病管理大会主席、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等出席会议。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主持。
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6.6%,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慢性病高发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突出的一个问题。恰逢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年,在这承上启下之际,本届大会以“新规划,新实践,新技术助力慢病管理” 为主题,总结和分享了全国各地区多年来的慢病管理经验,强调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在传统的疾病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大会讨论还涉及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健康医疗、远程医疗、自媒体和全媒体等新事物,意在为我国慢病防控和健康促进事业提供新助力。
大会上,国家卫计委疾控局慢病处处长吴良有表示,我国正在制定新的慢病防治规划,预计2015 年年底出台。新的慢病防治规划将不再以5 年为周期,而是大跨度地规划2016 年~2025 年整整10 年的慢性病防治体系,覆盖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人群知晓率、健康示范区建设以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覆盖率等内容。规划目标将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25 年全球慢性病控制目标挂钩。
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是防治慢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处长刘立群表示,要持续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环境,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亲和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提高对患者的人为关怀,创造一个温馨整洁的就医环境;强化医疗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为重点,适当地发展住院服务;要努力推进定向转诊,开展一对多的专科和全科支持,解决老百姓盲目就医的问题;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适当的发展一部分专科服务,例如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口腔科保健。以解决老百姓的需求为目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 目前,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由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6.6%,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
在“深度与分享”环节,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疗保障研究室副主任顾雪非作了《医疗保险、移动互联网与慢病管理》的报告,报告中提到,目前传统医疗保险面临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基金支出风险加大的困境。对慢病的防控而言,我国医保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医保资金支付的主要是医院服务,而非是疾病防控;缺乏合理的付费机制以支持慢病防控体系(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医院)高效合作;作为付费方的医保,没有利用经济杠杆激励医患双方积极参与慢病管理。所以,我国医保的理念亟需转变,医疗保险要向健康保障转变,健康的责任从一医生为主体向医患互动转变,以病症治疗为主向病症与病因并举转变。顾雪非在报告中说,医保、移动互联网和慢病管理三者融合是大势所趋,仅有的商业健康保险参与是不够的,社会医疗保险也应积极探索,同时也需要发挥慢病防控体系的协同性。
大会还邀请了上海、山东、河北、四川、湖北等省市慢病管理实践经验丰富地区的代表,分享当地优秀的慢病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大会的分论坛设置了中国慢病管理最佳实践案例分享、从“血脂、血压”谈慢病的综合管理、慢病综合管理与健康管理服务创新、新技术助力慢病管理、全媒体时代下的控烟与健康传播、百姓面对面等六大模块,从不同的角度交流慢病管理经验,宣传慢病防治知识。
据悉,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已成功举办五届,一直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致力于探索慢性病的科学预防、规范诊治和有效控制。近三届大会参与人数均在1000 人以上,本届参会人数超过2000 人,已成为中国慢性病防治领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术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