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获得情感的历练。这种历练过程,包括对美的感悟与品味。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的个体审美,提升审美素质。
创设情境感知美。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美、创造美。音乐和图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通过音乐和图画创设情境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美的意境。例如在讲《风筝》一课时,我在课件中制作了一些自由飞翔的、美丽的蝴蝶风筝,风筝上写上学生的名字,还选用了优美、轻快的音乐,让学生们觉得自己就是这群小伙伴中的一员。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们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品词析句欣赏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挖掘教材中语言文字和文体结构的美,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语言艺术的潜移默化中,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例如,《荷花》这篇课文作者以细腻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的画面。在品味作者描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时,我引领学生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学习描写荷叶的特点时,我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挨挨挤挤”这个词。为了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精妙之处,我还出示了“池中有很多又大又绿的荷叶”这句话,让学生在读中对比品味,感受语言的生动。
多形式诵读表达美。为了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我借助多种朗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读出个性、读出激情。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较适合戏剧作品和小说中对话描写的语段,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分角色朗读,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例如在教学《最大的书》这一课时,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我”和地质勘探队员的对话,使学生体会到“我”是个爱思考、爱提问的孩子,叔叔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人。
配乐朗读。配上乐曲朗读时,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例如在讲《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我配上美妙的乐曲,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声中感受爬山虎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我”那份喜悦的心情。
引读。有些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参与其中引读,自然过渡到下个环节的学习。这样能使教学显得更加平稳、自然,教学效果较好。
诵读。这种朗读方式比较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语言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想象拓展,领悟意境美。小学生,因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较肤浅,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想象外,还要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同身受,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启发学生想象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西沙群岛海底;想象到处是鸟蛋,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情景;想象满地是贝壳,孩子们在尽情地拾贝壳的温馨场景……让学生自由想象,在脑海里形成一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的美丽画卷,从而感受到文章表达的美的意境。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小学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看作特殊的艺术家,始终以培养学生语言美为教学宗旨,不断用内在美的心灵和外显的教学语言美去拨动学生的心弦,塑造出学生美的心灵。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