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观察 乐于表达

2015-04-02 07:49李文新王翠松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动笔习作作文

李文新 王翠松

编者按:

为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以下简称《改进意见》),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于2014年11月,在北京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召开了“始于需求、行于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谋求学生发展过程的研究”的现场会。一师附小语文教师团队与大家分享了学生在经典诵读、阅读等方面的实践活动,同时推出利用学习单学习、单元整合学习、习作教学三个主题共6节研究课,展示了学校在落实《改进意见》中的思考与实践。本期,我们请一师附小的教师介绍她们的做法和经验的同时,请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室主任张立军结合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对一师附小的做法进行点评,期望有助于大家深入学习和贯彻《改进意见》。

作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需要有比较好的观察能力,有一些生活阅历,有一定的语言储备,有比较敏锐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乐于表达内心思想”。这其中“细心观察,乐于表达”是教师实施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学生每临习作,总是觉得没的写,这也是困惑教师的一个很大的问题。习作需要生活,它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源,习作是泉。我们的学生到底有没有生活?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学生拥有着丰富的生活,但缺少的是细心观察。“慧眼细察出佳作”,这说明细心观察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为此,我校进行了“促习作中学生乐于动笔、易于表达”的专题研究活动。

在低年级阶段,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了“文配画写日记”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鼓励学生用童言童语,写童真、童情、童趣。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则转换角色,成为学生习作的读者、欣赏者,采用多种鼓励形式,使他们体验到动笔的成功和愉悦,保持写作的兴趣,养成写作的习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激起了兴趣,打开了思路,拓宽了源头,就能使“诗人”发出美妙的音节。

进入中年级阶段,我们将研究重点确立为训练学生观察素描,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借助指导学生撰写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并在写作中注重条理性。

我们认为,作文指导课的首要工作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思路,拓宽视野。课前,我们引导学生把自己近期的观察发现和伙伴进行交流,引领学生于司空见惯中发现新秘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每一个东西都有奇特之处,只要仔细观察,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生活中的小东西,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也有新发现”。而教师则充分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观察进行归类整理,引导学生从众多的观察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把观察、思维和表达三种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

按照以往的规律,学生应该动笔写一则观察日记了。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了问题,即言而无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以身示范写“下水文”,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赏评老师的习作中掌握观察的方法,初步感知怎么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想写的内容写出来。我们认为写“下水文”是教师必做的功课。此时,教师不再只是指导者,板起脸来“教”学生作文,而是参与者,和学生一起经历习作过程,师生其乐融融。我们的另一妙招就是以教材为载体,探索读写结合的连接点。例如,我们在指导的过程中以《秋天的雨》为例,采用了读中学写的方式,不失时机地通过迁移、模仿、创新等训练手段,帮助学生习得作文之法,使语言更生动。课堂上,我们给予学生充分的书面表达的时间,切实落实在习作实践中培养习作能力的原则。

习作评改课在我校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课堂模式。通过欣赏学生的材料、文章,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自信心;通过评改,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想写的按顺序写清楚。

学生们把习作中自己写的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激发了习作的兴趣。看到别人的观察,感受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学生们自发地要去观察生活,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学生在课堂上有表达的愿望,有写日记的兴趣,这是最大的收获。

评改课最终要修改自己的文章,在修改过程中,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补充了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正是学生生活中真实的观察和体会。只有这样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学生才真正能够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用眼睛来观察生活,用脑子来思考生活,用笔来书写生活,课堂上,学生乐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教师用欣赏的眼光,从儿童的角度赏识学生的作文,由指导者变成了欣赏者、帮助者。在这欣赏和鼓励中,学生习作的兴趣更高涨,也变得更自信了!

猜你喜欢
动笔习作作文
我要写的勒阿越来越少了
毛毛雨
春天的雨
习作展示
多写创意日记激发动笔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