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
“文革”结束后,萧乾曾在1980年4月写下一篇《猫案真相》,发表于当年5月出版的香港《开卷》杂志,将他与以翻译安徒生童话而闻名的叶君健之间的个人恩怨,细细写出:
1957年8月,作协在北京文联大楼开过一次揭批我的大会。对于儿童文学家叶君健先生那天的揭批,当时我吃了一闷棍,至今不能释然。叶先生在发言之前,先当众高高举起一张猫的照片,然后非常诚实坦率,并且毫无愧色地说,那是七年前(1950年)他从英国回国的时候,一位朋友托他带给我的。接着,他就用那张照片作为铁证揭批起来,说什么那只猫明明是我由伦敦一家铺子里买的,却假装说是从中国带去的。我把它送给一个出版家。于是,就用那只猫作资本,在英国出了书,爬上英国文坛。照片是那位出版家托他带给我的。第二天,包括猫案在内的所有真真假假的揭发,全都上了报。随后,叶先生还以猫案为题,在《光明日报》上大做文章,证明我文人无行,寡廉鮮耻。
令萧乾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一吐怨气,引来的并不是当事人的回应,而是老朋友巴金的坦率批评与劝阻。巴金接连给萧乾写来两封信谈及此事:
我不赞成你纠缠在猫案上,要大量些,想得开些,那是很小的事。请你多想想。(1980年5月30日)
来日无多,要善于利用,不要为小事浪费时光,我们已经浪费得太多,太多了。(1980年6月7日)
时隔数年,巴金在一封信中再次劝诫萧乾:
你受了那么多的苦,这是不公平的。有话应当讲出来,时候不太多了。读了文章,我觉得对现在的你理解似乎多些,深些。但今天还在为猫案辩护,就大可不必。有时,器量大总比小器好。我常说,30年代的朋友中,有三个人才华超过我若干倍,他们是从文、曹禺和萧乾。因此,我希望你在作文和做人两方面都更深沉些,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些。(1985年9月6日)
尽管内心未必全然赞同巴金的意见,但是,萧乾接受了巴金的批评,未将《猫案真相》一文收入新出的文集,故他对叶君健的这一批评在大陆鲜为人知。
(摘自《档案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