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先行 虚实无界

2015-04-02 10:39张冠华
演艺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青奥会舞美开幕式

张冠华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发射耀目光芒的巨型“望远镜”、《筑梦》中惊险绝美的高空威亚表演,以及与现场表演天衣无缝融合的虚拟影像画面等,令全球亿万观众赞叹。在这美轮美奂的演出背后,无远弗届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创意表达,以及巧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准确表达主题,都蕴涵了演艺设计及技术人员的深厚艺术积淀和对技术的掌控力。

近日,就南京青奥会的舞美设计与呈现,本刊记者专访了开幕式舞美/虚拟影像总设计陈岩。

陈岩,曾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舞美总设计、建国60周年天安门联欢晚会美术总设计,及连续16届央视春晚的舞美总设计。

色彩绚烂而不炫技

陈岩表示,与宏大的北京奥运会相比,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不需要承载太多太沉重的理念,舞美设计也相对轻松些。他说:“青奥会的参加者是15岁?18岁的青少年,他们单纯,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因此,青奥会开幕式的色彩要更绚烂,但又不是炫技。”这次的舞台美术体现了“五色”的概念,色彩浓淡适宜,演出是散点式、迸发式、东方式的。

他认为,青奥会开幕式的多种技术的运用不是为了展示高科技,而是表现更高的想象力。因此采用的都是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视频投影、道具制作、虚拟植入技术等。

“视觉先行”的舞美创作模式

陈岩认为,在当今时代,演出舞美设计应该摒弃过去那种先由导演提思路、然后设计人员去执行的方式,而应采用“视觉先行”的模式,即由导演和舞美、灯光等视觉设计人员共同创建一个包括音乐在内的“视觉脚本”,然后再确定具体的演出剧本和详细设计方案。他说:“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想要表达的文化和观念很难用传统方式解说,在这种情况下,视觉能说明一切。”南京青奥会开幕式,陈岩率领自己的舞美设计团队采用了“视觉先行”的模式。

目前,世界各国都追随西方的三维美学观念,陈岩在北京奥运会上实践了二维美学方向,没有去创造或依赖一个物质化的舞台,而是用中国美学观念演绎出超时空的巨大空间,如画卷。南京青奥会,他依然采用这一创作理念。舞美设计使面积超过10 000 m2的整个体育场变成了一块超大型投影幕布,将歌舞表演等与投影画面融为一体。他说:“我们曾想设计一种安静、浪漫的氛围,后来发现根本没人能接受。这就是我们的美学。习惯本身也是一种美学。当我们看到表演时,看似常规,缺少新意,对外国人来说,可能很新鲜。这就像是你天天吃饭都是母亲炒菜,你觉得吃得没味道,可一旦家里来了客人,还是要用母亲炒的最拿手的菜来招待客人。”

舞美设计团队及流程

舞美设计团队是个跨国团队,创作团队大约30多人。舞美设计环节包括概念设计、造型设计、机械设计、场景设计、工程设计、虚拟设计等多个环节。舞美总设计的工作是总体把握各项目设计的美学理念和设计造型,包括大小比例、体积等,还要确定上下场的方式,并确保设计方案的操作性。团队方面,由空间创意团队提出创意方案,与导演的设想吻合后,设计方案移交给制作部门进行结构分析制作;机械制作的团队,承担除大型机械设备之外的一些附属结构的设计和制作。

望远镜与浑天仪的时空对话

陈岩认为,艺术家的第一感觉最重要。设计团队成立初期,当导演团队为他介绍南京的文化和特征,如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时,他敏感地意识到:浑天仪加望远镜是最能体现中国历史和代表当代中国胸怀的象征实物。于是,开幕式上呈现出了最重要的两件巨大的道具 : 摆放在体育场两端的一台现代天文望远镜和一台古代浑天仪,两者之间有160 m的距离,没有任何道具,形成了大的空间概念。中间那段距离就是梦想的过程,这里面有中国文化“笔断意连”的观念。陈岩说:“它们之间既是远古与现代的对话,也是我们和宇宙的对话,是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是我们的存在和梦想。”在中间的主演区,表演采用类似“看图识字”的形式。古老的文明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更能为观众接受。这也是开幕式舞美的一种创作思维。

道具制作

望远镜和浑天仪是开幕式上最重要的两件道具。据陈岩介绍,这两件道具的设计和制作都颇费工夫。

望远镜镜身长9 m,直径3.5 m,它可以360°旋转,镜头部分可以向上45°上扬,也可以打开成奥运五环。五环每一个环外径3.5 m,内径3.1 m。镜头部分采用铝合金轻质材料制作结构,辅以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构成。镜头上扬动作由两套液压系统配合电子精确定位系统完成,由PLC发出程序指令控制。

浑天仪的设计也很精巧。它由1套升降环、4套旋转环、1套中心球体组成。由4根升降发光龙柱举降升降环及各旋转环,旋转环采用液压驱动。除升降立柱外,其余表面均安装LED屏幕。4根升降柱直径1.2 m,高9 m。升降环可上人,升降速度0.02 m/s?0.2 m/s,升降行程10.16 m,旋转环旋转速度0.02 r/min?2 r/min,旋转角度为任意。

虚拟植入技术是最大亮点

观看青奥会开幕式的电视及网络观众更有眼福,烟花、星空、五环、人塔、音符、奔跑的巨人以及南京青奥会LOGO等,7种美轮美奂的画面轮番呈现,令人叫绝。这些场景是由虚拟植入技术带来的,因此,现场观众是看不到的。

青奥会开幕式电视转播中使用虚拟植入技术,这是国际大型赛事转播中首次使用该项技术。陈岩认为:“使用虚拟植入技术是开幕式的最大技术亮点,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尝试。如同当年在央视春晚首次使用LED屏幕一样,这很可能带来大美术、大视觉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技术进步也将推动艺术的大进步。”

虚拟植入技术,就是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拍摄的图像进行数字化实时合成,在景别变化时,能够保持主持人与虚拟场景同步变化,从而实现两者的融合画面。它主要由跟踪系统、图形工作站和图形创作系统三部分组成。

采用Ventuz软件的虚拟植入技术将开幕式的表演空间延伸到了体育场上空甚至场外。这些影像需要事先根据播出的机位镜头角度进行制作,对角度的精准度要求极高。流星的运行轨迹经过了准确的定位,星空和流星的效果将整个体育场装点成了一个“太空舱”。最后显现在空中的南京青奥会LOGO,星空中呈现出多段相关视频,令电视观众对眼前的场景虚实难辨。

一些没有实现的设想

第二篇章《筑梦》中,高空威亚表演技术含量最高、最具视觉震撼力,巨大的吊车机械吊臂充满力量,约百位演员通过柔美的空中旋转舞蹈,组合出各种造型,效果惊人。设计之初,有种思路是把吊车隐藏起来或装饰起来,陈岩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这是一种力量的象征,让它自然呈现就好。可能孩子对吊车更有兴趣。有点遗憾的是,有些有趣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实现:比如,一个孩子拿着一个吊车模型玩,用它吊起小房子,引出后面的威亚表演;另外,开场时,用吊车吊起一个房子,放在场地中心,房门打开,孩子们从中走出。现在的设计也很好,可惜略少了些童趣。

尽管有或多或少的遗憾,陈岩认为:“这次的灯光舞美,堪称高技术、高想象、高运动,却不是昂贵的高投入。”

(编辑 杜 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奥会舞美开幕式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半身少年”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