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米的信仰

2015-04-02 03:40金敏华何心
中华手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谷粒

金敏华+何心

“这不只是一包米,而是与土地重修旧好的学习机会。”掌生谷粒从一粒微小的米出发,将台湾农业推向国际。

一个看起来是、摸起来是、吃起来是农产品的掌生谷粒,偏偏卖的就不是农产品而已。

正如其品牌创始人、文案高手程昀仪所说,“所有设计、创意应该要回到生活的现场,因为我们不只是消费者,我们也是生活者。台湾,是懂得生活的人所走出来的一条道路,我们的核心价值在于创价,所以目前我做到的是,看到了米、看到了茶、看到了花蜜、看到了酒。米,我们要为台湾依旧美好的人事地物掌声鼓励;茶,我们要向台湾的高山流水致敬。”

从一粒微小的米出发

程昀仪所说的“米、茶、蜜、酒”,构成了掌生谷粒旗下四大产品系列——“有乡下味的米”、“喝采茶作”、“秘蜜花园”和“时光的滋味”。

在她眼里,农作物的价值不只是饱足口腹的粮食,更是天地人感情交流后的大地创作;她相信食物有着巨大的力量。她努力创造事物的“价值而非价格”,于是无论在产品策划、文案撰写、包装设计、产销模式、客户服务等方面,掌生谷粒的手法都与市场流行做法不同。

接连多次拿下台湾文创精品金奖、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以及日本Good Design设计奖后,掌生谷粒用牛皮纸和笨笨手写书法字包裹的米包被视为经典包装款式。但对程昀仪来说,绝对不是包装设计这么简单的事,它的背后有其一贯的哲学和信仰。

“我们用最无华的素材——牛皮纸和纸藤,书法与棉纸,包裹这一季的风雨黄昏,因为这样简单的一包米,在我们心中填饱的不只是日常生活,也是饭桌上情感交流的媒介,更是对这座岛屿自然的苛求与尊敬。”

掌生谷粒的每一包米,都是手工盛装、称重、卷扎,“让内外的精神一致”,一个个仪式般虔诚的动作,只是为了让农夫的汗水、大地的风雨,能真实地传递给每一个收到这包米的人。

从一开始,程昀仪和她的先生、摄影师李建德就在探访台湾各地用心耕作的稻农,以影像记录产地的风土环境,用文字书写农人的耕作故事:“我们自诩为一间农业文学出版社,以擅长的文字及影像去沟通与记录农家们对农作的骄傲与坚持,而我们的出版物就是农家们生产的自信农作。”

和米农的公平交易

“不愁米”、“姨丈米”、“达人205”、“青春不愁米”,掌生谷粒的每一包米,都有着奇特的名字和故事,细细品尝,好似每种都有不同的味道。因为,这些米由不同的米农耕种,米的性格,多多少少遗传自培育它们的米农的性格。

在山清水秀、民风纯朴的台东县成功镇,程昀仪寻到了第一个米农——原住民Samaha。程昀仪原想叫他种的米“丑米”,因为他的米不像市场上的米那么美,没有经过抛光、筛选,可是它不加石灰粉,是Samaha手工慢慢碾出来的。“叫它丑米,他大概不会把米交给我了,米是他的骄傲。”程昀仪想,于是决定改叫“不愁米”。

程昀仪形容种稻二十几年的Samaha“就像稻田里的肌肉男”、“体格就像健身房里练出来的”,所以“不愁米”口感Q、甜、弹牙,充满野性和力量。但她从台东觅得的“姨丈米”则是另一种风格。“姨丈米”的主人是Mali阿姨和Kanas姨丈,他们对生活抱着自然而然的态度,一年只有一耕,下半年就会在田地上撒向日葵籽或油菜籽。他们说,“要让土地休息,跟我们一样,年纪大了,也要休息。”所以,他们种出来的米,“含蓄温和而养生,怡然自得的甜味均匀地散布在饱满的米粒中……包含着与自然相处的和谐与自在。”程昀仪形容。

收米时,程昀仪遵循着一个同样的原则——让农家开价,绝不回价。“我从出发的那一年就跟伙伴们约好,这必须是个生意。生意的意思是我们必须生生不息地永远走下去,跟你合作的伙伴都要有一条生路。掌生谷粒存在的意义是一个桥梁,我们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做一个重新的沟通。也许消费者会多付5块或10块新台币,但他们得到的是信赖、保障。但是对生产者来说,他们可能会得到两倍的价格作为收入。因为我们收购这些农产品时,都是高过公定粮价的3~5倍。只有生产者没有了后顾之忧,他才能更从容地守护我们的土地。”

也正是因为这样高昂的收购价,生产“姨丈米”的阿姨和姨丈曾连续两年因为觉得收成的稻米不够好而拒绝卖给掌生谷粒。而这样的自我高要求,保证了掌生谷粒产品的品质。

2010年,掌生谷粒开始与花莲县玉里镇东丰有机产销班合作“有机小学”,他们让玉里镇乐合小学六年级的小朋友,用一学期122天、历经11道程序,学习长辈们照顾农地的有机方式,种出与大自然共生的米……在他们结束童年的同时,完成一场丰收。

“我们记录、收购、包装、营销这些小朋友亲手种的稻米,并将其开发为‘一餐米作业本包,一包300克的米大概是四碗饭,让小朋友一学期的栽种辛劳转成下一年级学弟学妹的活动基金。当然不是每一次都做水稻的栽培,也做过‘种豆得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物种。这个项目已经做了几年,每一年,这些事情总是会从头开始。”而掌生谷粒最终的企图,是在儿童基础教育中,坚定且安静地担任伴随者的角色,协助他们学习亲近土地,也让风土食物因为人情更有味道。

传统文化的互联网思维

从2006年创办以来,掌生谷粒一直走着网络销售的路子。2011年5月,经过重新设计,一个更符合掌生谷粒概念的官方网站诞生,这是一个影像、文字、故事性极强的网站,产地风景透过掌生谷粒团队的记录,真实呈现于消费者的眼前,“这样的网络购物体验,绝对是台湾消费者目前少见的。”掌生谷粒同时也经营博客与社群网站,希望能用更多软性的、生活化的饮食记录,旅行记录,工作记录等,使得更多消费者认识并认同品牌。

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掌生谷粒也有一套成熟的做法。“在大城市,我们选择风格的结合,例如诚品书店、好丘、台湾好店、美丽信饭店等能完整传递商品构想的展售管道;在特色小城市如花莲、台东,我们将产品展售于当地的风格店铺,在营销一个产品的同时也营销一个地方,将本土化做到极致,就是国际化。”

虽然没有外销,但全台湾一个中秋节,掌生谷粒就可以卖掉8吨、10吨米。而且,掌生谷粒的商品不打折,“为什么?因为太阳公公不打折,农家人的汗水不打折,那为什么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要打折呢?丰收是每一次每一次的期待。”程昀仪坚定地说。

来到坐落于台北光复南路巷弄里的掌生谷粒本铺,柜上的商品如同一包包精致的礼物,很难猜出其中的内容就是米。“这是一种生活的风格。”程昀仪说,简约的设计包装,让米看来更时尚,却不过度使用包材,也不采用真空包。有客户下单,米农才碾米,三天内从产地宅配直达客户手中,以确保拿到的是最新鲜的米。而商品的陈列方式,也是别出心裁,茶品从上到下,正是照着茶产地的海拔高度排列而下。

《许家的日出天光》、《董的小情歌》、《吴哥的花非花》……这些都是茶品的名字,光看着这些名字,就让人脑海中充满无限画面。这,是好文案的魅力。掌生谷粒的文案,有钟永丰歌词的味道,娓娓道出当地人的情感。不过令人惊讶的是,掌生谷粒竟没有花过任何广告预算,一路走来都是借由网络、书本、产品自身等媒介,用诚恳真实的态度直接触动消费者。“八年来,我们用尽一切气力,透过平凡、平实、平常的白米,想传达和呈现的真正价值,其实是台湾人的生活风格。这包括了历史的文化风霜、地理的风土条件、人文的感官飞扬,以及最重要的是台湾人对待土地的友善态度。掌生谷粒是一个贩卖台湾地区生活风格的品牌。媒介是来自土地上的农业作品,它们也许无常、也许不完美、也许有遗憾……但却是真实的。”

对话程昀仪

为什么取名“掌生谷粒”?

在挖掘台湾产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这些农业的作者在土地上面,从他们的手掌心里生长出保存我们生命的谷粒,所以我们要在田边大声地给他们掌声鼓励,也一起跟他们期待那块田的收成。我们发现,其实真正的劳动生产者,他们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政策的保护,他们要的是一种尊严跟骄傲。

掌生谷粒的花布包装,令人印象深刻,有特别的故事吗?

花布是台湾上世纪50年代左右农业时代的风情,它是奢华、美好、喜庆的象征,所以用它来包装两包米,就变成了结婚的礼物。结婚送新人米是一个祝福,祝福他们齐家,米缸永远都满,永远富足。当然,我们也用花布做了一个变形,车缝之后再套上米,仍然手工包装,它又变成了喜气洋洋的祝福。当初构思这套设计时,有参考几个国际标准,比如可口可乐的瓶形,那就是一个符号,它可以做很多变化。我们想做一个示范,这个时代的我们可不可以延续前辈们留给我们的资产,再把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分享下去。循着他们的轨迹和脚步,我们做一点创新。希望也相信50年之后,同样有人会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更新的精神。

有计划在大陆开店吗?

我们是从网络起家的,2012年8月才开第一家店。至于到大陆发展,还是慢慢来吧,因为我们在经营一个品牌,品牌要有诚信,也要有承诺,没有准备好不能轻易出手,不能出现然后又消失,很多事情我们还不懂,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不如先维持现况。再加上米饭这东西,一定要TASTE,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卖礼物的店还不如是一个饮食出发的店,不能用精品礼物的方式去呈现,这样反而会让大家有距离感,我们毕竟是在做一个人亲土亲的品牌,那个温暖的调性必须要在。在目前的情势下,希望大家来台湾吃喝吧,吃过喝过证明你来过。

猜你喜欢
谷粒
食言者
食言者
秕谷
谷粒和沙粒
谷粒飘香粮满仓——八五六农场、分公司高标准秋收工作纪实
食言者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
任黄金谷粒丢失在风里
他们会忘记?多么稀奇!
亦如初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