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环境污染及整治对策

2015-04-02 09:37郭丽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农村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造成的各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较为突出,给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作者以一名一线环保工作者的身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揭露了污染治理的弊端,提出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对策

1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造成的各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村生态环境状况有不断恶化的趋势,尤其是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较为突出,给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目前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活废水污染

一些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加上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不健全,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到街道、沟渠,尤其夏季水污染现象尤为突出。还有农村个体经营户如小加工作坊、畜禽养殖户等设施简陋,再加工经营过程中污水随意流淌,造成农村河道水质严重恶化,甚至不能满足养殖、灌溉的要求,对周边水体环境影响很大。

1.2 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来源有:一是厨房垃圾。包括正常生活中产生的滥尾菜、变坏的剩饭菜、烧煤炉留下的煤灰。二是商店、商场大量使用的一次性购物袋和包装袋,餐馆使用的一次性塑料桌布、筷子等。三是家庭、学校、商场、工厂等废弃的废玻璃瓶及各类易拉罐。四是建筑垃圾和工业垃圾。经在邱县实地调查了解,这些垃圾普遍是在大街上倾倒,各家都是趁傍晚时分把自家的垃圾倒在大街上,主要的倾倒地点就是公路边、小河边、田边、国道旁,一堆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人们出行和交通造成严重影响。

1.3 化肥、农药残留污染

它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随着农膜产量的增加,使用面积也在大幅度扩展。据统计,我国农膜年残留量高达350000t,残膜率达42%,这些残膜被丢弃于田头地角,积存于排泄渠道,散落于湖泊水体或乱挂在树枝杆,成为白色污染的重要标志,农药化肥的长期使用,其残留物大量流入河流、湖泊,对农村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质量带来较大的危害。

1.4 乡镇企业污染

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乡镇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虽然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超标严重。同时由于经营者的短期行为,使一些污染问题旧帐未还,又欠新帐,给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

2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中央、省、市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作,尤其从2008年开始国家实行“以奖促治”政策,通过设立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资金”,引导、示范、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就邱县而言,从2012年开始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先后对6个村建设A/O式污水处理站,12个村铺设28000km污水收集管网,实施废水收集处理;对县内43个村庄配备垃圾箱、收集车,实施“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受益达4万余人,取得了初步成效。尽管如此,但作为传统农业县,农村面广量大,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在治理范围及运行管理 、资金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弊端。

2.1 配套集污管网不完善,建设标准偏低

农村分布广而分散,人口多,污水量大的特点尤为突出,一方面大部分村街道狭窄,规划不合理,新农村意识淡薄,加上村委会组织不健全,污水配套收集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实难度大,造成污水收集率低。另一方面,监管机制不完善,部分工程建设方追求低成本,擅自降低材料使用标准,不按设计方案施工,造成部分工程质量不过关,出现渗漏现象,建成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2.2 垃圾处理方式落后,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農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及设备比较落后,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农村垃圾的处理只局限于简单填埋,从而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直接导致垃圾场周边小区域内环境遭到二次破坏。另外,由于监督管理制度的缺陷,在垃圾清运工作中存在垃圾清运与垃圾处理工作不衔接,收集设备损坏严重等诸多纰漏,同时,由于农民生活方式的陋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生活垃圾乱拉、乱倒、乱堆乱放现象发生,无法杜绝。

2.3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有些地方财政经济实力相当匮乏,配套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后续运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中央下拨专项资金和省政府配套资金,资金投入形式单一,经费严重不足。

2.4 长效管理机制缺乏

农村污水设施及垃圾收集设备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的普遍现象。目前,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及垃圾收集设备均由所在村自行维护管理,由于技术力量、财政投入、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原因,部分村庄已建成设施得不到及时有效维护,久而久之造成设施的颓废和资金的浪费。

3 主要整治对策

3.1 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媒体、报刊、电视台、环保宣传进乡村等形式面向农村开展广泛的环境保护宣传,普及环保知识,教育引导农民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让他们了解农村环境污染给群众健康及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使其在思想上真正意识到保护周围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向工程建设方宣传,提高和保障工程质量。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民生工程,工程承办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严格按照工程的规范实施,提高工程质量,最大程度地惠及人民群众。

3.2 进一步加强农村污染治理的科学指导和分类建设

开展对农村污染治理项目的分类指导,不能搞一刀切,应遵循“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生态优先、技术统一”的治理原则。比如:水污染治理方面要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地形地势、村落布局、处理效果、投资规模、后续管护等因素,采取“纳入城镇管网”、“就地分片处理”和“单户联户分散处理利用”等方式。工艺模式上,与县城和镇污水处理厂(站)临近的村庄,要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污水管网,纳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布局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建设村域统一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局相对分散,经济欠发达的村庄,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治理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方面要引导垃圾分类,强化回收,成立生活垃圾回收站点,并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回收生活垃圾中的可用资源,把有机物采用高温堆肥,减少最终处置量。并且要改变垃圾的收运系统。由于垃圾清运方式是直运式,清运过程中存在收集时间长、污染重、管理难、运距远、车辆消耗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改用封闭地埋式垃圾箱,采用智能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

3.3 进一步落实资金投入和财力保障

建立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群众自筹的资金筹措机制,加大投入。完善财政扶持、进一步优化专项资金支出结构,整合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幸福乡村、优美城镇创建等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通过财政拨款、个企捐款、政企合作等形式,调动村集体和农户建设积极性,为农村环境改善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3.4 进一步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出台和实施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实施办法,“建”、“管”并举,治理建设过程中,环保、财政、住建等相关部门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对土建工程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专业化运行维护模式,各项目实施村承担日常管理职责,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制,同时建立群众参与监督机制,引导村民自觉投身村庄环境日常管理,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工作格局。

作者简介:郭丽艳(1980,10-),女,河北省邯郸市邱县环境保护局,助理工程师,河北农业大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江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缘何“一枝独秀”?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煤矿区环境污染及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