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处理

2015-04-02 10:16:18李晓莉蒋红梅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400042
吉林医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命安全状况出血量

李晓莉,蒋红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庆 400042)

产后出血通常是在孕妇分娩之后的24 h内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如果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 l,就会对孕妇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产妇在分娩之后,医院的医护人员要时刻观察孕妇的产后出血状况,密切观察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为产妇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1]。笔者选取86例产妇的出血状况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在我院进行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的患者86例,年龄23~41岁,平均34岁。其中自然分娩产妇48例,剖宫产38例。初次生产产妇35例,二次生产产妇34例,多次生产产妇17例。在本次研究资料中观察组患者出血量在500~1000 ml的患者有32例,出血量在1 000~2 000 ml的患者有10例,出血量在2 000 m l以上的患者有1例;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在500~1 000 m l的患者有29例,出血量在1 000~2 000 ml的患者有11例,出血量在2 000 ml以上的患者有3例。两组患者年龄、生产状况以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观察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与按摩子宫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药物后进行子宫按摩,手法要轻,帮助子宫收缩,等到出血量减少后,就用沙袋压迫下腹进行强制性止血。对照组患者则进行药物治疗,静脉注射缩宫素,维持子宫收缩。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出血改善的情况,如果患者在5 d内不再出现出血情况,且子宫的各项检查指标都已明显改善,说明处于痊愈状态;如果患者在5~7 d内,出血状况得到缓解,子宫的检查指标大部分也已经改善,说明治疗效果显著;如果患者在7 d后,出血状况得到缓解,说明治疗有效;如果15 d之后,仍然在出血,说明治疗没有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资料都是经过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痊愈状况分析:观察组进行药物与子宫按摩相结合的患者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痊愈率为93.02%,有效治愈率为100%,没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对照组43例患者中,痊愈患者有29例,痊愈率为67.33%,治疗无效5例,无效率为11.61%,有效治愈率为88.37%。两组患者有效治愈率以及无效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进行药物与子宫按摩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要比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好。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报道,在产后出血的并发症中,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发生率高达90%[2]。且此种并发症如果严重的话,死亡率是极高的,因此医护人员在产妇生产之后,要时刻观察产妇的出血状况,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要做好治疗工作,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产妇的子宫进行按摩治疗,减少产后出血量,并缩短出血时间。另外,除了在治疗方法加强保健工作,还需要及时供应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血液量,并严格控制手术程序,对手术中发生的突发情况要及时处理[3],确保产妇与婴儿的生命安全。

在本文的研究报告中,产妇在产后如果采取单独的药物治疗,痊愈率为67.44%,有效治疗率为88.37%,而进行药物与子宫按摩联合治疗的有效治疗率为100%,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处理上应该要采取药物治疗与子宫按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保障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的健康。

[1] 杨 刚.子宫输卵管造影对不孕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9,30(4):44.

[2] 乐 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

[3] 覃云洁.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治疗剖宫产术后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4): 670.

猜你喜欢
生命安全状况出血量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