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雪梅/宣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浅谈宣汉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对策及建议
廖雪梅/宣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
1)法律法规贯彻有力。近年来,宣汉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等工作方面,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办法》,以及GB/8855和NY/789检测抽样标准等法律规章和标准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入法制化轨道;经常组织农产品生产基地、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生产经营大户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培训。
2)监管检测体系健全。2007年中央补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建设资金260万元成立宣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2009年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站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10年宣汉县农业局成立安全股,2011年乡镇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建立乡镇农产品速测室54个,配备农残速测仪54台,落实监管人员,村级由主任兼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并登记造册,统一由政府任命,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县有专职监管人员84人,主要负责初级农产品从种到收,标准化指导,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监管、检测,产地准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等。
3)检测能力快速提升。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为主体,建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54个,“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8个,常年开展产地环境、农产品例行检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机构有专职检测人员8人,配备有高效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检测仪等84台套,可承担产地环境、农产品农药、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等170多项参数检测,年检测样品数可达2 500个。15个中心乡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电子天平、纯水仪等50多台套,可承担农药残留速测。
4)监管检测全覆盖。将全县54个乡176家0.33 hm2以上农产品规模生产基地全部建立监管档案,纳入监管范围,对12个大的农产品基地实施产地准出。2012年以来,在方斗食用菌园区、漆碑茶叶基地等6家种植企业和专合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点,成功与省农产品质量追溯网络对接,2013年第一批获得“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县”称号。
5)“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显著。县农产品质监站检测室取得机构“双认证”和农业部“测土配方标准化验室”资格;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7个,整体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61万hm2,认证“宣汉桃花米”“老君香菇”“黄金木耳”“漆杯茶叶”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4年获“明月桂花香米”绿色食品认证,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6)标准化建设坚实起步。宣汉县以食用菌、优质稻、茶叶、蔬菜、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发展规划为依据,制定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规划,建立农产品标准生产体系,在省、市质检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老君香菇、黄金黑木耳、鹿角灵芝等地方生产标准。做到统一开展无公害生产技术培训,严格执行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等。全县建成各种标准化示范基地55个,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0%以上。
1)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不科学使用,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化肥过量使用。由于农作物使用农家肥没有化肥见效快,农民为省事、省力,导致化肥使用量越来越多,这不仅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质量变劣,而且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农药使用不当。全县劳务输出使大多数年青人外出务工,导致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病、虫、草情和畜禽疫情的防治不科学。一旦发生了病虫害,就给农作物打药,错用、滥用、乱用农药及其它投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多,给人类的生态环境以及赖以生存的农副产品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2)农业投入品的假冒伪劣,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因农业投入品进货渠道多、经营网点多、同型品种多,施用者难辨质量真伪。在原来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制下,农业部门从源头管初级产品生产,工商部门管市场流通,质监部门管加工,看似各司其责,实则难以形成合力。每年的“农资打假”活动、各类市场整顿,由于缺少有关部门的强力配合,对发现的假冒伪劣、禁用的农业投入品难以严肃查处,导致“年年打假年年假”“前查后乱”现象不断,同时也给不同的农资经营者提供了制假售假空间,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3)生产、经营、消费三者社会意识淡薄,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影响,农民们更多关心的是减少成本、提高产量,对种植的农产品,有虫就打药,见病就用药,没有把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摆上重要位置。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认识不高,进货或购买时,多数人关心的是价位和表面质量。长此以往,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得不到体现,优质安全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4)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尚不完善,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宣汉县虽然成立了农产品质监站,但投入经费不足,检测人员严重缺失,仪器设备老化,检测参数范围受限制,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职能还没充分发挥,监管还存在盲区。虽挂了牌、配备了检测仪,但工作经费缺乏,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无法正常运转,停留在口头上的还比较普遍,不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及时、正常的监管和检验。
5)标准化生产组织程度不高,农产品质量稳定较难。一是宣汉除食用菌生产外,其余农产品尚未制定质量标准,更无产后标准,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要,满足不了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二是缺乏统一规划。标准还处于自发和分散状态,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主导产品缺少配套和完整性,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的要求。三是种植户接收标准化生产技术意识不强,自觉性不高,分散农户推行标准化难度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难。
1)加大宣传,增强安全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办班培训等,采取多种形式,向农民和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产品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农产品标准知识等方面的宣传及培训工作,增强大家的质量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质量安全观念,提高种养加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自觉地按标准化、无害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生产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严格监管,增强法制意识。一是从源头上加大农产品投入品施用监控力度,特别是要切实加强对国家禁限用农药施用监管的力度。引导和教育农产品生产者科学用药、用肥、用料;二是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对种子、农药、化肥等主要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确保农产品投入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开展综合性农业行政执法,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销售许可,对违法违规销售国家禁止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进行严厉打击;四是严格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确保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对进入市场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初级农产品坚决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处理。
3)严格规程,增强标准化意识。推进农业标准化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一是加强全县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围绕大宗特色农产品,从基地建设、产品等级、技术规范、保鲜运输、加工包装、检测技术等方面按照农产品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重点抓好农业企业标准。二是加大标准化组织实施力度。加快农业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以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动标准化实施。突出“无公害”特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建设特色瓜果菜标准化示范区。
4)强化领导,增强组织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到社会稳定,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政府应强化质量重于数量的理念,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明确职能,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确保农产品质量监管经费投入,形成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