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易,金微娜,黄 蓉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 201204)
不同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周 易,金微娜,黄 蓉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 201204)
乳腺癌;心理特征;护理干预
乳腺癌是来自乳腺导管、小叶及上皮的恶性肿瘤[1],其发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作为目前临床应用最普遍且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4],但该手术方式创面大,术后患者会失去单侧或双侧乳房导致体形发生变化,且患者还将面临术后化疗带来的诸多不良反应。乳腺癌对患者所造成的心理影响和冲击因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患病阶段及得到的不同社会支持而异,因此本文通过综述不同乳腺癌患者心理特点及相关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1.1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 国内有研究通过症状自评量表和乳腺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了解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特征发现:中青年患者组情绪状态与功能领域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即体型变化越严重、性功能越低、性乐趣越少,以及对未来看法越消极,其焦虑和抑郁越严重。老年患者组情绪状态与症状领域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5),即治疗的副作用越大、躯体不舒服的感觉越明显、脱发越多,恐惧、焦虑和躯体化越严重[6]。可见,不同年龄段的乳腺癌患者,其关注与在意的重点存在差异。青年人因承担家庭及社会的责任较大,当确诊为乳腺癌后往往感到恐惧、顾虑术后身体改变,担心影响恋爱、婚姻、生育,害怕被丈夫遗弃等。且手术所致的躯体缺失、对日后生活带来的许多不便、女性重要性征的永远失去,严重打击了年轻患者的社会认同感[7]。中年人因承担着家庭、工作等多重角色,往往使她们在生理、心理上产生超负荷感;加之对恶性肿瘤的知识缺乏而充满恐惧、焦虑、抑郁感;此外,对漫长的治疗期及治疗措施的不良作用充满畏惧。这一年龄阶段的患者面临的问题,更多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性生活的不和谐所带来的家庭危机。老年患者可能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过低,认为得了癌症如同判了“死刑”,有些人则担心拖累老伴,可能不愿主动治疗而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8]。
1.2 不同婚姻状况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 蒋丽萍[9]通过SCL 90量表调查60例乳腺癌患者婚姻状况对抑郁、焦虑状况影响的研究发现,面对严重破坏女性形象的疾病,已婚乳腺癌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得分均显著低于未婚、丧偶、离异患者(P<0.05)。而对于已婚乳腺癌患者,Northouse[10]指出,患者多担心回家后难以应对;丈夫也担心妻子难以接受切除乳腺而被失落感,或回家后在应对手术后的影响上发生困难。乳腺癌患者在面临重新恢复正常生活或建立新生活方式的挑战时期,更多地关注其配偶对她们的反应。这些担心引发的焦虑可导致婚姻关系敏感、对丈夫期望的变化。若这种期望被忽视,则易产生负面情绪[11]。
1.3 不同社会支持水平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 吴航洲等学者[12]对66例乳腺癌患者入院后进行疾病不确定感和社会支持的测量,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属于中度,其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73,P<0.05),即社会支持越低,疾病不确定感越强。社会支持在肿瘤患者健康促进中影响深远,是其渡过疾病过程的重要支柱,对于乳腺癌患者而言,丈夫和孩子是其主要支持者,日常生活中的照顾、丈夫和孩子的爱、理解和关心都会给乳腺癌患者以被支持的感觉。张海燕等[13]对61例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调查研究认为,家庭成员所给予患者的情感支持会帮助其重新认识和评价现状从而减轻应激反应,能更有效地帮助患者应对来自疾病及治疗不良反应的压力。
1.4 不同患病阶段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
1.4.1 术前焦虑、抑郁情绪 李紫坤等[14]选取35岁以下青年乳腺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多数患者存在焦虑(97.5%),超过一半的患者有悲观失望情绪(58.5%),怀疑否认者占35.7%,恐惧者占33.3%。陈美华等[15]关于乳腺癌患者术前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发现,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术前有强烈的保留乳房愿望,由最初的害怕手术到追求完美的身心健康,且由于保留了乳房而对生活充满渴望。
1.4.2 术后性障碍与性恐慌 相关研究表明,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存在显著的情绪障碍和围绕性兴趣、性需求等方面的性功能障碍[16]。乳房被切除导致女性第二性征的缺失,是患者产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她们很在乎性伴侣对这一改变的态度,在性方面她们表现出胆怯、疏远;更有严重者认为性伴侣与自己有性行为是对自己的怜悯,于是拒绝接受。这是自尊心受损、严重受歧视感的表现。
1.4.3 术后社交障碍 术后患者的自卑也表现在社交方面。乳腺癌患者在接受了乳腺切除术后通常会认为自己失去了女性的魅力,自我价值降低。部分患者由于对自己身体感到羞愧,认为大家都用异样的歧视的眼光看自己,往往回避社交往来,更加深了自卑情绪[17]。
1.4.4 治疗的不良反应 手术会经历麻醉和伤口疼痛,而化疗和放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白细胞下降等,都会给乳腺癌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且这些治疗中的负性刺激常可引发患者的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18]。有研究对乳房切除术后的49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测评发现,创伤后应激是引起抑郁和焦虑程度升高的一项重要因素。无疑在乳腺癌的术前、术后、放疗及化疗的整个过程中,患者都在经历各种应激反应。
不同乳腺癌患者所遭受的心理打击也是各有差异,采取各种形式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其渡过人生中最艰难时期,可降低乳腺癌患者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及反应程度,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2.1 个体心理干预 个体心理干预是一种一对一的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式,可较好地保护患者隐私,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胡德英等[20]以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60例已婚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P<0.01)。根据干预对象和干预环境的实际情况,个体干预常用行为干预,具体方法包括应对技巧训练、情绪管理、音乐治疗等。有研究显示,心智觉知训练对降低乳腺癌化疗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21]。亦有研究表明,在节奏舒缓的音乐伴随下进行放松训练能够消除生理和心理应激的不良影响,使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精神恢复平衡和协调,并能帮助患者以更健康的方式面对生活的挑战,同时还可使患者的非自主反应如心跳、呼吸和血压、肾上腺素的分泌处于自主控制中,达到了缓解化疗后不良反应的目的[22]。但个体化心理干预的不足在于耗费的人力和时间较多[20]。
2.2 家庭心理干预 家庭心理干预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心理治疗的方法。家庭成员包括丈夫及孩子、亲戚等,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支持力量来源。家庭心理干预尤其对于家庭原因引起的心理问题有较好的疗效。胡德英等[23]通过对80例乳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患者实施家庭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健康状况等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认为家庭治疗对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及改善其心理状况有显著性意义。
2.3 小组(集体)心理治疗 小组(集体)心理治疗是指医务人员把同类疾病的患者组织起来进行系统地、有步骤地讲解和讨论,解决共性问题。洪晔等[24]通过对133名确诊为乳腺癌并正在接受临床治疗的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进行分组,干预组采用集体心理治疗的方法,3个月后干预组总体健康状况、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都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照顾乳腺癌患者时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此类集体活动,既节约有限的医疗人力资源又使患者觉得不再孤单。
2.4 社会支持治疗 社会支持是指家人、朋友、邻居、同事等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李小梅等[25]发现,社会支持越高,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越低。相关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26]。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尽可能地利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2.5 社区癌症康复俱乐部 社区心理干预是乳腺癌患者出院回家后接受与医院无缝连接的干预途径。有研究通过对6个社区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发现,参加俱乐部活动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27]。提示开展针对性的社区癌症康复俱乐部活动等是乳腺癌患者康复干预的有效措施。
2.6 其他
2.6.1 性心理问题辅导 乳腺癌患者婚姻质量下降很重要原因就是疾病对性生活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包括倾听、进行疾病讲解、鼓励、行为干预,与患者家属座谈、性知识宣讲、患者放松治疗等[28]。护士应指导患者及家属双方在理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和良好沟通,使乳腺癌患者家庭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2.6.2 健康教育 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减轻无助感和弥补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或不了解。有关教育的内容包括:了解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乳腺癌的类型、治疗模式、手术知识、术后康复、饮食、情绪疏导等。主要形式有讲座、发放知识手册和情绪管理手册等。国内研究中,罗晓梅等[29]研究认为,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方式能促进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其心理压力、提高家庭及社会的适应能力。手册内容包括心理状况、患肢功能锻炼、饮食、睡眠、自我护理、性心理指导、配偶理解与配合、同事理解与配合、社交活动、化疗常规知识、随诊等。沈小英[30]采用由患者、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共同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给予乳腺癌患者临床照顾,其内容分为手术前环境介绍、解释检查、疾病知识讲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手术前心理干预等。手术后指导患者如何应对创伤、疼痛和日常饮食,重点就如何做好患肢功能锻炼等各项具体指导。这些方法既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又可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贯穿了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2.6.3 不同年龄段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支持 对青年患者,首先应主动关心、了解其心理状态,理解患者,针对乳房切除和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从恋爱、婚姻、生子、保持形体美及社会认同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介绍恢复女性形体美的相关方式,以增强其信心。对于中年患者,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婉转的语言让患者把深层的思想顾虑倾诉出来,树立患者对治疗康复的信心。请已治愈的患者讲解有关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指导患者及其配偶重视情感交流,在性生活方面,了解患者内心感受,提供必要资料和信息,纠正错误观念,帮助其恢复性生活的信心。对于老年患者,了解其家庭及社会关系,争取其家庭社会系统的支持与配合。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使其了解乳腺癌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相对较高,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8]。
对乳腺癌的治疗既要注重躯体的治疗,又不可忽视心理支持。心理支持需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心理干预应该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将对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促进患者家庭体系朝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乳腺癌患者自身存在不同特点,因而心理问题也具有差异,根据患者自身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式或多种心理干预方式联合应用,才能为不同乳腺癌患者提供个性化、合理化的心理干预措施,从而缓解其心理问题。
[1]李玉林,唐建武.病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21.
[3]张索娟,耿寅卯,王晓春,等.乳腺癌病人术后抑郁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3,20(2):33-35.
[4]沈镇宙,邵志敏.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4.
[5]童亚芳.护士对癌症病人抑郁症的认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1):35-36.
[6]左彩凤.乳腺癌患者的年龄与心理特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J].健康必读(中旬版),2013,12(1):378.
[7]曹喆,但昭癸.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9):83-84.
[8]陈小琼,钟金霞,钟玉莲.不同年龄阶段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4):2128-2129.
[9]蒋丽萍.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2C):70-71.
[10]Northouse LL.The impact of breast cancer on patients and husbands[J].Cancer Nurs,1989,12(5):276-284.
[11]Kurtz ME,Given B,Kurtz JC,et al.The interaction of age,symptoms,and survival statu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their families[J].Cancer,1994,74(7 Suppl):2071-2078.
[12]吴航洲,李峥,金维佳.乳腺癌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01-104.
[13]张海燕,Tatsana M,Marayart N.乳腺癌病人家庭支持和自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1999,14(4):195-196.
[14]李紫坤,李悦,雒利春.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黑龙江医学,2013,37(6):474-476.
[15]陈美华,欧晓静,伍乐,等.乳腺癌病人保乳手术前后心理状态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0,17(1B):70-72.
[16]Steele SK.The relationship of attitude,subjective norm.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and perceived threat on the mammography behavior of women in mral southeasl Louisiana parishe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J].Sciences&Engineering,2004,65:659.
[17]靖美玲.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0,32(23):3380-3382.
[18]蔡卫玲,付喜秀.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264-266.
[19]郝兴华,王旭梅,郭先菊,等.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婚姻质量和应对方式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1):22-26.
[20]胡德英,董英莉,李燕铃,等.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42-2245.
[21]刘华云,吴艳平,刘雪花,等.心智觉知干预模式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3,20(5B):7-9.
[22]龚蕉椒.选择性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及T细胞亚群作用的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8.
[23]胡德英,吴荷玉,董英莉,等.家庭治疗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7,7(9):9-11.
[24]洪晔,王建平,梅艳丽,等.集体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2):903-907.
[25]李小梅,孙玉倩,孙秉赋.乳腺癌放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2012,33(13):1998-1999.
[26]俞勤燕,赵利娣,姜金霞,等.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21-23.
[27]薛曹怡,周雷,黄萍萍,等.上海市徐汇区6社区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6):352-356.
[28]陈洁璋,冯锦珊,范丽娟,等.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215-216.
[29]罗晓梅,黄天雯,郑瑞玉,等.健康教育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4,3(6):3-5.
[30]沈小英.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40-41.
R473.73
A
1009 8399(2015)05 0078 04
2014 01-14
周 易(1968 ),女,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妇产科护理管理。
黄 蓉(1986 ),女,护师,硕士,主要从事妇科肿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