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芳香药的研究

2015-04-02 14:50孙灵芝梁峻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

孙灵芝 梁峻

【摘 要】 了解民族医药中芳香药的研究现状,为开发新药提供思路。通过整理中国知网上有关民族芳香药的文献,发现民族芳香药回族运用较多,苗族、藏族、满族等民族也有运用,如回族回回甘松饮的方剂研究,苗族对苗药防感香囊的研究,藏族藏香的使用等。对民族芳香药的研究,不仅需要进行古今文献对比,也要异质文化对比,从而发现“新品种、新疗效”,找到研究特色之处。

【关键词】 民族药学;芳香药;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4-0009-03

Research on Aromatic Medicine of Minority

SUN Ling-zhi LIANG Jun

Institute for 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Medical Literatur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70,China

Abstract:To make clear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romatic medicin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medicin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provide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we search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aromatic medicines on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And find out mainly in the Hui nationality, and Miao, Tibetan, Manchu, such as the Tungans' Gan-song Yin, anti-influenza Miao medicine sachet, Tibetan incense and so on. Not only from literatures, but also from the heterogeneous culture, comparative study on aromatic medicine of minority can help to find something new.

Keywords:minority pharmacy; aromatic medicine; research status

2012年12月9日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成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芳香医药分会”,并且进行了“全国芳香医药学术年会”专题研究报告。

“芳香药”这一群体特征复杂,内涵和外延极为丰富,既有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用药部位或为花,或为树脂,心材;服用方法和用药剂型多样。因芳香有效物质基础多为挥发油,功效多样,如“芳香辟秽”、“芳香化浊”、“芳香化湿”、“芳香理气”、“芳香开窍”等。而民族芳香药又有应用上和文化背景上的特色之处,本文试对民族芳香药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了解民族芳香药研究现状,思考研究方法,为振兴民族医药事业提供思路。

1 民族芳香药概述

早在《内经》时代,对“芳草”已有记载,如:“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二者其气急疾坚劲。”[1]但“此后长期内香气的作用只在辟秽、避疫等佩戴、燃香时应用。隋唐以后,许多外来香药用于临床,含香药的内服方剂渐多,但只有在宋以后对香类性能讨论才多,著名的《局方发挥》有相当一部分是讨论香燥药的危害。只是到了明末,温病学派兴起,芳香药性认识深入,应用较广,而成了一种重要的药性认识,但是明末清初《药品化义》在讨论香臭功能时只讨论香,至今对气臭的药性认识仍以香为重点。”[2]

民族芳香药主要以回族应用较多,也有苗族、满族、傣族、藏族与维吾尔族等民族。靳萱等[3]指出《海药本草》记载的七味香药(薰陆香、没药、紫矿、阿魏、荜茇、缩沙蜜、莳萝子)在唐代《酉阳杂俎》里皆能探其来源,同宋代的《证类本草》和明代的《本草纲目》比较,内容更加详实,且多次出现在《回回药方》的组方中,是回族医学临床实践的常用香药。

2 民族芳香药研究现状

2.1 回族相关芳香药 对回回香药的综述性研究,有单于德[4]、南一[5]、马晓燕[6]、康菊英等[7]。李婷婷[8]在回医理论的指导下对香药进行了性味归类,并研究其组方的配伍规律,总结了回药治疗脑卒中方剂配伍规律。从药剂学上,徐保宁[9]对回医香药外用剂型的描述,包括膏剂、糊剂、贴剂、舔剂、露剂、熏洗剂、熏香剂等。

从临床应用上来说,薛新民[10]探讨回医香药在治疗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疱疹性口炎、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光化性唇炎的应用,曹彬等[11]用回回甘松饮治疗宁夏回族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周波等[12]用回医香药回回甘松饮辨治湿温病等。

从治疗机制研究来说,李娟等[13]开展了回医芳香开窍药调控血脑屏障的研究,以及抗脑缺血损伤的机制研究[14],周波等用动物实验[15]指出回回甘松饮其芳香宣透、清利湿热作用的机理可能和G-CSF、NO密切相关,可显著降低湿热证大鼠血清G-CSF水平,升高NO水平。

2.2 苗族相关芳香药 苗族运用芳香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苗药防感香囊的研究,王慧[16]观察苗药香囊对小鼠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认为苗药香囊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张权[17-18]等指出持续吸入苗药防感香囊能上调正常小鼠及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NKp46的表达,增强机体固有免疫功能,认为对小鼠呼吸道免疫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是持续吸入香囊能上调小鼠呼吸道SIgA、IgG1、TLR2/4表达,从而增强呼吸道抵抗力;孟庆志[19]指出苗药香囊通过增加正常小鼠呼吸道中IgA、SIgA和IgG1的含量,进而提高其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功能,通过增加正常小鼠呼吸道中IL-2和IL-18的含量,进而增强正常小鼠呼吸道黏膜的局部免疫功能[20];王氏等[21]指出苗药防感香囊预防流行性感冒的药理机制是使昆明小鼠抗体TLR2表达水平显著提高,NKP46+细胞的数量增加,增强抗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效果;影响免疫功能增强的主要成分是异鼠李亭,昆明小鼠长期闻用无明显毒性;金鸣昌[22]使用苗药防感香囊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应用观察,指出苗药防感香囊虽对流行性感冒预防效果肯定、安全,使用方便,但大范围人群佩戴应用时应高度重视。

此外,胡红[23]介绍了苗族熏蒸疗法,指出用药主要是芳香类的挥发油和祛风活络作用的药物。邹顺等[24-25]收集整理了苗族常用的香药本草,对其来源、苗药名及苗族用药经验进行了介绍,如黄芩、藿香、姜、木鳖肉、佩兰、青蒿、香附、石菖蒲、通草、吴茱萸、仙鹤草、香樟、泽兰、蜘蛛香、紫苏叶、艾纳香、白芨、白胶香、薄荷、荜澄茄、栟榈木、茶、冲洞根、蒿本、胡荽、花椒、黄柏、黄花菜、黄荆子、黄精。

2.3 藏族相关芳香药 吴孟华等[26]介绍了小豆蔻在藏医与维吾尔医的运用,小豆蔻以“加素”之名始载于《四部医典》,是世界著名的植物药与香料,被称为“香料之后”,原产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及瓜地马拉等地,具有祛风、健胃的功效。

藏医还有藏香的使用,除了郭小芳[27]用藏香来研究其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还有张炜悦[28]关于藏香香薰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报道。

2.4 满族相关芳香药 安楚香是吉林向大清王朝进贡的贡品。安楚香是植物和花的名称,又是香的名称,满语名称叫“阿德布合”,满族又称其为“年息香”、“年喜香”和“日吉纳花”。史书中又称其为“一路香”、“七里香”、“安息香”、“安春香”、“捻香”等,学名叫“兴安杜鹃”。汉族叫“鞑子花”、“映山红”。清朝时有安楚香贡山,即为采晒安息香而封禁的“贡山”[29]。

2.5 其他族相关芳香药 游春等[30]进行傣族药“广锅”的生药学研究;李璞等[31]介绍了广泛用于壮、苗、彝等少数民族的艾纳香。

3 民族芳香药研究方法的思考

需要借鉴相关植物学、医学、药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方法。

3.1 文献研究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藏香”:“朱大骏云:亲见藏香有黑如墨者,燃之催生甚妙。宓元良云:藏香有紫、黄二色,紫者……性开关窍,透发而上升,能发痘瘄。黄者性下降,可催生,不可乱用。闻人达远云:藏香有绿色者,云最贵,焚之嗅其烟,可清目。叶明斋云:藏香中有一种白色小丸子,焚之气颇幽爽,亦系番僧所贡,不知何名,其香气嗅之,可治老人肠燥气虚便秘。入厕时焚一二丸最妙。亦可治痘。”[32]可见,古代对藏香主要用于“透斑,疟疾,催生,明目”,而现代文献侧重于对藏香的“抑菌,治失眠”作用的挖掘。对历史典籍的梳理研究,也有利于对民族用药的本草基源、分布、用药方法有更直观的了解。

3.2 访谈与编目 裴盛基[33]指出研究者必须置身于民族民间的广大群众之中,进行参与式研究的工作方法。可对民间医生、药贩等进行访谈,对民族芳香本草具体使用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编目,建立相关数据库等。

3.3 实验研究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一方面是机理机制的研究,一方面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从临床应用上进行观察研究。

3.4 民族医药文化研究 龙春林[34]指出民族植物学的文化价值具体而生动,体现于种种直接的植物文化现象(如植物礼仪文化、食花文化、树叶信、草药文化等)和宗教行为(如植物图腾、树神崇拜、神林崇拜等)。

4 总结

民族芳香药的应用是广泛的,如回族回回甘松饮的方剂研究,回医香药外用研究,回医香药治疗口腔疾病、苗族苗药防感香囊的研究,藏族藏香的使用等。民族芳香药的研究,无论是苗药香囊预防感冒的实践,还是用芳香药藏香进行空气消毒,都是对“芳香辟秽”的现实解释。然而,具体药物的选择仍需从古代医书中进行信息挖掘,这就要求对比古今文献,挖掘出对现代有启迪的预防、治疗疾病的方法;也要异质文化对比,既要从古代历史用药文化中寻找,也要带着民族植物学的思路,进行社会文化史视野的观察,进而找到民族芳香药的研究特色之处。

参考文献

[1]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25.

[2]高晓山.中药药性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00.

[3]靳萱,高如宏,乔建荣.浅析《海药本草》记载的七味回族常用香药[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8):701-703.

[4]单于德.回回香药渊源[J].回族研究,1997,(4):59-64.

[5]南一,牛阳,郑海生,等.浅论回族医学的用药特色——“香药”[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3):320-322.

[6]马晓燕.回医香药疗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9):1-2.

[7]康菊英.论回医香药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9):1283-1284.

[8]李婷婷,王星,马学琴,等.回药治疗脑卒中方剂配伍规律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0):307-311.

[9]徐保宁,王文苹,隋宏.回医香药外用剂型简述[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11):1193-1194.

[10]薛新民,贺晓慧,罗彦慧,等.回医香药在治疗口腔黏膜病方面的应用[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6):69-71.

[11]曹彬,南一,袁玲,等.回回甘松饮治疗宁夏回族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中医证侯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4-5.

[12]周波,梁爽,徐全壹,等.回医香药回回甘松饮辨治湿温病举要[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9(8):28.

[13]李娟,刘敬霞,刘洋,等.回医芳香开窍方药调控血脑屏障的意义和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8):1719-1721.

[14]李娟,刘敬霞,刘洋,等.回医香药抗脑缺血损伤机制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6):605-607.

[15]周波,徐全壹,梁爽.回回甘松饮对温病湿热证大鼠G-CSF和NO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123.

[16]王慧,张权,孟庆志,等.苗药防感香囊对小鼠体重和死亡率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2,8(5):23-25.

[17]张权,王慧,马莉,等.苗药防感香囊对小鼠外周血NKp46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9):1320-1322.

[18]张权,孟庆志.苗药防感香囊对小鼠呼吸道TLR2/4、SIgA、IgG1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905-2908.

[19]孟庆志,张权,程明亮,等.苗药香囊对小鼠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免疫球蛋白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3):178-181.

[20]孟庆志,程明亮,张权,等.苗药香囊对正常小鼠肺泡灌洗液及血清IL-2、IL-18水平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6):517-519.

[21]Wang H, Zhang Q, Cheng ML, et al. Effect of the MiaoYao Fanggan Sachet-derived isorhamnetin on TLR2/4 and NKp46 expression in mice[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12,144(1):138-144.

[22]金鸣昌,晏志,郭伟伟,等.苗药防感香囊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应用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6):63-64.

[23]胡红.苗族熏蒸疗法[J].贵州医药,1988,12(4):206.

[24]邹顺,王华南,李玮,等.苗族常用香药本草的整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2):4-5.

[25]邹顺,王华南,李玮,等.苗族常用香药本草的整理研究(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3):133-134.

[26]吴孟华,张伟,邓庆华.小豆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4,37(5):906-909.

[27]郭小芳,赵晨龙,丁赞中,等.藏香对空气微生物抑制作用初探[J].西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7(2):27-30.

[28]张炜悦,马捷,李峰,等.从藏医学理论探讨藏香治疗大学生失眠症[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12):1480,1488.

[29]王革生.清代东北的“贡江山”“官河泡”[J].北方文物,1990,(3):81-86.

[30]游春,张庆芝,杨树德.傣族药“广锅”的生药学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3):26-29.

[31]李璞,陈宇琼,黄火强.艾纳香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3):3-4,6.

[32]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0-31.

[33]裴盛基.关于我国民族药研究与新药开发的探讨(上)[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3):1-4.

[34]龙春林,王洁如.民族植物学——社会及文化价值初探[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4,3(2):45-50.

(收稿日期:2014.12.26)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
高地应力判释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与改革思路
海参人工育苗产业的现状及展望
国内外约翰·斯坦贝克文学伦理学研究综述
董榕及其剧作研究述论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