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裕
摘要:新技术环境的变化,新一代读者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和模式,如何有效利用新技术,关注读者的信息环境,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绩效。
关键词:图书馆 知识共享 新技术
过去的二十多年,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促使着高校图书馆转型和图书馆服务的剧变。图书馆资源经历了由纸本到数字的历史性转变;图书馆服务从局限于馆舍到嵌入用户空间(实体&网络);图书馆发展正在由馆员做主向读者行为主导过渡,例如读者做主的资源采购;图书馆的自助借还、打印等服务。
未来发生的变化,现在甚至无法预料。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关键要解放思想,关注新技术发展、关注读者的信息环境、关注读者使用的信息工具;与时俱进地创新服务,跟上时代的发展。
1 新技术环境与新一代读者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新技术环境以及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计算机技术由现在的移动设备应用程序(Mobile Apps)和平板电脑应用(Tablet Computing)技术,将在三四年内逐渐向基于手势的计算(Gesture-Based Computing)、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3D打印(3D Printing) 可穿戴技术(Wearable Technology)发展。
新技术环境下,当代读者的特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①使用各种IT设备网上冲浪,注重体验。②有多种媒体使用需求,习惯视觉信息丰富的环境,擅长图像文字声音编辑在一起,喜欢可视界面、流媒体、游戏。③总是连着网,手机、笔记本电脑、PAD、IM、网络摄像机、无线网、博客、电子邮件、社交、游戏、维基。④即时响应,每天24小时期待信息、交流和娱乐,及时回应。
由于新技术环境与新一代读者的改变,图书馆正在经历着资源从产生到组织方式上的“革命”,信息设备从专业性到普适性的“变革”,这些正在给图书馆带来更大的一波冲击。图书馆需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从满足读者的需求出发,想出新点子,开创新服务,产生新的生长点,形成新的竞争力。
2 图书馆资源变迁的影响
在新技术利用之前,传统的图书馆需要管理几十万或几百万件的纸质馆藏。时代的发展,图书馆资源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迁,读者对电子资源利用大幅增长,电子资源经费占文献总经费比例也大幅度的提高。高校读者对于电子期刊和电子学位论文的需求和利用也变得史无前例。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利用已经远远超过了纸质图书的借阅量。有国外专家预计,印刷资源占图书馆全部馆藏的比例越来越小。有数据显示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的图书流通量持续呈下降趋势。
成千上万的电子期刊和论文,需要统一搜集、归类、存储,才能方便读者便于浏览和使用。由电子资源组成的数字图书馆需要揭示和管理数以百计的数据库、数以万计的电子期刊、数以百万计的电子图书、数以千万乃至几个亿的学术论文还需要汇集和关联的外部资源。揭示和管理这些海量电子资源对图书馆是一个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得心应手的理想工具,迫切需要新系统的管理。
3 图书馆知识共享
3.1 知识共享定义
对于知识共享的定义,学术界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综合来看,知识共享是指个体知识、组织知识通过各种共享手段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享,同时,通过知识创新,实现组织的知识增值。
3.2 知识共享特征
图书馆知识共享有三种模式:①显性知识外部共享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其客观知识资源为外部用户所共享。②隐性知识内部共享模式。这是图书馆员工相互交流隐性知识的一种模式,在图书馆隐性知识内部交流中,一般存在三个层次:生活性交流与共享;工作性交流与共享、学术性交流与共享。③隐性知识外部共享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为用户利用图书馆提供参考咨询服务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图书馆隐性知识外部共享模式具体表现为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用户检索培训等,其中,参考咨询服务包括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和网络环境下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而用户检索培训则可以被看作是参考咨询服务的强化形式。
3.3 高校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的构成因素
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主要有基础设施、制度管理、思想观念、组织机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和用户七个因素构成。从上述七个构成因素的功能和作用来看,可以将基础设施和组织机构称之为“硬体资源”,将制度管理和思想观念称之为“软体资源”,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称之为“共享资源”。而用户则作为最终的末端,也就是共享最终实现的目标层。
4 新技术环境对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影响
新技术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于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影响,其意义深远。
4.1 服务模式
新技术环境彻底的颠覆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图书馆从简单的借阅服务、单一的纸质图书借阅,逐渐演变成纸质图书网上预约、电子资源下载、网络视频教程、多媒体、电子邮件、维基、博客、机器人自动应答咨询系统各种方式与图书馆进行交互,24小时及时响应,进行资源的高效共享。
4.2 信息技术平台
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是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图书馆物理设施,如馆舍、阅览室、办公家具等维持图书馆正常运作的必备设施。二是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信息系统建设、网络建设等。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与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密不可分。可以说,图书馆的各种信息技术平台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都与新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不可分离。新技术环境的变化也决定了图书馆所有信息技术平台和各种数据库系统存储资源的容量和它们运行以及计算的速度。
4.3 时间与空间的区域
新技术环境的改变,让读者不再局限于图书馆馆舍,读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无线网络以及移动网络,可以随时随地的访问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也不需要再担心每天因为开馆和闭馆的时间而错过学习和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机会。移动网络,无线网络,让移动图书馆无处不在。
5 结语
新技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不再仅仅是关于纸质书本的场所,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各种资源共存、互动的场所。现代高校图书馆应该关注新技术,关注读者信息环境,将实体空间的特质与虚拟空间的结构结合起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断的提高图书馆知识共享的绩效,为读者提供畅通无阻利用资源的通道。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共享需要继续加强新技术的利用,不断的进步,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周九常.图书馆知识共享体系的基本机构和实现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2007.
[2]王芬.图书馆知识共享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3]李荣素,方翠,姜美玉.图书馆知识共享问题研究[J].现代情报,2004(6).
[4]姜爱蓉.新技术环境与图书馆服务创新[D].清华大学图书馆,2013年11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