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敏 (天津市红桥区双环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134)
他汀类降脂药广泛应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能有效降低死亡率[1],但是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却无法通过使用他汀类药物来预防,本研究在2012年6月~2013年6期间采用非诺贝特辅助辛伐他汀治疗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高血脂患者,获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男41例,女29例,年龄35~67岁,平均(51.2±15.3)岁,所有患者的诊断均参照我国血脂异常 建 议[2],血 清 总 胆 固 醇(TC)>5.70 mmol/L,TG>1.70 mmol/L,LDL-C>3.64 mmol/L,未经药物治疗或者停药5周以上。70例患者按不同药物治疗方案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以及饮食结构调整,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2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非诺贝特100 mg,3次/d。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及血清学指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脂参数均有一定的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57%,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2例,肌肉疼痛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43%,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3例,肌肉疼痛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0,P>0.05)。
表1 两组患者主要血脂参数比较(x±s,mmol/L)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处在上升趋势,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其治疗方式受到广泛重视,血脂防治指南认为除了使LDL-C降低到标准值一下外,力争TG达标也是至关重要的[3]。随着他汀类降脂药物的广泛应用,然而单独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及饮食调整只能使少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有关研究表明,有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后TC、TG、LDL-C全部达标的仅10.1%,而他汀类药物剂量的加倍使用,疗效并不成倍增加,而不良反应则呈线性增加[4],因此,联合用药治疗显得尤为必要。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联合用药治疗三个月后的各项血脂参数(TC、TG、HDL-C、LDL-C)的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两药联用的疗效优于单药治疗。贝特类和他汀类的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张志平[5]等研究认为,贝特类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α(PPARα),增加载脂蛋门A-I(ApoA-I)、脂蛋白脂酶(LPL)和清道夫受体B类I型等的合成,从而降低TG浓度,升高HDL-C水平,而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甲基羟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降低LDL-C。最新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通过对Rho信号通路的抑制激活PPARα,上调ApoA-I mRNA表达[6]。可见两种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更有效的降低TC、LDL-C等得水平,而不良反应并不增加。
综上所述,非诺贝特用于辅助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确切,优于单药疗效,能有效降低患者心血管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1] 常 颖,李传保,陈玉国,等.超声评价非诺贝特对肥胖大鼠心肌重构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4,23(2):150.
[2] 李 忠.阿卡波糖片和非诺贝特对糖耐量异常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031.
[3] 耿 强,任景怡,李素芳,等.他汀类药物联用非诺贝特的安全性荟萃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2):1063.
[4] 何名梅,苏国生,劳炳焕.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63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3):332.
[5] 张志平,陈建立.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6):1042.
[6] 杨永曜,吕 锋,吴 强,等.非诺贝特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