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李少岩 (延边大学附属延边医院麻醉科,吉林 延吉 1330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胃肠道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一种微创方法,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当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提高患者对ESD的耐受性,确保其成功率及患者术中的安全,则要采取安全有效的静脉麻醉方式。地佐辛是κ受体激动剂μ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强镇痛效果,轻微的呼吸抑制[1]等特点。自2011年以来,笔者将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ESD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择期行ESD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5岁,体重45~86 kg,ASA分级Ⅰ~Ⅱ级,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无异常,无严重心肺疾病。随机分为两组(n=30):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D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F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饮食,术前30 min肌内注射东莨菪碱0.3 mg,患者入室后监测ECG、BP、HR、SpO2、BIS。开放上肢静脉通路,鼻导管持续吸氧(2 L/min),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启动TCI系统,输入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和性别。TCI采用Graseby 3500注射泵(Graseby公司。英国),丙泊酚采用Marsh模型。F组以芬太尼1μg/kg缓慢静脉推注,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两组丙泊酚初始血药浓度(Cp)1.5μg/ml,当效应室浓度(Ce)与之平衡后,根据BIS值(50~60)调整丙泊酚浓度(每次增加0.2μg/ml),待BIS值为50~60时开始手术。若术中SBP较基础值降低20%或SBP<80 mm Hg(1 mm Hg=0.133 3 kPa),静脉滴注麻黄碱5 mg,若RR<9次/分或SpO2<90%,面罩加压辅助呼吸。手术结束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平稳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给药前(T1)、麻醉诱导后(T2)、胃镜置入后(T3)、行内镜下黏膜剥除术(T4),胃镜退出体外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术中镇静评分,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后留观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治疗。D组在麻醉诱导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样饱和度下降小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术中体动次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例数、留观时间少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丙泊酚所需量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者和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1 两组年龄、体重、性别构成比(±s)
表1 两组年龄、体重、性别构成比(±s)
注:与F组比,P﹤0.05
组别 年龄(岁) 体重(kg) 性别构成比(男/女)D组56.6±7.4 60.5±5.4 15/15 F组58.3±6.9 62.7±4.3 16/14
表2 两组各时间点MAP HR SPO2 RR的变化(n=30±s)
表2 两组各时间点MAP HR SPO2 RR的变化(n=30±s)
注:与T1比,①P﹤0.05;与F组比,②P﹤0.05
指标 组别 T1 T2 T3 T4 T 5 MAP(mm Hg) D 90±6 83±6②86±8 88±10 92±1 F 88±7 73±3① 90±2 90±6 89±2 HR(次/min) D 72±9 73±6 72±10 71±6 69±8 F 70±10 69±9 73±7 70±5 68±6 SPO2(%) D 99.8±0.2 96.6±2.5① 98.5±2.8 98.8±3.1 97.6±3.7 F 99.6±0.4 95.3±3.0① 98.3±3.1 98.6±2.7 98.1±3.6 RR(次/min) D 16.3±2.3 15.0±2.1 16.1±2.2 15.6±1.5 16.6±2.0 F 16.2±2.0 11.2±2.0①②16.0±1.8 16.1±1.1 16.1±1.8
表3 两组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留观时间(±s)
表3 两组丙泊酚用量、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留观时间(±s)
注:与F组比,①P﹤0.05
组别 丙泊酚用量(mg)术中体动(例)呼吸抑制(例)恶心呕吐(例)留观时间(min)D组 368.5±24.3① 2① 2① 2① 16.7±5.4①F组420.4±25.4 6 7 8 23.3±8.8
胃肿瘤内镜黏膜下剥除术(ESD)因其较长时间反复进镜的强烈刺激,易引起心血管反应及影响通气,为使ESD顺利完成并减少其并发症要求术中充分镇静镇痛,术后早期苏醒。丙泊酚起效、苏醒快但无明显的镇痛作用,大剂量快速应用时有明显的抑制循环、呼吸的作用。新型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地佐辛,激动κ受体,仅有部分激动u受体的作用,故不产生典型的μ受体依赖,其镇痛功能强且具有脊髓水平的镇静的作用[1],故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有利于维持循环稳定[2];地佐辛的不产生典型的u受体依赖的独特药理作用使胃肠平滑肌松弛,减少了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3];地佐辛较少出现呼吸抑制[4]。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能够使丙泊酚用量减少,维持了循环稳定,术中体动少,为ESD的操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不良反应小,增加了ESD的安全。
[1] 刘勤勉,黄志琴.丙泊酚配伍地佐辛在宫腔镜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29):6056.
[2] 王 曼,周 汾,李肇端,等.右美托咪啶复合地佐辛麻醉在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1):78.
[3] 孙 鼐,刘晓刚,李正凯.喷他佐辛超前镇痛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Chinese Journal ofNew Clinical Medicine,2010,3(3):250.
[4] 邱小弟,佘守章,黄焕森.喷他佐辛临床镇痛的应用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0,31(1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