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100089)
《大瀑布》(The Falls,2004)是美国当代女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 )迄今为止最优秀的小说之一,荣获2005年度法国费米纳文学奖。作品以尼亚加拉大瀑布为背景,描写了居住在大瀑布附近的阿莉亚一家两代人的生活和命运。作为产生于美国本土的哲学流派,实用主义深刻影响了欧茨的文学创作。小说《大瀑布》对于社会历史问题的关注以及女主人公阿莉亚的人物塑造所体现的实用主义真理观,无不体现出欧茨作为一名当代作家的实用主义哲学观。
实用主义(Pragmatism)这个名词来源于希腊语πραγμα,意即“行动”。实用主义把哲学从一种人生观的思想体系降为一种研究问题和澄清信息的批判方法。在实用主义哲学家看来,哲学应该成为一种工具,为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实用主义哲学关注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并且寻求改善的方法或可能性。
在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下,欧茨的创作题材广泛,作品触及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写,欧茨的作品表现出社会文化批判的实用主义哲学倾向。。欧茨对于各种知识和信仰的吸收及运用证明她“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名实用主义者”(Cologne-Brooks 2005:2)。杜威认为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就是澄清人们关于他们自己那个时代的社会和道德矛盾,而写作应该成为处理这些矛盾冲突的工具。欧茨的文学生涯正是对这一论述的最好诠释,她认为作家的责任就是通过提升时代意识,进而创造历史和未来(Grant 1978:4)。
作为一位实用主义小说家,欧茨一直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以及对社会的思考付诸笔端。她在创作后期更是将探索的空间由私人领域扩展至公共领域,关注社会历史问题,并且对美国文化中的制度和信仰进行反思,进而提出解决的途径,并指出人类未来的希望所在。《大瀑布》虽然是以阿莉亚的命运沉浮为叙事主线,然而贯穿于其中的“爱的运河”案件在整篇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出欧茨对于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的道德关注。“爱的运河”(“Love Canal”),又可译为“乐甫运河”,位于纽约州北部,原来是一处化学物质填埋场,于1953年改建为居民区,然而当地居民并不知道他们的家园和学校是建在有毒垃圾填埋场之上。该地区居民的癌症、出生缺陷及流产发生率奇高。①年轻的律师德克卷入的“奥谢克案”即后来的“爱的运河”一案正是基于这一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之上。黑衣女人妮娜·奥谢克的形象也是以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抗议和请愿活动的组织者、居住在该居民区的一位母亲为创作原型。欧茨通过叙述妮娜和丈夫萨姆被指责为“共产分子”一事暗讽了美国盛行于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故事中德克·波纳比在与斯万化学公司、尼亚加拉大瀑布市政府、尼亚加拉县教育委员会、尼亚加拉县卫生委员会等部门所组成的黑暗势力的殊死较量中,最终“被一个由化学公司的金钱、政治、司法腐败以及人们早年的‘生态无知’结成的邪恶联盟‘残忍迫害、追杀致死’”(382)。②德克的死亡表明,在生态环境开始恶化的早期,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正义与现实和社会相抗争时所受到的有形和无形的压力,以及人们为此付出的惨痛代价。
实用主义者乔治·桑塔耶纳曾经说过,“思想不是镜子,而是武器”(Santayana 2000:356)。作为美国文化的探索者和审视者,欧茨通过德克的悲剧性结局以及整个案件中美国当局的腐败堕落,对美国文化做出了痛苦的审视和严厉的批判。欧茨以史诗般的语言向读者重现了自诩为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的美国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的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政治和司法腐败以及人们的生态无知,从而展现出自己作为一位现实主义作家对社会的深刻洞察,以及一位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罗蒂认为,人类的团结不是通过理论研究得以实现,而是透过想像力,在重新描述他人和自我之中创造出来的。这种团结的创造有赖于我们对他人的处境和苦难具有感同身受的能力,而这类敏感度的提升主要依靠小说、民俗学、电影等叙述形式(Rorty 1989:vi)。欧茨在小说中正是以“爱的运河”事件作为生态环境破坏的缩影,重新审视了美国的历史。通过对该事件发展过程详细的描述和对人物心理细腻的刻画,欧茨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生态灾难,尤其是穷人在环境的破坏过程中所遭受的苦难,从而促进了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和对历史及人类未来命运的思考。
欧茨相信社会改善论的观点,她曾借《中年》中亚当之口说过:“生命吞噬生命,但是人打破了这种循环,因为人有记忆”(Oates 2001:188,313,450)。欧茨超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意志行动促使社会进步,她在《大瀑布》中正是通过“爱的运河”事件向读者传递了这一信念。德克在小说中被刻画成一个“智力超常、精神高尚”、具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在得到平反之后,他被评价为“超前于时代的悲剧人物”、“正义的理想主义者”(382)。他虽然在“爱的运河”一案中被迫害致死,然而他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底层人们的利益所付出的生命代价没有白费。他的死亡唤醒了人们的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了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彰显出欧茨坚信社会改善论的实用主义哲学观。A·梅吉尔认为,“世界是一件艺术品”这一概念可以引向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一方面,它可以引向被动的思考;另一方面,审美主义的本体论也可以将我们引向积极的创造(Allan Megill 1987:342)。欧茨在作品中不仅回顾了过去,而且通过自己的艺术世界影响了人们看待自我和整个世界的视角,从而成为一位积极的创造者。
《大瀑布》既是人与大自然的故事,又是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作者在对阿莉亚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中,展示了自己对于实用主义真理观的诠释。阿莉亚虽然相信命运,在第一任丈夫跳水自杀之后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到上帝诅咒的人,却并没有向悲剧命运屈服;相反,她坚强地与命运相抗争,最终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宿命,而且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轨迹。欧茨在1978年的日记中写道:“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不可避免,我们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我们对此的态度”(转引自Cologne-Brooks2005:202),阿莉亚的一生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注解。
阿莉亚是纽约州特洛伊市长老会利特莱尔牧师的女儿,为人孤僻,不善交际,但是性格刚毅,独立而富有主见。在结婚之前,她是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依靠教授钢琴和歌唱自食其力。也许正是她的“特立独行”使她在接近30岁时仍未找到自己的爱情。迫于传统习俗和社会压力,阿莉亚与年轻的吉尔伯特·厄尔金斯牧师结了婚。这场没有爱情的婚姻在第二天就以悲剧收场:吉尔伯特纵身跳入了尼亚加拉大瀑布,阿莉亚成了“大瀑布的寡妇新娘”。阿莉亚虽然认定自己受到了上帝的诅咒,但是却勇敢地接受命运,她在大瀑布旁七天七夜的守夜就是她对于命运的嘲弄有力的还击。她认为,既然自己成为了吉尔伯特的妻子,就必须做一个妻子应该做的事情。威廉·詹姆斯认为,对现实的定义取决于我们观察世界的角度(James 1907:245)。幸福或不幸、成功或失败都是自我创造的,我们不能避免悲痛或者伤害,但是我们可以塑造对待事件或感情的态度。我们无法决定经历,但是我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态度,而这样做无疑会改变之后发生的所有事件,这也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阿莉亚对待命运的态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并创造了新的现实。
对真理的感知绝不是事件的结果,因为你对此的态度会反过来创造新的真理(Cologne-Brooks 2005:204)。阿莉亚在苦难面前展现出的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面对生活的态度征服了年轻富有的律师德克·波纳比,她和德克很快相爱结婚。婚后,虽然德克的收入可以使她们衣食无忧,过着上层社会奢侈富足的生活,但是,阿莉亚却决意要像以前一样,继续教授钢琴课,因为她认为,上帝随时会把德克从她身边抢走,而她必须有能力养活自己和孩子。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既反映又塑造了他的人生观。阿莉亚从第一次悲剧性的婚姻中所吸取的教训,虽然反映了她宿命论的人生观,但也使她随时准备迎接命运的挑战,而她这种积极的态度也使她成为命运的反抗者。
哲学家约翰·瑟尔(John Searle)认为,我们对现实的定义必须包含主观性……主观性的存在像任何其他事物一样,也是一个客观科学的事实(Searle 1989:25)。欧茨也始终相信,人类的体验最深刻的奥秘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主观的存在,而且只有通过自我才能了解这个世界(Oates 1975:189)。阿莉亚看待事物的视角塑造了她的生活态度,而她的生活态度又决定了她的未来。正是她的独立和刚强使她在第二次遭遇命运打击的时候——德克在结婚12年后为人所害,仍能坚强地生活下去。她带着三个孩子从月神公园搬到了距离“爱的运河”几英里远的破旧的波罗的海1703号。他们本可以依靠德克之死带来的巨额保险金生活,但是坚强的阿莉亚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丈夫用生命换来的沾满鲜血的钱。她始终认为,无论命运如何捉弄她,她“至少还活着”(272),而仅仅因为如此她就会继续为了自己和孩子们奋斗不止。在丈夫去世后的12年中,她拒绝施舍,在必须“要活下去”的信念激励下,依靠自己教授钢琴的微薄收入独自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她的坚韧和倔强不仅赢得了周围邻居们的尊重,也使自己和孩子们过着虽然贫穷、但也不乏快乐的生活。她不想回顾过去,只想面对现在,因为过去的无法改变,而现在还在塑造之中。信仰不只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它也可以客观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并改变他的生活。阿莉亚的人生经历说明了真理和意义取决于个人对待经历的视角。真理并不存在于抽象的思考之中,而是一个不断滑动的现象。视角塑造行动,因此也创造了新的现实和真理,而未来也不断地被自我的经历重新塑造。
作为一位实用主义作家,欧茨博采众长,其作品在大量吸收欧洲哲学先辈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了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欧茨是一位美国社会现实的评论者和文化的审视者,她在作品中对美国文化做了多层面的批判和审视,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人类未来的希望,展示出她作为一名伟大的实用主义作家的责任心和道德感。
注 释
①引自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所著的《大瀑布》,郭英剑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第162页的书下注释。
②本文中所引用的所有原文均出自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所著的《大瀑布》,郭英剑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下文不再单独说明。
Cologne-Brooks,G.(2005).Dark Eyes on America[M].Baton Rouge:Louisiana Sate University.
Dewey,J.(1985).Art as Experience[M].New York:Putman.
Grant,M.K.(1978).The Tragic Vison of Joyce Carol Oates[M].Durham,N.C.:Duke University Press.
James,W.(1907).Pragmatism[M].London:Longmans,Green.
Megill,A.(1987).Prophets of Extremity:Nietzsche,Heidegger,Foucault,Deridda[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Oates,J.C.(2001).Middle Age:A Romance[M].New York:Dutton.
(1975)The Poisoned Kiss and Other Stories from the Portuguese[M].New York:Vanguard.
Rorty,R.(1989).Contingency,Irony,and Solidar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earle,R.(1989).Minds,Brains,and Science[M].2nded.Harmondworth:Penguin.
威廉·詹姆斯(2014).《实用主义》,第二版.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2006).《大瀑布》[M].郭英剑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