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 营
全员记者,调查根本停不下来
文_王 营
5月刊,我们进行了电动车消费调查。6月刊,我们进行了中国医护工作者汽车消费调查。10月刊,我们进行了中国教师汽车消费调查。调查根本停不下来,11月刊,《家用汽车》全民皆兵,借着十一黄金周出游、回老家甚至是驻守京城的机会进行了本期的各地汽车消费调查。
有人说,十一最愉快的事情就是坐在家里看各地车堵车,人挤人。几位北京本地的同事深刻地领悟了这一道理,所以他们哪都没去。
北京是个多元化的城市,富豪、乞讨、四通八达、拥堵、雾霾、阅兵蓝……这些不和谐的词汇都是这座千年古城的真实写照。这座城市的名片也同时是汽车消费的名片,北京市汽车消费最大的特征就是没有什么特征。行走在马路上,每天都能看到几辆保时捷、玛莎拉蒂、宾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华车。兰博基尼、法拉利、帕加尼等品牌的超跑并不多见,不过这句话并不适用于夜幕下的工体。而奔驰、宝马、奥迪、路虎、雷克萨斯、英菲尼迪、沃尔沃、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的车型也基本沦落为街车,毕竟对于坐拥价值数百万房产的人来说买几十万的车并不是难事。当然,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们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更高的合资中级车和自主品牌小车。
说到购车成本,想必,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是羡慕的,从平均购车价格来看,北京绝对是全国最便宜的。而用车成本方面,因为有着高昂的停车费、更贵的燃油费、神出鬼没的“贴条”协警、高覆盖率的违章摄像头,北京车主的用车成本也基本上是国内最高的。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些二线城市在汽车消费方面似乎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况。人口剧增,汽车保有量骤增,然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距离一线城市还有些差距,正因为此,它们的“大城市病”并没有比一线城市好多少。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但自从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以后,这一美誉已经渐行渐远。如今的杭州已经实施限购,购车也成为一种奢望。杭州人喜欢日系品牌,多少让人有些意外,不过仔细想来,富有经济头脑的浙江人重视用车成本也在情理之中。
虽然海拔高度相去甚远,但成都和青岛两座城市却有着类似的道路环境,多山、多坡,这两座城市对汽车的动力有更高的要求,对驾驶人的技术要求也更高,当然,这里的车损耗程度也更高,购买二手车要谨慎了。
南昌和太原分别都是各自省份的省会城市,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这两座城市处于二线和三线城市之间。这里的人很注重家庭,汽车讲究实用性,一般来说花费在汽车上的金钱相较其它几个大城市要少一些。同时,因为4S店也更少,保养也并不方便。
再来说说购车成本。经过实地调查统计,这些二线城市的购车成本要比北京贵一些,主要是因为汽车销量相对较少,经销商很难给出大的折扣。不过,用车成本要比一线城市稍低一些。
说这几座城市小,并不是说这几座城市面积小或者人口少,更多的是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毕竟,汽车文化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而和面积、人口的关系要小一些。尽管名气不是很大,然而就是这些类型的城市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分疆土。这些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经济还处在欠发达的层次,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并不高,价格、油耗、空间等都是他们极其关注的购车因素。
煤炭气息逐渐退却,大同比以前干净了许多,旅游业正在兴起。习惯了慢节奏的大同人也逐步迈进了快节奏的汽车生活,不过他们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桂林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旅游城市,那里的人节奏同样不快。“路怒症”患者们并不适合在这在两个城市里开车。
齐齐哈尔,老工业基地的辉煌早已不在,现今缺乏城市支柱产业。不过齐齐哈尔人保持了东北人的“优良传统”——好面子,所以在齐齐哈尔市,合资SUV绝对是主流,性价比更高的自主产品相对较少,当然,这与齐齐哈尔冬天恶劣的道路环境也有很大关系。濮阳,作为一座能源重城,同样为共和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里,年轻购车群体逐渐增多,5-10万元,是大部分家庭的购车预算。陕西的铜川表现出了与濮阳相类似的汽车消费特征。皮草之乡衡水大营镇的居民们购车时似乎更在乎汽车的实用性,五菱、长安、东风小康等品牌的MPV十分受欢迎,这些车型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号——面包车。
综合以上几个城市的调查结果,记者总结了几个三四线城市的汽车消费特征。1、5万-15万是大部分家庭的购车预算,且持币观望态势明显。2、合资品牌优势明显。3、三厢车明显多于两厢车。4、手动挡车型多于自动挡车型。5、4S店稀缺,购车成本较高,异地购车情况突出。6、保养意识不足,车主大都选择路边小店保养。
诚然,一水之隔隔出了两片不同的天地。严格来讲,国内现在还处在用车的阶段,距离真正的汽车文化还很久远,而饱受列强欺凌的香港和澳门却早早的进入了汽车时代,把两座城市称为异域并无不妥之处。
没有经受德系的洗礼,港澳土地上的德系中级车并不多,在家用汽车范畴内,日系是绝对的主力,其中更以丰田和本田居多。豪华阵营里,奔驰、宝马和雷克萨斯是主流,在国内呼风唤雨的奥迪并不怎么受港澳居民的尊崇。
再说说车型,没有哪个城市能像港澳一样有那么多的MPV,这里简直是MPV的天堂,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还大肆改装MPV,“恐高症”的MPV在国内可以说绝无仅有。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合理改装在港澳是合法的,所以港澳的年轻人们几乎都要把自己的爱车进行一番改装。而因为没有强制报废一说,老爷车文化在港澳也很流行,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了一辆上个世界的甲壳虫和30年前的Mini,请不要见怪。
因为有免税政策,在港澳裸车价很便宜,但是买车的家庭并不多,一是得益于港澳发达的公共交通,二是港澳居民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当然,最重要的是有着高昂的用车成本。过桥费、燃油费、停车费,每一项都能吓到国人的小心脏。正所谓,买车容易,养车难。
请三天假,就可以凑成超长国庆假期,于是一位同事借机去了日本。而另一位刚刚领证结婚的同事更是请了两周的婚假,组成了超级长假。借此机会,她和新婚老公进行了欧洲十国游。购物消遣、享受蜜月时光的同时,观察当地的汽车消费特征也成了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以说,汽车是日本的支柱产业之一,日本的汽车发展水平看看广州路面上开的日系车就知道了。在日本,90%的消费者都会选择本土品牌,剩下的10%可能会倾向于德系豪华品牌。凯美瑞一类的中高级车在日本占有量并不多,反而像飞度、玛驰一类小车更受欢迎。源于政府强大的环保宣传和税费减免,排量小于0.66L的K-car市场占有率超过1/3,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绝无仅有的。
地球另一面的欧洲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汽车消费观念,虽然不像美国那样崇尚大排量肌肉车,但平均近1.9m的身高让他们与微型车无缘。因为欧盟对排量的限制,国内常见的涡轮增压车是他们的首选。源于先进的汽车消费观念,旅行车等实用车型是很多欧洲家庭的必选车型,这一点值得国人学习。同样让我们羡慕的还有他们超低的购车价,2万欧的宝马、3万欧的路虎比比皆是。低廉的燃油费和保险费使得他们不仅买得起车,养车也轻而易举。正因为此,当国内还在为户均汽车保有辆达到0.1而努力的时候,他们的汽车保有辆早已超过我们几十倍。
尽管最近爆出了大众“造假门”,但德国在世界车坛上的地位是无人能够撼动的。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我们熟悉的一众品牌均来自大众。就如同国内对德系品牌的痴情,德国人对本土品牌也是用情至深。不仅如此,德国品牌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有相当的占有量。浪漫的法国人无疑也是爱国的,标致雪铁龙、雷诺在世界车坛上的地位日渐衰弱,不过在法国人的心目中,它们永远都是女神。
意大利在普通消费者心中代表菲亚特,在玩车党心目中与跑车划为等号。意大利生产了地球上相当大部分的跑车。速度与激情是这里的汽车印象。瑞士的汽车工业并不发达,但因为日内发车展的缘故,瑞士同样是汽车爱好者和从业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