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根平
深圳南山,是中国最具改革代表性的活力城区,3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正是从这里起步。深圳南山,也是中国教育改革具有代表性的创新城区,率先进行全国公办学校集团化体制改革、首批参加全国课程改革试验,是“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区(2002年)、广东省第一个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2008年)。同时,它还是一个正在进行“未来学校”创新行动的城区。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南山的每个校园,都开展着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和创新行动。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社会变革的发展趋势。从关注教育手段和环境的改变,到关注教育的系统变革,重构教育模式以实现教育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以技术提升教育智慧正逐步成为未来教育的常态。
深圳市南山区提出“让每一所学校都优质,让每一个孩子都幸福,让每一位教师都精彩”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以国际化和信息化为两大抓手,打造教育的“南山质量”。在对未来学校教育、学习和技术发展变革趋势的预测与判断的基础上,探索新技术变革学校教育的机制和策略,并创造性地将对未来教育的思考应用到教育实践。
什么是教育智慧
教育是科学,是艺术,也是技术。教育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需要天赋,需要创造性地反复实践,需要尊重基本规律。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艺术、技术高度融合的一种境界,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具体表现,是优质教育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
教育智慧主要通过以下形式体现。
教育环境的智慧。表现为支撑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进行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智能化程度。
教育过程的智慧。表现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管理机制策略、课程资源建设、教学与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等个体、社会关系(包括与计算机的互动)的交互系统的完善程度。
教师的智慧。表现为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对教育教学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等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
技术如何提升教育智慧
1. 通过新技术的引入和重新设计学习环境,助推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变革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迅猛发展,进入教育领域并催生了人们对学习环境智能化的深度思考和应用。
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大规模开放共享。教育资源云平台和教育管理云平台等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教育云服务。学生在学校可用数字化学习终端在智能教学平台上与老师、同学互动学习;在家里则可在智能教学平台上完成作业、复习与预习。教师可在网上研究学习并获取资源,在云端教学平台上放入教学素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汇总学生学习情况,辅导学生学习和进行家校沟通。教育管理者可以凭一个账号进入多个管理系统,进行便捷的管理,获得基于有效数据的决策支持服务。社会公众可在网上参与网络教育,每人均有自己的学习空间,记录自己的学习成长经历,实现终身学习。
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提升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教育大数据分析系统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自主学习和社会交互模型,按照学习环节组织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将学习活动的相关群体有机整合到学习管理系统中,实现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家庭辅导和自主学习管理环境,“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因此成为现实。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开展学习,通过数字化平台也可以实现对每位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智能化引导。教师随时分享优质教学资源,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情分析报告,快速准确地掌握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能够对孩子的学习进展和掌握程度一目了然。学校等管理机构可以便捷开展教学管理,清晰地管理学生学习档案和教师教学进度,辅助教育决策和预测发展趋势。
物联网将多种功能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RFID标签和校园智能卡系统的结合是物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典型应用。教师利用分布在多个物理场景用以监控实验过程的物联网系统,可以自动统计实验结果和学生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体系。与物联网关联的增强现实、3D打印技术正逐步进入学校教育应用。基于3D打印的教与学,能够帮助教师制作个性化教学模型,创新学生课程学习设计,推动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教育发展。
2. 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
“技术促进学习研究”已成为教育学、心理学、信息科学等在内的学习科学研究的主题。面对技术给未来学校教育带来的变革,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确定21世纪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如何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和清晰可靠的评估方法,以评估学生对关键能力的掌握程度?如何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
新技术有利于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更具有开放和创新的特征,学习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在提升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的同时,促进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信息时代的新型学习方式,如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远程协作学习、翻转学习等。在技术环境支持下的学习交互模式中,学习者在每次知识建构、剖析、探究和问题解决中进行反思、总结并提炼有价值的内容,并在互联网上与其他学习者分享,在互动中激发了学习者的深层思考。海量数据与多视角处理特征,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知识融合的愿望,发挥整合和协调多学科的能力。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的常规学习、课后学习和其他学习形式提供了支撑,拓展了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协同互助,满足了他们的多元学习需求。
新技术提供了相对真实的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技术虚拟的情境下,学生在获得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同时,在学习共同体中一起学习与互动,并将新习得的知识与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某一特定领域知识和能力的专长,逐步建立起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习惯。问题解决、沟通协作和社会适应力等关键能力的养成,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3. 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推动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叶澜教授提出:“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它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教育智慧是教育认识、教育情感和教育实践的统一,是教育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统一,具有知识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独特性等特点。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加强培养规划,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推动信息时代的教与学变革,推动教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201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的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随后制定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根据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与专业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以加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相应地,在课程标准中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个系列的课程共27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深圳市南山区的创新行动
深圳市南山区的每个校园都在开展着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和创新行动,新的教育技术正被广泛运用,新的教学方式正深入课堂,新的教育实验聚焦课程创新。技术正提升教育智慧,推动学校教育变革,引领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
1. 建设“泛在学习”环境
深圳市南山区是教育部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广东省“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目前,南山区高标准实现了全区公民办学校和幼儿园有线、无线双网全覆盖,正优化升级“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南山教育云平台实现了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等综合服务一体化。以“南山教育城域网”为例,建有“网上办事大厅”,提供及时在线的“问答咨询、资料下载、审批办理”等工作端口。每位南山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开展虚拟教研,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继续教育选课及学习、网络课程申请、教学随堂满意度测评和诊断反馈等。资源平台提供微课等优质课例共享,支持网络课堂直播、在线远程协同学习等;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反馈报告,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者教育决策等提供支撑。
2. 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深度变革
推动MOOC体系开发。聚焦未来教育对MOOC的推动,依托在线学习平台,构建“学生精品课程、教师生涯提升、家长幸福力培养”三级MOOC课程体系。
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向南小学等学校参与“基于网络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试验”项目,开展了网络环境下“超市化四环节”课堂教学实验,从核心学科延伸至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和社团。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开展“八岁能读会写”学科教学实验,加入C20慕课联盟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验。后海小学等学校将iPad引入课堂教学,开展创客式教学与游戏化学习探索,引发了音乐教学、美术绘画、科学探究等课程教与学行为的重大改变。同乐学校等学校利用“课堂诊断仪”“课堂互动仪”等辅助仪器,课上同步投票、讨论、小测验,生成了“游戏化”导学模式。全区现有150多个自带终端(BYOD)班级开展“泛在学习”实验研究。
推动未来课程建设。一是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南油小学以“基于项目学习的课程统筹”为带动,与国内外项目试验联盟校共同开展以“桥”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二是STEM课程。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等一批实验校以国际化的STEM课程理念统整学校课程,用技术变革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模式,提升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校园NO.1”网络竞技,真正实现了“人人可以参与、人人都可以创造吉尼斯”的理念。
信息化推动教育国际化。南山区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网络无边界的优势,引进国际项目,推动校际、国际远程合作。全区20多所学校参与ISC国际学校联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微软携手助学项目、甲骨文教育基金会ThinkQuest和“视像中国”等国际项目。与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开展合作交流,与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共同开展“学生潜能预测”等信息技术前沿应用研究,借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经验开展“未来学校”“未来教室”等研究与实践。
3. 开发教师培训MOOC平台
在原有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南山区启动教师培训MOOC平台的开发工作,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仅共建共享教师培训网络资源,还开发了一系列南山师资培训网络精品课程,包括特色培训课程、师德培训课程、学科整合课程、专题探究课程、校本研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人文社科课程、通识技术课程等,实现教师的移动学习。
科学规划教师队伍梯队建设,开展行政导向的“先锋计划”、学术导向的“引领者计划”,培养了一批南山区教育技术名师和学科技术导师。在教师培训中引进“美国伟大原著培训”“思维导图”“世界咖啡”三大模型,激发教师集体创新的智慧。
学习科学研究带来的多学科融合思考,为我们推进未来教育实践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技术提升教育智慧,需要关注学习环境的重构、教育模式的变革,也需要关注教育体制机制的影响和制约。技术变革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增强理性思维,关注人的发展,从而避免过度的工具思维等负面影响。